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5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阐明霍乱弧菌DsbA蛋白(VcDsbA)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Overlapping PCR的方法构建VcdsbA基因敲除质粒p MH524;采用同源重组和基因克隆的方法对霍乱弧菌dsbA(vc0034)基因进行敲除和回补;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比较野生株(WT)、dsbA突变株(ΔdsbA)和回补菌株(CΔdsbA)的生物被膜形成差异;用荧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分析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的甘露糖敏感血凝素纤毛合成蛋白(Mannose-sensitive hemagglutinin,pili biogenesis protein,MSHA)在霍乱弧菌WT、ΔdsbA和CΔdsbA中表达水平的区别。【结果】成功构建霍乱弧菌dsbA基因缺失突变株和回补株;与WT相比,Δdsb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且msh操纵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VcDsbA可能通过影响其它调控因子直接或间接增强霍乱弧菌MSHA的生物合成,从而促进霍乱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本文为进一步研究DsbA在霍乱弧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预测和鉴定梅毒螺旋体(Tp)Tp92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深入探讨这些表位在梅毒表位疫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obyle、ABCpred和IEDB在线软件综合分析预测Tp92蛋白的B细胞表位,人工合成6条表位多肽,以梅毒患者/感染兔血清(同时设健康人/兔血清对照)为标本,用间接ELISA法鉴定预测Tp92蛋白B细胞表位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软件预测显示,Tp92蛋白的P1(24-39AA)、P2(332-347AA)、P3(520-536AA)、P4(575-588AA)、P5(103-118AA)、P6(694-712AA)氨基酸序列可能为其B细胞表位。间接ELISA分析表明,预测的P1、P3、P5和P6均与梅毒患者/感染兔血清呈阳性反应,而与健康人/兔血清不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P1、P3、P5和P6均为Tp92蛋白潜在的特异性B细胞表位,尤其是P3和P6免疫反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993.
994.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凤岐  于占源  曾德慧 《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69-2074
针对辽西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衰退问题,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依据近20多年来有关油松造林的科研成果和基本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特点、演替模式、生态系统退化的状态和程度;预测了到2025年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讨论了油松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地带性植被具有边缘性、交错性和变异性特点,处于顶极态的森林群落类型呈多元化,油松林并非是唯一的顶极群落类型;全区植被长期处在逆向演替之中,大部分地区已退化到灌丛、草地甚至次生裸地;半干旱气候和瘠薄的土层(约30cm)已不适宜油松生长。因此,把油松纯林作为普遍的恢复模式应用于退化严重的立地,是导致油松林衰退的根本原因。未来气候暖干化会使该地区在2025年左右总体成为半干旱气候区,这将更加不利于油松的自然分布和生长。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用HRP注入鹌鹑耳蜗内顺行追踪方法,在同侧延脑的NM和NA发现标记纤维,结果表明鹌鹑听觉级中枢由NM和NA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携带有mariner转座子的质粒pJZ290随机插入诱变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建立突变子文库,并从中筛选到自体诱导物(autoinducer,AI)部分缺失突变株YW1。Arbitrary PCR扩增、DNA测序得到YW1基因组DNA中mariner转座子两端侧翼序列,经DNA序列拼接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分析后获得一个621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的酶具有206个氨基酸,与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WSM419的LuxI类自体诱导物合成酶(autoinducer synthase)TraI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也将该基因命名为traⅠ。将该基因克隆到广宿主范围表达载体pYC12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成功表达,C18反相薄层层析(TLC)在阳性重组子培养上清中检测到四种自体诱导物分子,其中的两种正是AI缺失突变株YW1所缺失的AI,这些结果表明该traⅠ基因在苜蓿中华根瘤菌负责合成两种自体诱导物分子,为进一步研究其群体感应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斑鳜种内遗传多态性以及与翘嘴鳜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属鲈形目、酯科、酯亚科,种类繁多。有长体鳜、波纹鳜、斑鳜、无斑鳜、暗鳜、大眼鳜、翘嘴鳜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1],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对其报道多集中在水产养殖方面,而从遗传学和DNA角度进行分析的报道较少,本文用RAPD技术对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  相似文献   
998.
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版纳小耳猪近交系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版纳小耳猪近交系种群的遗传变异及近交程度。方法 利用 12个微卫星基因座对版纳小耳猪近交系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 两个亚系以及各家系的聚类情况与小型猪系谱分布一致。且各家系基因纯合率均较高。结论 版纳小耳猪近交系不仅分化为若干个含有不同性状的家系 ,而且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近交程度。  相似文献   
999.
小鼠原核胚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原核胚是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所必需的主要材料 ,其冷冻保存使操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 ,冷冻保存还可以避免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发育阻断期。方法 在室温 (2 0℃或 2 5℃ )条件下 ,以乙二醇、DMSO为主体抗冻保护剂配制成的玻璃化溶液 (EFS、EDT、EDFS) ,不借助冷冻仪 ,对小鼠原核胚进行一步法和二步法玻璃化冷冻保存。结果  2 0℃室温条件下 ,用EDFS4 0平衡 1min一步法冷冻解冻后的原核胚 ,经培养后囊胚发育率最高仅为 4 7% ,与新鲜原核体外培养的对照组 (75 % )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当原核在 10 %E +10 %D溶液中预处理 5min ,移入EDFS30中平衡 30s二步法冷冻保存 ,解冻后的囊胚发育率达 6 8%。而室温升至 2 5℃ ,二步法冷冻保存后原核胚的囊胚发育率高达 77%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用最佳冷冻组的原核胚或解冻后培养到囊胚移植给受体母鼠均获得产仔。结论 本研究对小鼠原核胚实施玻璃化冷冻保存 ,经体外培养和移植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碱蓬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状况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碱蓬是典型的盐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发现碱蓬是食品,药品、饲料等工业的优良原料。已研制成功数种工艺进行生产,尤以共轭亚油酸的生产有广阔的前景。碱蓬是未来海水农业中很有希望的一种新作物,对盐碱地及海滨滩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