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以戊二醛交联尼龙6膜载体固定化面包酵母DX213,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催化2-辛酮不对称还原得到(R)-2-辛醇。系统考察了有机溶剂、反应时间、pH、底物、辅助底物和热处理等因素对反应的产率和光学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酵母细胞催化不对称合成(R)-2-辛醇反应均有显著影响。二氯甲烷为该反应最适有机溶剂,在固定化细胞57 g/L(50℃预热50 min),水相与有机溶剂相体积比4/1,pH 7.0,初始2-辛酮浓度为60 mmoL/L(分别在反应0,10,17 h等分添加),蔗糖5.7 g/L和28℃条件下反应48 h,(R)-2-辛醇的产率和e.e.值分别达到89.3%和96.8%。  相似文献   
22.
面包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得高产突变菌株DX213,高产突变菌株酶活力为635 U/mL,为出发菌株的1.69倍。菌株富集培养5代,遗传性状稳定。DX213菌株的最优产脂肪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和培养液pH 7.5。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脂肪酶的最适温度40℃、最适pH为7.5、脂肪酶在40℃以下稳定。Fe3+离子对脂肪酶有激活效应,当Fe3+离子浓度为0.03 g/mL时,脂肪酶酶活力高达720 U/mL。  相似文献   
23.
诱变选育脂肪酶高产菌株及其脂肪酶固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外和微波复合诱变选育脂肪酶产生菌 Rhizopus sp. RXF12,获得高产突变株RZ13,其脂肪酶摇瓶发酵单位是出发株的2.62倍。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稳定。对RZ13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正交优化,在25 ℃、pH 8.0的条件下,接入5 %(v/v)的RZ13菌株单孢子悬液 (107个/ml) 振荡培养84 h,达到RZ13菌株最佳产酶状态,脂肪酶活可达95.08 U/ml。考察了脂肪酶性质,在低于40 ℃,pH 7.0~9.0范围内脂肪酶活稳定。经载体筛选及固定化过程优化,选用镁铝水滑石25℃吸附4 h,对RZ13脂肪酶进行了固定化。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55℃,pH为7.5~9.0,较游离酶的均有较大扩展。  相似文献   
24.
探索利用超声波微波协同盐提湘莲蛋白质最佳提取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0w,微波功率600W,料液比1:12(g/mE)、38℃、0.15mol/LNaCl盐溶液提取15min,最佳提取率可达88.9%。以CO2为沉淀剂,乙醇为助溶剂,研究加压CO2和乙醇对蛋白质的协同沉淀作用。在常温、5MPa加压CO2酸沉8%(质量分数)的湘莲蛋白质乙醇液(体积分数20%乙醇)0.5h时,莲子蛋白沉淀率可达81.2%。结果表明,用文中方法提取湘莲蛋白,湘莲蛋白收率为72.2%,纯度达93%.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超临界CO2提取芝麻油的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和超声波诱导提取芝麻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60℃,CO2流量31kg/h,萃取时问80min,得率46.39%;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丙酮,物料与溶剂比例1:7,辐射时间7min,辐射功率810W,得率23.01%。超声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与溶剂比例1:7,溶剂为石油醚,浸泡时间30h,得率23.99%。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芝麻油品质最好,而且萃取也最高,质量最稳定。  相似文献   
26.
不同方法提取光皮树籽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GC-MS分析了三种方法提取的光皮树籽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取超临界CO2 、超声波和微波三种方法提取光皮树籽油。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的光皮树籽油与超声波和微波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差异 ,超临界CO2 萃取的油酸含量最高 ,并且品质高 ,质量稳定 ,处理工艺简单 ;而后二者亚油酸含量最高 ,品质较低 ,质量不稳定 ,需要脱色 ,处理工艺复杂。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的光皮树籽油更具天然性和稳定性 ,超临界CO2 萃取法为提取光皮树籽油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7.
元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元宝草叶及果实中分别鉴定了30和44种成分,各占挥发油的总量的85.13%和63.26%。叶与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28.
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和时间等条件探讨超临界CO2萃取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温度35℃、CO2流量40kg/h和萃取时间80min,鱼腥草挥发油得率为1.76%。而水蒸气蒸馏提取和石油醚提取的得率分别为0.05%和0.08%。超临界CO2法萃取的鱼腥草挥发油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29.
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The volatile oils from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were obtained with supereritical CO2, steam distillation and petroleum ether extraction and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oils by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are very different. The extraction rates of volatile oil by above-mentioned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are 1.764%, 0.040% and 0.082%, respectively. The volatile oil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which the content of houttuyninum reached 14.393 %, is better than those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30.
利用天然生物诱导剂大鼠再生胰腺提取物(Rgenerating pancreatic extract,RPE)定向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切除大鼠60%胰腺刺激胰腺再生,而后制备RPE,以终浓度为20 mg/L的RPE诱导hAMSCs。实验通过形态学鉴定、双硫腙染色、免疫荧光分析、RT-PCR基因检测和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等实验鉴定细胞诱导结果。实验结果显示P3代hAMSCs经RPE诱导后形态变化明显,诱导15 d后细胞呈簇状生长,经双硫腙染色可见棕红色细胞团;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诱导细胞呈胰岛素阳性表达;RT-PCR实验证明诱导细胞阳性表达人胰岛相关基因Pdx1和insulin;高糖刺激实验证明培养液中有胰岛素成分产生,且分泌量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实验结果表明hAMSCs在体外经RPE诱导可以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