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背景】野生棘线鲬(Grammoplites scaber)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关于其胃肠道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棘线鲬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特征,以揭示其潜在的益生菌和致病菌,为其健康生长的微生物群落调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免培养和纯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来自珠江口的野生棘线鲬胃肠道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16S rRNA基因V3区高通量扩增测序,共得到456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棘线鲬胃肠道内的主要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级水平上,梭菌属(Clostridium)在棘线鲬胃肠道样品中普遍存在,综合占比为57.11%。基于16S rRNA基因进行表型和功能预测的结果表明,棘线鲬胃肠道内有益菌和潜在致病菌同时存在且有功能相互制约的趋势。纯培养实验采用12种不同的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分离,共获得纯培养菌株99株,归类于3个门(ProteobacteriaFirmicutesActinobacteria) 4个纲10个目10个科13个属,其中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占比50.51%),实现纯培养最多的属级类群为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结论】揭示了野生棘线鲬胃肠道微环境微生物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可以为硬骨鱼类核心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基础参考。此外,有益和有害菌群的揭示可为野生棘线鲬作为海洋食物资源利用的食品安全提供一定的借鉴,为发展海洋渔业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美沙拉嗪单药治疗,可能与其增加调节性T细胞以及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木糖还原酶是重组酿酒酵母工程菌利用木糖生成乙醇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 该关键酶在利用木糖时依赖NADPH而不是NADH是导致酿酒酵母代谢木糖生成乙醇的最终产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树干毕赤氏酵母木糖还原酶的辅酶依赖性, 对它的第21位赖基酸Lys进行了突变。利用质粒载体pET28b分别将突变后的基因K21A-XYL1、K21R-XYL1及野生基因WT-XYL1在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 表达后的蛋白经His-Tag纯化柱纯化后测定酶学性质。结果表明: K21R突变子的辅酶依赖性没有改变, 但K21A突变子的辅酶依赖性由NADPH完全逆转为NADH。  相似文献   
14.
多学科交叉下工科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举足轻重的基础学科,而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更是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也离不开微生物学。工科院校微生物学科旨在培养应用型研发人才,因此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实验素养,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基于学科交叉将科研课题融入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社会打造学科交叉创新型实验人才。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东山短枝木麻黄小枝氮磷含量及其再吸收率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功富  张立华  林益明  王亨  周海超  曾琦 《生态学报》2009,29(12):6519-6526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短枝木麻黄纯林小枝中的N和P含量、N ∶ P比、养分再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小枝的成熟和衰老,各季节N和P的含量依次降低,其中衰老小枝中N和P含量分别为(3.97±0.21)~(8.64±0.58) mg · g~(-1)和(0.04±0.03)~(0.10±0.03) mg · g~(-1),基本上表现为N和P的完全再吸收.成熟小枝N ∶ P比的季节动态介于(18.67±3.24)~(37.98±1.32)之间,均高于16,表明木麻黄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P限制.N、P再吸收率的季节变化分别为(51.02±4.66)%~(63.00±8.61)%和(81.24 ±5.08)%~(91.78±5.84)%,P再吸收率显著高于N.N和P的再吸收率之间以及成熟叶中N、P含量与二者再吸收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在衰老叶中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养分再吸收程度越高,其再吸收率就越高.因此,木麻黄通过小枝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再吸收,减少养分的损失,从而适应贫瘠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6.
肠球菌作为近岸海域粪便污染的指示细菌和条件致病菌,在海水中的生长与消亡对水质监测以及公众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简述肠球菌在海水中的生理及分布特征,综述肠球菌在关键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影响下的消亡规律,并着重介绍肠球菌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消亡机制与消亡动力学模型,同时对肠球菌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通过构建肠球菌浓度预测模型,以...  相似文献   
17.
达托霉素是由玫瑰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sporus)生产的一种环脂肽类抗生素, 具有强大的抗革兰氏阳性致病细菌的作用, 是继“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万古霉素后的新型抗生素。本文主要对达托霉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合成基因簇及合成机制等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并且总结了利用组合生物学对达托霉素进行结构改造的策略, 以此来研究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并寻找更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最后, 本文总结了提高达托霉素产量的策略, 为工业上降低达托霉素生产成本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郑永宏  叶子阳  陈城  曾琦  胡正生  农舒涵 《生态学报》2024,44(14):6165-6173
树轮在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树木生长条件较为适宜地区传统的树轮宽度指标存在短板。树轮蓝光强度作为树轮密度的替代性指标,成为树轮-气候研究的重要载体。然而,树轮蓝光强度这一新兴的指标在亚热带地区的研究仍十分不足。为进一步挖掘树轮蓝光强度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树轮气候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利用神农架地区树轮宽度、树轮早材蓝光强度、树轮晚材蓝光强度、树轮早晚材蓝光强度差以及巴东气象站资料,基于树轮气候学方法,分析了上述树轮指标与月降水量、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比了不同树轮指标蕴含气候信号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与树轮宽度相比,神农架地区树轮蓝光强度蕴含更为丰富的气候信号,其中树轮晚材蓝光强度、树轮早晚材蓝光强度差能够很好反映8月平均气温变化。其中,在原序列上树轮早晚材蓝光强度差与8月气温的关系最为紧密,而在高频上树轮晚材蓝光强度与8月平均气温的关系则更为紧密。树轮蓝光强度与气温之间高频信号一致性的发现,有助于丰富树木生长条件较为适宜地区树轮气候学的研究,为进一步的过去气温重建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特点,全面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手段体系的目标,在本次教改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爱好取向等多方面因素,对实验课程进行了精细化、个性化的分组,同时针对性地选取现代化网络微平台开展实验教学(课堂派、微助教、雨课堂、UMU、班级优化大师等),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点改革。改革结果发现,基于网络微平台的精细化及个性化的混合交互式教学,促进了教学由"定性分析"向"精准定量分析"转变。学生深感多层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配合精细化教学手段和工具,能更加有助于个性化实践学习,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测试广西巴马县各村人群长寿发生几率和地磁场强度,初步研究地磁环境对人群长寿的影响。方法:在广西巴马县境内不同村庄,采用入户调查问卷、询问村干部等多种方式核实长寿(85岁及以上年龄)老人数量;用高精度智能磁力仪测试相应各村镇的地磁强度;然后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技术绘出巴马长寿老人的空间分布图,最后研究巴马地磁和长寿发生几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1)巴马长寿老人空间分布呈非均匀性,县境内存在"长寿集落区"(主要分布在石山地带)和"非长寿集落区"(主要分布在土坡丘陵地区);(2)"长寿集落区"的地磁强度普遍比"非长寿集落区"的高;(3)地磁和长寿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呈"功率窗"曲线:当地磁强度小于约46650 n T阈值时,长寿发生几率随地磁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地磁强度超过该阈值时,长寿发生几率随地磁强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巴马长寿发生几率和地磁强度之间的变化曲线符合磁场生物效应的"功率窗"变化特性,推测地磁场可能是影响广西巴马人群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