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螺旋藻批式与连续培养及其生长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循环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螺旋藻细胞在批式和连续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批式培养时细胞和碳源底物浓度与培养时间的关系;批式培养时最大细胞生长速率为0371g/d/L,细胞对碳的得率系数为3.439g/gC;连续培养时随着稀释率的增大,细胞和底物浓度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连续培养时最大细胞产率为0.362g/L/d,最佳稀释率为0.45/d,细胞对碳的得率系数为2.050g/gC;所提出的连续培养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的理想食品—螺旋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全面综述了螺旋藻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药用价值及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内循环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 (SpirulinaplatensisGeitler)细胞的连续生长及其对碳源底物的利用特性。结果表明 :随着稀释率的增大 ,反应器中碳源浓度和细胞浓度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Monod类型的方程很好地加以关联。细胞产率和碳消耗速率与稀释率的关系存在峰值现象 :在本实验条件下 ,最大细胞产率为 0 .36 2g/(L·d) ,最大碳消耗速率为 0 .177g/(L·d) ,此时稀释率为 0 .45 /d ,细胞浓度为OD560 =1.2 82 ,细胞对碳的得率系数为 2 .0 5 0g/g。所提出的连续培养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石油污染是当前紧迫的水环境问题,研究石油污染物降解机制有助于探索石油污染修复技术路径。重点介绍了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制和反应机理,即具有代表性的细菌、真菌和藻类,石油烃的有氧降解(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和厌氧降解(脱氢羟基化、延胡索酸盐加成)。并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具体包括:烃类结构(支链多结构越复杂,越难降解)、微生物种类(混合菌的生化降解能力更强)、环境因子(pH、温度、盐度、含氧量和营养物质),进一步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石油污染修复治理研究中的优缺点。此外,还对现有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应用做了简要概述,归纳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性的提出了今后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研究重点,即生物降解石油的机制还需进一步明确,并重点分析了生物电化学方法在降解去除石油污染物方面可行性。综述石油烃生物降解机制和反应机理,以期为生物修复水体石油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溶气压力微藻细胞的气浮法采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通过添加微量表面活性剂以实现在较低溶气压力下进行微藻气浮采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 20可降低待分离体系的表面张力,改善微气泡的质量,在较低溶气压力下(≤0.25MPa)可获得良好的采收效果。无论是批式过程还是连续操作,当溶气水中含有浓度为100mg/kg的Tween 20时,采收性能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全面综述了螺旋藻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药用价值及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