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21.
川芎在本草經里被列为上品,主治中风入脑、头痛眩暈。現代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人,当头痛、头暈失眠症状較显著时,常加用川芎。本草綱目定名是芎藭,它的主要产地是四川和西南一带,产于四川者称为川芎。近代文献中曾报导川芎流浸膏經靜脉注射給  相似文献   
322.
施氮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23.
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根系呼吸组成,二者对于氮添加及林下植被去除的响应可能不同。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为对象,探讨了氮添加(N+)和林下植被去除(U-)对一个生长季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中,土壤微生物呼吸是土壤呼吸的主要贡献者,其贡献率达85.53%;根系呼吸的贡献率相对较小,仅有14.47%;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为1.59(CK)、1.73(N+)、1.66(U-)、1.89(N+U-)μmol C·m-2·s-1,氮添加促进了生长季初期、末期的土壤呼吸,林下植被去除提高了生长季旺盛期土壤呼吸,而氮添加+林下植被去除同时作用下,整个生长季内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增强,且高于氮添加与林下植被去除的单独作用,说明氮添加+林下植被去除对于促进土壤呼吸存在叠加效应;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为1.36(CK)、1.45(N+)、1.44(U-)、1.52(N+U-)μmol C·m-2·s-1,各种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均无显著影响;氮添加与林下植被去除均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各处理下根系呼吸R10变化幅度大于微生物呼吸,说明根系呼吸对各处理的响应要比土壤微生物呼吸更加敏感;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表现不一样的变化规律,表明土壤含水量为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重要调控因素。本研究为理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循环过程及其模型构建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4.
降雨对土壤硒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作为硒的重要储库之一,是硒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土壤硒的丰缺是影响食用作物硒水平的关键。降雨在土壤硒输入和输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降雨对土壤硒的作用对于在全国尺度上认识硒的地域分布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比较我国东南富硒区和东北-西南典型低硒带硒的降雨沉降量差别,阐明降雨是土壤硒输入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综述降雨对土壤硒的淋溶输出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揭示降雨在我国低硒区形成、地方病发生上所扮演的角色。最后总结了影响降雨对土壤硒作用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植物和人类活动等,指出若要更好地预测未来土壤硒的变化趋势,必须综合研究影响土壤硒迁移的多种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25.
目的:对创伤性椎体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可能再次引起骨折的多个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皮椎 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患者161 例,其中再次 发生骨折的患者113 例(131 椎),根据治疗方法(PVP 或PKP)和再次发生骨折的部位(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不同,将患者分成 A1 和A2(再发骨折部位是手术椎体)、B1 和B2(骨折部位为非手术椎体)、C1 和C2(手术椎体和非手术椎体)以及D 组(未再次 发生骨折)共七组,A1,B1,C1 三组使用PVP,A2,B2,C2三组使用PKP,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导致再发骨折风险的因素并和D组比 较,分析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身高、体重、年龄等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 义(P>0.05);而骨水泥注入的体积在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骨水泥是否渗透和是否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患者25-(OH)D 的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椎间盘水泥渗透、低浓度的25-(OH)D 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复发骨 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三个危险因素是椎间盘骨水泥渗透、较低的25-(OH)D 浓 度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和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 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减 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 角及伤椎高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 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能较好的复位固定胸 腰椎骨折,但经肌间隙微创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7.
目的:探究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8例(8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40眼)和对照组(28例,40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7%(38/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4,P=0.008);两组术后1、6个月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泡明显多于对照组(x2=4.943,P=0.026),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01,P=0.034),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x2=3.914,P=0.047)。结论: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减缓患者视力的丧失,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8.
目的:研究直径3厘米以上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的螺旋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直径3 cm的周围型肺癌患者55例,肺部腺瘤(良性)患者10例,肺部炎性结节患者26例。分别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其CT值、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H),绘制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并比较曲线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teepes slope,SS)以及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结果:肺部炎性结节患者的密度曲线在120 s达到最大值;肺癌患者的密度曲线至65 s达到高峰;胸腺瘤患者的密度曲线变化不明显。肺癌组PH平均值大于胸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组PH平均值小于肺部炎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SS和BP大于胸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组SS和BP小于肺部炎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直径3厘米以上周围型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从而有助于在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29.
目的:构建Ⅰ型钠通道(Nav1.1)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方法:利用In-Fusion 技术将SCN1A 基 因亚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细胞融合表达载体(pAcGFP1-C In-Fusion Ready Linear Vector)。PCR 扩增SCN1A 基因(与线性载 体对应两端有15 个相同碱基),In-Fusion 技术进行融合即得到pCMV-GFP-C-SCN1A。将其转染HEK293T 细胞,Western blot 检 测Nav1.1 的表达。定点诱变试剂盒对其进行定点诱变。结果:1.成功构建Nav1.1 与GFP 融合表达载体pCMV-GFP-C-SCN1A;2. DNA 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SCN1A 基因第190 位色氨酸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结论:Nav1.1 与 GFP 融合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Nav1.1 功能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病变为主的炎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炎症和新骨形 成。近年来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控制AS 炎症已卓有成效,却无法阻止影像学进程,其病理性新 骨形成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生活,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复杂的新骨形成机制与Wnt/beta-catenin信号通路及 其调控因子、炎症介质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就AS 新骨形成机制进展展开综述,为深入研究新骨形成机制提供 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