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籼稻标记性状等基因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涉及水稻(Oryza sativa L.)全部12条染色体的、表现简单遗传且易于识别的形态标记材料27份,以早籼品种浙辐802为轮回亲本,经10余次回交,转育成一套籼型标记等基因系。在此基础上,对同一染色体上的标记进行聚合,育成了15份双标记等基因系。该套材料除所带标记性状外,生育期、株高、分蘖力和穗子大小等主要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相仿。  相似文献   
702.
连续三步‘Gap-repair’构建小鼠WAP—人LF杂合基因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一个利用小鼠乳清酸蛋白(mWAP)基因座完整的上下游调控序列指导人乳铁蛋白(hLF)基因组序列在乳腺特异性高效表达的mWAP-hLF杂合基因座,我们采用了连续三步‘Gap-repair'的方法.首先,以pBR322载体作为骨架,插入预先无痕连接在一起的6个同源臂,构成能连续进行三次gap-repair的基因抓捕载体.然后在大肠杆菌内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介导的gap-repair技术,第一步从含mWAP基因座的细菌人工染色体(mWAP BAC)上亚克隆了8 kb的mWAP基因3'端完整侧翼序列到抓捕载体上;第二步,从hLF BAC上亚克隆29 kb的从起始密码子(ATG)到终止密码子(TAA)的hLF基因组序列;第三步,从mWAP BAC上亚克隆12 kb的mWAP基因5'端完整侧翼序列,并使这3个基因片段在抓捕载体上自动无痕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全长约49 kb的mWAP.hLF杂合基因座.经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序列测定验证,我们构建的这个杂合基因座,达到了原来mWAP基因座中mWAP基因组编码序列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被hLF基因组序列精确置换的目的.这种连续三步gap-repair构建杂合基因座乳腺表达载体的技术,将为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大载体的制备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03.
为构建乳酸乳球菌食品级分泌表达载体,通过PCR扩增质粒pMG36e的p32启动子片段及乳酸乳球菌MG1363未知分泌蛋白(Usp45)基因的核糖体结合位点、分泌信号肽和成熟肽前11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SPusp45),克隆到食品级载体pSH91中,构建食品级分泌性表达载体pSQ;克隆报告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NucA)成熟肽的编码序列nucA到pSQ中分泌信号后,转化乳酸乳球菌MBP71,构建了乳酸乳球菌食品级分泌性表达系统L lactis/pSQ-nucA;通过TB-D法和酶谱法检测L lactis/pSQ-nucA的表达形式、表达量并与以前构建的L lactis/pSQZ-nucA系统表达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L lactis/pSQ-nucA能够分泌性表达NucA,分泌性表达的NucA量大约是胞内NucA的10倍;L lactis/pSQ-nucA的表达量高于lactis/pSQZ-nucA.为进一步目的蛋白的的分泌性表达及食品级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4.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棒花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灿  祝茜  程鹏  熊玉宇  谭德清 《动物学报》2008,54(2):218-224
在2006年5月和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期间,通过使用三层定置刺网捕捉棒花鱼,我们研究了金沙江中游攀枝花江段棒花鱼的生物学。棒花鱼在三层定置刺网中的平均出现率为93.1%,在总渔获物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为7.68%;雄性个体的平均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体长和体重的回归方程为:W=4×10-5L2.8499(W为体重,L为体长,R2=0.8614);根据鳞片年轮对82尾标本进行了年龄鉴定,其中0龄个体1尾,占1.22%;1龄个体68尾,占82.93%;2龄个体13尾,占15.85%。鳞径与体长显著相关,且雄性个体的线性回归关系比雌性个体强。绝对怀卵量为737-4516粒,相对怀卵量为180-597粒/g。棒花鱼的卵径分布范围为0.28-1.24mm,卵径分布呈双峰型。综合分析棒花鱼的性成熟系数变化趋势、繁殖期的持续时间、雌性个体的性腺发育和卵子的不同步发育,得知棒花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705.
