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曾亮  朱红  邓亚平  陈森林  刘志红 《生物磁学》2009,(16):3049-3052,3029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宫颈癌和中一晚期宫颈癌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发现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蛋白,为临床预后和复发的预测提供新指标。方法:收集早期宫颈癌和中一晚期宫颈癌组织标本,提取组织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选择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蛋白质鉴定,进一步应用Westem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了早期宫颈癌组和中一晚期宫颈癌组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其中两组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098±23、1142±21,通过进行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查询,与早期宫颈癌组比较,鉴定了在中一晚期组下调的蛋白4个。包括HemoglobinsubunitbetaHB、caspase-14、galectin-7、CK19;中-晚期组上调的蛋白8个,包括NMP238、HSP70、Calmodulin-like5、S100A9。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显示S100A9在中-晚期组中的表达高于早期组,CK19在早期组中的表达高于中-晚期组。结论:早期宫颈癌和中-晚期宫颈癌中存在着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可能成为宫颈癌预后和复发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脱钙对鼠颅骨标本中肥大细胞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影响.方法:用不同脱钙液处理小鼠颅骨标本,组织切片后进行苏木素一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醛品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经过不同脱钙液处理后的颅骨组织切片组织结构保存完好,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甲苯胺蓝和醛品红染色),及肥大细胞中胰蛋白酶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清晰.结论:不同脱钙液(8%盐酸脱钙液、EDTA脱钙液、混合酸脱钙液)处理不影响鼻腔粘膜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53.
人参皂甙对老龄大鼠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的老龄性变化,同时对比观察人参皂甙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9只,分为青年组、老龄组、给药组(第17个月始饲以人参皂甙至27月龄)。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对海马结构BDNF反应产物及Trk B蛋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老龄组CA3、CA1区BDNF含量分别较青年组下降13.3%、10.4%(P<0.05);其给药组和老龄组相比变化不大(P>0.05)。齿状回从青年到老年变化不明显(P>0.05),但给药组比老龄组增加16.7%(P<0.01)。老龄组海马结构Trk B蛋白表达较青年组下调了99.7%;给药组较老龄组上调了78.5%(P<0.01)。结论老龄组海马结构BDNF及Trk B蛋白表达较青年组明显降低,而人参皂甙可明显上调齿状回BDNF含量和海马结构Trk B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筛选放射敏感性不同的鼻咽癌细胞中差异表达蛋白,以发现与鼻咽癌放射敏感相关的蛋白。方法:放射处理并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及比较5-8F和6-10B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肽质指纹图分析、质谱数据的蛋白质库搜寻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蛋白质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双向凝胶电泳后对胶上的部分分辨较好的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肽质谱指纹图分析和鉴定,在两种细胞中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的蛋白质有9个。Western Blot证实CK19和P73在5-8F和6-10B表达与蛋白质组结果一致。P73在鼻咽癌放射敏感组和不敏感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57.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敏感性不同的鼻咽癌细胞中存在一些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有关,其中P73可能成为放射敏感性预测的侯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Ets-1和c-Jun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在肿瘤侵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0例腺样囊性癌病例,根据组织病理学观察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Ets-1和c-Jun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Ets-1、c-Jun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5%(61/80),62.5%(50/80);(2)Ets-1和c-Jun表达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间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ts-1和c-Jun表达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ts-1和c-Jun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与恶性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研究发现VEGF过度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有关,在本研究中通过研究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以VEGF为靶的抗转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恶性黑色素瘤中VEGF-A和VEGF-C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VEGF—A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3.33%(30/36),在色素痣中阳性表达率是15%(3/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VEGF—C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是88.9%(32/36),在色素痣中阳性表达率是10%(2/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A和VEGF—C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形态、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但与淋巴结转移和封闭血管环形成有关,VEGF-A和VEGF—C阳性病例淋巴结转移率和封闭血管环出现率显著高于VEGF-A和VEGF-C阴性病例。有统计学意义。对VEGF-A和VEGF-C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生存状态的关系分析显示,VEGF-A和VEGF-C表达阴性的病例的生存期和生存率均显著高于VEGF-A和VEGF-C表达阴性的病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A和VEGF-C表达与恶性黑色素瘤的淋巴结转移、血管形成和生存期相关,这两种蛋白过度表达反映黑色素瘤处于进展状态和预后差,可以作为黑色素瘤诊断、预后和复发预测的指标和靶向治疗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及在乳腺癌化疗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资料完整的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结果:拓扑异构酶Ⅱα在126例浸润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9.2%,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HER-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PR状态无相关(P〉0.05)。结论:拓扑异构酶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TopoⅡα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病例和80例乳腺良性病变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者正常乳腺组织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生存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Angiopoietin-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6%(145/180)和11.25%(9/80),α5β1 Integrin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2%(139/180)和16.25%(13/80),乳腺癌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但乳腺癌组织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Angiopoietin-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3%(95/97)和60.03%(5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α5β1 Integ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83.5%(81/97)和69.87%(5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iopoietin-2和/或α5β1 Integrin 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分别显著高于Angiopoietin-2和/或α5β1 Integri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的表达上调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Galectin7和MMP9在宫颈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档案性宫颈腺癌病例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组织切片中Galectin7和MMP9的表达,分析这些指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Galectin7在正常宫颈腺体,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在正常宫颈腺体,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腺癌组织中Galectin7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Galectin7与MMP9表达与宫颈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两种因子在中晚期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早期宫颈腺癌患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在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均有显著性差异.Galectin7和MMP9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Galectin7和MMP9表达阴性组.结论:Galectin7和MMP9表达与宫颈腺癌早期诊断,预后和复发预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调节EGF受体核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编码的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是重要的致瘤蛋白, 一直以来是EB病毒致瘤机制的研究核心. 传统的受体学说认为, 细胞膜受体作为第一信使, 在细胞膜上与其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但近年来, 对EGFR家族成员受体核移位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意义的研究, 拓宽了人们对细胞膜受体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利用我们建立的Tet-on系统调控LMP1表达的细胞系, 采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证实, LMP1可调控EGFR的核移位, 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 通过GFP与EGFR及不同突变体的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发现, EGFR的核定位信号在其核移位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并初步发现LMP1调控EGFR核移位为配体非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