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7篇
  1964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剧烈运动导致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变及其氧化应激因素。方法:健康青年人服用维生素C和芦丁后作5km/20min越野运动,测试运动前后血清SOD-1、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不服用药物运动前后以上指标相对照。结果:运动后血糖无明显变化,血清胰岛素升高(P<0.01),血清SOD-1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较之运动前下降(P<0.01);服用药物者在运动后血清SOD-1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不服用药物者升高(P<0.05)。结论:剧烈运动后短时间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运动中过度氧化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4):8-16
新的国家公园体系是中国在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机会。“为什么(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怎么样(国家公园体系未来有哪些特征)”和“做什么(来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是帮助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应对相关挑战和机遇的3条可行路径。此外,为了同步整合这3条路径,还需要一条路径解决政策和程序方面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为什么”方面,国家公园体系不仅应当保护生态完整性,也应当致力于提供转变性的游客体验机会。这些体验能够激励游客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激励他们去探索更多地方。而“做什么”的问题涉及路径的其他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全球背景下建立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3.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12):41-51
中欧国家当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地区差异化、农业土地面积矛盾加剧、高密度区域土壤退化及多样性丧失等,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语背景下的 “文化景观维护”概念建立。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以及空间与区域规划等学科的综合方法,对国土和区域空间内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文化景观维护概念以“永恒的圆环”理论模型体现,并分为分析与评价、保护与阐释、规划与管理3个主要步骤。基于此基本概念,文化景观维护大致分为2个研究方法范本: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范本一: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对象清单盘点,就是对一定的限定区域内的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的系统化收集分类和评价方法。又分两种不同类型: Gunzelmann的复杂型“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分析法与Burggraaff和Kleefeld的 “文化景观物质分析”法。范本二:文化景观的区域化,旨在从专家角度对历史性文化景观进行标记、注释、分类和简要的特征化。又细分为类型化和个性化2个类型,并结合案例说明。最后指出:对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要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而且还要考证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4.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其在参与发育阶段转变、花和果实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利用PCR技术从白桦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BpSPL2基因上游1 960 bp启动子序列,使用PLACE和Plant CARE在线软件分析序列,发现BpSPL2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含有与开花、非生物胁迫及激素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暗示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进而构建了BpSPL2基因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其瞬时转化至白桦和拟南芥,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pSPL2基因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BpSPL2基因启动子具有启动子活性,能够驱动GUS基因在白桦和拟南芥中表达;而其表达活性在白桦的叶片、芽及根部中较强,在拟南芥的花药、雌蕊和叶片较强,为进一步研究白桦BpSPL2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自产油料作物,具有重要的食用、饲用等价值。提高油菜籽含油量一直是育种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同的栽培措施对油菜含油量有较大影响,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量、种植密度对油菜中控制含油量相关基因Gpat、Lpat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qRT-PCR测定不同时期、不同肥密条件下Gpat、Lpat基因的表达量,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得知:Gpat、Lpat表达量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即:随着氮肥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硼肥的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此外,本研究在A1B3C1、A1B2C2及A2B3C2处理下可同时促进Gpat与Lpat的表达,是比较理想的肥密条件,可为提高油菜的含油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构建科学的临床医师绩效分配模式,着力体现医师技术劳务价值。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关键绩效指标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非参数检验对专家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构建了基于资源消耗为基础的价值评估体系医师绩效分配模式,重点突出医师技术劳务价值。结论 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评估各诊疗项目中资源投入情况,可有效测量医师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劳动付出,对于形成科学的绩效分配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对上海某三甲医院某科室基于 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价值评估体系临床医师绩效分配模式的模拟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分配模式之间各诊疗项目价值点数变化幅度差异性较大,以月度为基础的绩效分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RVS分配模式与三、四级手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以资源为基础的价值评估体系分配模式优于原单纯基于比价的基本点数法,能够有效评价医师技术劳务价值,有利于促进三、四级手术和疑难复杂疾病的开展,不断推进公立医院医疗业务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阿魏酸(FA)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STZ (40 mg/kg,i.v.),72 h后将血糖高于16.7 mmol/L者视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阿魏酸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阿魏酸组(100 mg/kg,i.g.,qd),从大鼠血糖升高第5周开始给药,连续8周。测定空腹血糖、体重、肾脏脏器系数、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脏脏器系数增大,肾功能下降;病理学显示肾脏细胞萎缩,排列不整齐,并伴有间质增生;足细胞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阿魏酸组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阿魏酸具有改善STZ致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肾脏足细胞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评价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因素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2种营养筛查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为临床营养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入住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的年龄≥65 岁、住院时间≥24h 的180 例老年患者,由经过培训的营养师对神经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2种筛查方法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观察其评估营养状况的可行性。结果:180例老年患者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6.1%、23.3%和16.7%,体重指数正常者占53.9%。采用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定,有营养风险者共计75例(41.7%),其中男性患者61例占42.7%、女性患者14例占37.8%;高年龄组患者有营养风险的比例较高(59.4%)。采用MNA-SF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为58.3%、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7.3%,随着年龄的增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5)。105例NRS<3分的患者,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65例(61.9 %)、营养不良者6例(5.7%);NRS≥3分者75例,再按照MNA-SF进行评价,有营养不良风险的共40例(53.3 %)、营养不良者25例(33.3%),2种方法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NA-SF的营养风险检出率更高。结论:MNA-SF的适用性更好,老年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营养技师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配合临床医生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和营养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00.
余秋瑢  杨革  刘正一 《生态科学》2017,36(1):102-110
对黄渤海典型海岛的石莼属绿藻进行了调查和采集, 共采集到110 株石莼属样品。对所采集样品进行形态学观察, 就ITS、rbcL、tufA、LSU 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 受海流条件影响较为相近的南隍城岛与獐子岛上石莼属绿藻种类组成较为相似, 都分布着孔石莼(Ulva pertusa)、缘管浒苔(Ulva linza)、浒苔(Ulva prilifera)、扁浒苔(Ulva compressa)、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石莼(Ulva lactuca)六种石莼属绿藻; 而受海流条件影响差异较大的刘公岛上主要分布着孔石莼(Ulva pertusa)、缘管浒苔(Ulva linza)、浒苔(Ulva prilifera)、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裂叶石莼(Ulva fasciata)五种石莼属绿藻。综合分析实地采样时观察到的石莼属形态及生境的区别, 探讨受海流条件影响不同的3 个海岛上石莼属的差异, 为石莼属绿藻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