遮光对南方红豆杉生长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设计1年以上的长期遮光处理,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当年生幼苗、3年生和5年生幼株的生长及5年生幼株不同遮光处理后针叶中紫杉醇和其前体(10-脱酰基巴卡丁Ⅲ)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照是影响红豆杉幼苗和幼株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当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必须在荫蔽环境下才能保证高的成活率和健康的生长态势,对于3龄红豆杉幼株,全光照下,50%左右的红豆杉幼株死亡,对于5龄南方红豆杉植株,30%遮光率下有利于其健康生长;5年生南方红豆杉幼株全光照处理下的植株针叶中紫杉醇和10-脱酰基巴卡丁Ⅲ含量高于其他光照条件下的植株.南方红豆杉幼株针叶紫杉醇和10-脱酰基巴卡丁Ⅲ的最佳积累光照条件与其最适宜的生长发育光照环境并不完全平行.  相似文献   
706.
从河南HIV-1流行区感染者中克隆HIV-1 B亚型gag基因,通过序列比对获得其一致性共有序列,对该共有序列按照哺乳动物优势密码子的使用原则进行优化,以Western blot方法比较优化前后gag基因体外表达量.发现对gag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可显著提高其表达水平.将优化后的mod.gag基因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了重组病毒rAdV-mod.gag.在BALB/c小鼠体内分别以108PFIJ及108PFU rAdV-mod.gag疫苗单独免疫两次均可产生较高水平的gag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得出结论,对gag基因的密码子优化是成功的;表达优化后ga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较强的gag基因特异性CTL应答.  相似文献   
707.
依据酶的晶体结构数据对它的分子可及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探讨了氨基酸可及性与酶性质的关系 ,研究了氨基酸可及性和酶等电点之间的关系 ,发现了氨基酸可及性与酶等电点之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08.
抗CD20嵌合抗体片段Fab′突变体的表达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PCR方法从抗CD20单链抗体(ScFv)表达载体上扩增抗CD20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VL)、重链可变区基因(VH),同时在抗体的可变区引入突变,然后将VH、VL基因重组到Fab′表达载体pYZF1中,构建抗CD20嵌合抗体Fab′片段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16c9中进行高效可溶性分泌表达。经大量的筛选,获得一个产量和活性均有所提高的突变克隆。其突变位点在轻链可变区的CDR1区,即G77→A(Ser→Asn)。突变的抗体的表达量为每克干菌3.8 mg,而未突变抗体的表达量为每克干菌1.3 mg。突变体的亲和力常数Ka为2.2×109 L/mol,约为突变前的2倍。竞争性免疫荧光抑制实验表明,突变的Fab′片段能竞争性抑制鼠源性抗CD20抗体HI47和CD20表达细胞Raji细胞的结合,使HI47的结合阳性率由98%下降至37.55%,体外细胞生长抑制试验亦证明突变的Fab′片段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未突变的抗体。  相似文献   
709.
尖锐湿疣病变的人乳头瘤病毒6型L1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PCR方法从协和医院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并通过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分型发现,HPV6型为主要感染型别,其次是HPV11型.根据临床特征选择主要致病型HPV6 8个分离株,扩增L1晚期基因,构建重组测序质粒,双脱氧法测序并分析L1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变异状况.结果表明,HPV6L1基因序列发生碱基替换的区域主要有四个区,包括SR1(5911~6104),SR2(6217~6273),SR3(6540~6661)和SR4(7062~7250).少数的碱基替换导致错义突变,推导的蛋白质一级结构中有0~3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但抗原性强弱与原型HPV6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10.
生物膜法和SBR法相结合处理难降解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生物膜法和SBR法相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含抗生素类等难降解的制药废水 ,对生物膜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生物膜对进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生物膜对好氧SBR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pH对系统去除效果的影响等工艺条件进行研究 ,并通过与传统SBR处理工艺的对比试验 ,进一步揭示了生物膜法和SBR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