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检疫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瓜菜。为明确寄主植物对南亚果实蝇耐寒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过冷却点仪,对取食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丝瓜Luffa aegyptiaca Miller和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的南亚果实蝇5个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每一组寄主植物上的5个发育阶段中,南亚果实蝇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均为最低,显著低于1日龄蛹、幼虫和成虫;不同寄主南亚果实蝇同一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分别为-23.97~-8.06℃和-14.02~-0.59℃,其中取食苦瓜的南亚果实蝇5日龄蛹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最低,均值分别为-23.97℃和-14.02℃,但与黄瓜无显著差异;4种寄主中老熟幼虫、1日龄蛹、1日龄雌成虫和5日龄雌成虫过冷却点均为取食黄瓜最低;杧果种群1日龄雌成虫过冷却点最高,均值为-7.47℃,苦瓜种群老熟幼虫体液冰点最高,均值为-0.59℃。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寄主对南亚果实...  相似文献   
52.
应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长期监测华南地区荷木、大叶相思和柠檬桉林不同径级样树的树干液流,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数据,求算冠层气孔导度(gc),并分析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方式及敏感性.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荷木林日间平均gc显著高于大叶相思和柠檬桉(P<0.05)(除3月外).在干季和湿季,gc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现对数正相关关系(P<0.001),湿季gc对PAR响应比干季更敏感.gc与水汽压亏缺(VPD)在干湿季均呈现对数负相关关系(P<0.001),同样在湿季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湿季gc与VPD的偏相关系数高于干季,VPD对气孔行为的调控作用在湿季更为明显.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gc对VPD的敏感性下降,荷木和柠檬桉林下降的幅度大于大叶相思林,荷木和柠檬桉林下降的幅度相当.通过综合分析gc对环境因子(PAR和VPD)的敏感性及其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规律,发现乡土树种荷木作为植被恢复树种比外来引种的大叶相思和柠檬桉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53.
植物特有的NA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研究苦荞中NAC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答,为阐明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以苦荞为试验材料,克隆一个NAC家族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干旱、低温、盐、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和赤霉素胁迫时的响应情况。该基因编码272个氨基酸,将其命名为FtNAC17,GenBank登录号为MT641452。基因结构分析表明,FtNAC17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表明,FtNAC17蛋白与拟南芥ANAC002亲缘关系最近,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同一亚组。FtNAC17对干旱、低温、盐等非生物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54.
硫酸肝素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是一种高度硫酸化的、带负电荷的多糖结构。研究表明辛德毕斯病毒等甲病毒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硫酸肝素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完成对细胞的感染。提示细胞表面的硫酸肝素是甲病毒感染细胞的受体或共受体。  相似文献   
55.
大气中不断升高的CO2浓度以及人类饮食的营养质量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已达到380 μmol·mo1-1,预测到2050年大气CO2浓度将达到550 μmol·mol-1.农产品的品质不仅取决于遗传基因,而且受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都对CO2浓度升高做出了响应,而且这种变化对农产品的品质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模拟CO2浓度升高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研究中采用的常见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综述了近年来在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小麦、大豆和其他一些蔬菜类农产品品质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大量试验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大宗作物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下降,微量元素总体上有下降趋势,而蔬菜类农产品的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最后,本文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6.
朱丽  叶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Z2):5197-5200,5151
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主要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结构复杂,存在基因多态性,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在不同的情况下Nampt可表现出类胰岛素样作用;在细胞质中,能够催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生物合成;作为分泌型的细胞因子,Nampt还可以诱导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最近发现,Nampt在卵巢癌中高表达,其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密切联系,它的发现为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增加了新内容,可能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7.
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密度(490、750、1550、1930、2560株·hm^-2)樟子松人工林(栽植于1980年)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密度对土壤碳、氮、磷浓度及其计量比的影响,研究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樟子松林密度增加,各土层(0~10、10~20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浓度和C∶N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土壤有效磷浓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土壤有机碳浓度在490株·hm^-2密度小于其他密度,而有效磷浓度大于其他密度;土壤C∶P和N∶P在2560株·hm^-2密度显著大于其他密度。各密度樟子松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有效磷浓度在0~10 cm土层显著大于10~20和20~40cm土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性。通过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密度对樟子松林土壤养分影响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且密度为1550株·hm^-2时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碱解氮浓度较高,而C∶P和N∶P较低。因此,当樟子松人工林密度为1550株·hm^-2时,土壤养分浓度较高,林木生长较好,为最佳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热带地区植物的营养元素利用策略,对海南3个生活型的9种植物的叶片和根系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包括车前(Plantago asiatica)、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木耳菜(Psidium guajava)、桑(Morus alba)、臭黄荆(Premnaligustroides)、彩叶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和厚叶榕(Ficusmicrocarpavar.crassifolia)、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间的元素含量和化学计量比没有显著差异;叶片C、N、P含量高于根系,叶片的C、N含量与根系的呈显著正相关,P含量与根系的呈显著负相关。C∶P与N∶P低于全国和全球尺度,说明该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小于14的N∶P表明海南热带植物的生长主要受N限制。这揭示了海南热带植物不同生活型的营养元素利用策略相似,虽然受N限制,海南的植物仍具有较高的N、P固持能力和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59.
识别降水量和径流量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流域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以海南岛干旱区昌化江流域主要控制水文站宝桥站58年(1956-2013年)水文资料为基础, 采用肯德尔秩次相关等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研究流域内降水径流的变化特点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 (1)降水和径流序列均呈缓慢上升趋势, 但2003年后径流序列有明显下降。(2)应用有序聚类分析径流系数跳跃成分, 结果显示1989年和2003年前后发生了较大改变。(3)将1956-1988年作为无人类活动影响的基准期, 建立降水-径流关系, 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过程的影响, 表明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使昌化江径流量减小, 流域植被覆盖率减少使蒸发作用加大, 导致径流量降低。(4)2003-2013年人类的活动影响使得昌化江径流量大幅减少, 其中直接影响减少量63.5 mm, 间接影响减少量为53.7 mm, 总减少量为117.1 mm, 人类活动综合影响对径流量下降的贡献率为13.9%。禁止砍伐热带雨林, 减少种植经济作物对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60.
石蛙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彭德姣  张建芝 《蛇志》2013,(4):463-464
石蛙,是一种两栖动物,主要生长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的自然环境中。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香爽口,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佳品。石蛙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称,是湘西民间历代相传"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滋补强身珍贵野味;是皮用、食用、药用为一体的特色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