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细极链格孢菌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子,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DNA片段中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将该基因命名为peaT2(GenBank登录号为EF212880)。用PCR法扩增peaT2基因的编码序列并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eaT2。重组质粒经SacⅠ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采用MD、G418-YPD平板和PCR法筛选Mut+表型,获得了分泌表达的重组毕赤酵母。随机挑取一菌株作为表达菌,用甲醇诱导PeaT2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PeaT2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分泌表达。用peaT2基因的表达蛋白处理小麦种子,生物测定表明,表达蛋白能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具有蛋白激发子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伯氏致病杆菌IDP16 蛋白抑制大蜡螟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胞外组分中分离纯化出能够抑制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免疫反应的一种蛋白,研究其在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硫酸铵沉淀和柱层析的方法对活性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体内注射并观察血淋巴黑化进行活性蛋白的筛选;采用荧光微球和琼脂糖小球评价活性蛋白对血细胞吞噬、包被作用的影响;采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分析对活性蛋白进行鉴定,设计引物用PCR的方法克隆其编码基因,利用pET 30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以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纯化得到一个昆虫免疫抑制蛋白,命名为IDP16,该蛋白可显著抑制大蜡螟血淋巴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血细胞的吞噬和包被作用.克隆得到其编码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重组蛋白仍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结论]伯氏致病杆菌产生的IDP16蛋白能够抑制昆虫的免疫反应,在共生菌和宿主昆虫互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农用抗生素2-16产生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huangshanensis)依次进行紫外线诱变、NTG诱变、低能碳离子注入处理,筛选获得高产菌株515号,效价较出发菌株0号提高223.10%。利用SAS软件提供的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515号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培养基后效价较原始培养基提高38.53%。  相似文献   
14.
通过遗传学手段,构建了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cDNA酵母表达文库并筛选获得MAPK激酶AtPBS2基因,该基因全长2 492bp,编码683个氨基酸。AtPbs2p与来源于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AtPbs2p(XP_752961)、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的NcPbs2p(XP_965727)、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MGCH7(XP_001522946)及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Pbs2p(EDN63254)序列分别具有52%、52%、49%和47%的相似性。在高渗环境下,AtPBS2基因与酵母的ScPBS2基因功能相同,具有耐高渗透压环境的能力。细极链格孢菌(A.tenuissima)中存在HOG通路信号途径,AtPBS2基因可能与链格孢菌(A.tenuissima)的逆境适应性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将激发子PebC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重组蛋白可以明显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抗旱性和抗病性.用不同浓度的重组表达蛋白PebC1处理番茄,其幼苗的株高分别增加了24.56%-48.34%;同时诱导了番茄对灰霉病的系统抗性,番茄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下降,诱抗效果达到34.06%-52.44%.小麦经重组表达蛋白PebC1处理后,叶片的抗衰度和幼苗存活率也明显增加,抗旱综合系数从15.28提高到了64.88.  相似文献   
16.
刘华  姚庆  袁京京  曾洪梅  邱德文 《昆虫学报》2011,54(12):1348-1353
表皮蛋白(surface coat proteins, SCPs)是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克服寄主免疫系统的关键因素, 能够抑制昆虫免疫反应, 促进线虫的侵染。为了进一步研究表皮蛋白抑制昆虫免疫的作用机理和线虫与寄主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比较分析了不同培养基繁殖的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差异。我们用人工培养基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末龄(5龄)幼虫分别培养得到格氏线虫侵染期幼虫, 利用酒精提取表皮蛋白。SDS-PAGE和非变性PAGE分析显示, 大蜡螟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具有更多的蛋白条带。体外和体内的裂解血细胞实验表明, 大蜡螟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表现出强烈的裂解血细胞活性, 而人工培养基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活力不明显; 且具有裂解血细胞活性的表皮蛋白为诱导表达型蛋白。不同培养基来源的格氏线虫的表皮蛋白组成的差异和活性的不同, 表明格氏线虫表皮蛋白的产生受线虫培养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转化方法用来自天蓝色链霉菌J1 5 0 1的质粒pUC1 1 6 9(pMT6 6 0∷Tn45 5 6∷vph)多次转化尼可霉素产生菌圈卷产色链霉菌野生型 71 0 0的原生质体 ,均未得到转化子。采用限制性热衰减法于 5 0℃ ,3 0min溶菌制备 71 0 0的原生质体 ,获得了转化子 ,但转化频率极低 ,只有 0 4个转化子 μgDNA。用来自 71 0 0的pUC1 1 6 9再转化不含pUC1 1 6 9的 71 0 0原生质体 ,转化频率提高 1 0 3 ~ 1 0 4 倍。于 3 9℃ ,MM Vio条件下培养携带有pUC1 1 6 9的 71 0 0孢子 ,Tn45 6 0发生转座 ,筛选到 40 6 8个转座菌落 ,并从中得到 8株尼可霉素阻断突变株 ;对这 8株突变株的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 ,Tn45 6 0至少在 4个不同的位点插入到 71 0 0的染色体上。用实验室已获得的与尼可霉素生物合成有关的 3 0kbDNA片段为探针和经不同酶切的 8株突变株的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 ,结果表明 ,除阻断突变株Nik5有杂交信号且杂交信号大小均同野生型…  相似文献   
18.
可转座因子是细菌遗传分析和分子操作十分有用的工具 ,它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转座噬菌体。细菌的可转座因子多数来自于革兰氏阴性菌 ,少数来自于革兰氏阳性菌。链霉菌是一类重要的革兰氏阳性菌 ,近年来 ,已发现了几种链霉菌的可转座因子 ,并对部分可转座因子的转座特征作了详细的研究。最早发现的链霉菌可转座因子是天蓝色链霉菌 (S .coelicolor)A3( 2 )中 1 6kb的插入片断IS1 1 0 [1 ] ,后来在白色链霉菌 (S .albus)中发现了IS1 1 2 [2 ] ,在带棒链霉菌 (S .clavuligerus)中发现了IS1 1 6[3] ,…  相似文献   
19.
以裂殖酵母NAC蛋白β亚基为对象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发现了同源蛋白基因FGSG 08675并命名为FgβNAC.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对禾谷镰刀菌FgNAC基因进行敲除和回补,分别获得了敲除菌株fgβnac和回补菌株fgβnac::FgβNAC,并分别对野生型菌株、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进行了表型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PH-1相比,敲除菌株fgβnac在固体马铃薯培养基(PDA)上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约为野生型菌株的一半,气生菌丝致密短小;同样在液体PD培养液中培养3d的敲除突变株的菌丝干重仅为野生型的56%.另外,敲除突变株的分生孢子产量相比野生型菌株下降了78.5%.进一步采用麦穗离体接种法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检测,发现FgβNAC基因的缺失引起致病力显著地下降,仅局限于接种部位及邻近的小颖,而无法侵入维管束组织引起穗枯症状.  相似文献   
20.
极细链格孢菌peaT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功能 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中分泌表达PeaT1蛋白的技术。将来源于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基因peaT1亚克隆至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eaT1,分别用SalI或BglII酶切线性化后电击转入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经MD平板筛选、PCR鉴定获得整合有外源基因的重组菌株。在α-Factor及AOX1基因启动子和终止信号的调控下,PeaT1在酵母中大量表达并分泌到胞外,SDS-PAGE检测表明表达蛋白的表观分子量约为35kD。表达蛋白上清稀释液能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其枯斑数抑制率可达到30.37%。每升表达上清液经超滤浓缩和离子交换层析可纯化目的蛋白16.13mg,该纯化蛋白能显著地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