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初探薰衣草精油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薰衣草花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薰衣草精油.通过测定和比较2种方法提取精油的得率和品质,归纳2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的精油平均得率依次为2.66%和3.92%,精油的外观状态分别为浅黄色油状和棕黄色浸膏状.综合考虑本次探究活动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条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得出实施水蒸气蒸馏法更易于获得品质优良的薰衣草精油.  相似文献   
242.
游离脂肪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其衍生产品被广泛应用到能源、化学工业中。作为更加可持续、绿色的生产策略,利用工程微生物合成游离脂肪酸是以石油基和动植物为原料生产脂肪酸类产品的重要补充。大肠杆菌作为经典的模式微生物,通过对其进行代谢工程改造,脂肪酸的积累已经从痕量提高到了约9g/L,展示了其作为脂肪酸合成菌株的巨大应用潜力。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涌现,“感应-调控器”、体外重构、β氧化逆循环、异源合成途径的整合等思路的引入极大地加快了工程大肠杆菌脂肪酸合成的进化速率,并赋予大肠杆菌合成多种脂肪酸产品的能力。对近年来通过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大肠杆菌合成游离脂肪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43.
目的:应用非复制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表达人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4(NSP4)的重组腺病毒,初步评价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含野生轮状病毒NSP4基因的穿梭质粒pshuttle-NSP4,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经同源重组后在Ad-293细胞中包装获得pAd-NSP4重组腺病毒颗粒。电镜、RT-PCR、免疫荧光等方法鉴定病毒特征及在体外细胞中的表达。肌肉注射及滴鼻方式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其中和保护效果。结果:获得了滴度为108.25CCID50/ml的重组腺病毒pAd-NSP4,免疫荧光检测到特异性目的蛋白的表达。二次免疫后肌肉注射和滴鼻小鼠的ELISA血清平均效价分别为1:320 和1:1436.8;中和抗体效价1:45.3和1:71.8。结论:表达轮状病毒NSP4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颗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滴鼻途径比肌肉注射可更加有效地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44.
目的:观察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标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定位修复情况。方法: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从羊膜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等方法进行鉴定。模型组按浓度为20μl/g剂量的四氯化碳和橄榄油混合液诱导小鼠肝损伤,治疗组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标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约1×106个/ml。分别取模型组和细胞移植的治疗组小鼠眼球血和肝组织进行相关检测。结果: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显示移植1周后细胞向小鼠受损肝组织定植,CFSE标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呈绿色荧光;细胞移植后4周,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降低,而白蛋白明显升高(P< 0.01);肝组织病理切片模型组小鼠细胞水肿,坏死灶多见,脂肪变性,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损伤程度有较明显改善;小鼠肝组织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显示移植4周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周围分泌血清白蛋白。结论: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标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生理功能,为细胞定位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修复情况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4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凝血酶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凝血酶组(1U/ml,10U/ml,20U/ml,40U/ml),凝血酶受体激活肽组.应用TUNEL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数及凋亡百分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低浓度凝血酶组(1U/ml)凋亡细胞数和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异,Bcl-2表达增加;随凝血酶浓度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率明显增多,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降低.凝血酶受体激活肽的作用与大剂量凝血酶类似.结论凝血酶可能通过激活PAR-1受体诱导凋亡,凋亡呈剂量依赖性.Bcl-2的表达减少,Bax的表达增加,Bcl-2/Bax降低可能为高浓度凝血酶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6.
当今磁共振(MRI)检查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诊断手段,但由于设备的价格昂贵,所以普及程度不高。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普及率已达到每百万人30台以上,而我国仅为每百万人1台的水平。用于人体的磁共振装置依其磁场强度划分,可分为高磁场与低磁场两大类型。前者一般为1.5T~3.0T,而后者一般为0.3T。由于我国的国情,一般区县级医院的配置级别都在低场水平。该级别的MRI装置虽然资金投入较少,但其功能及应用范围也较局限。如何提高低场磁共振装置的性能,扩展其功能已成为业界人士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247.
乌头营养器官中生物碱组织化学与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织化学、荧光显微观察与生物碱提取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成熟的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各营养器官中生物碱的分布及不同生长期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碱主要分布在主根(川乌)次生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与束间形成层的外侧细胞以及不定根(附子)和茎基部的内皮层和韧皮部外侧薄壁细胞中,叶中含量极少,主根、不定根和茎中生物碱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7月和5月,而叶中生物碱含量很低且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8.
日本紫薇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植物名称日本紫薇(Lagerstroemia crape). 2材料类别嫩茎. 3培养条件培养基:(1)1/2MS 6-BA 1.0 mg·L-1(单位下同) KT 0.05 泛酸钙0.1;(2)MS.以上培养基均加3%的白糖、0.7%的琼脂,pH 5.8.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度为2000~3000 lx,光照时间12 h·d-1.  相似文献   
249.
由于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的治疗过程基本上属于非侵入性的,且成功率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自1988年至2003年应用该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已逾5000例,兹将临床应用中的一些经验及对该技术的影像学要求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250.
赵卓凡  黄玲  刘永明  张鹏  魏桂  曹墨菊 《遗传》2018,40(5):402-414
玉米是最早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的作物之一,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C)在杂交种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育性恢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应用价值。然而,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机理复杂,且至今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探究玉米CMS-C育性恢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C48-2、C黄早四和C478为母本,分别与测验系18白、自330、5022以及恢复系A619组配杂交获得F1。其中育性恢复F1通过自交获得F2,并以育性恢复F1为父本分别给育性保持F1授粉,组配双交群体,共获得4个F2群体,6个双交群体。同时以不育系C48-2、C黄早四和C478为母本,各自的保持系48-2、黄早四和478为父本杂交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F1。将所有杂交组合的F1、F2以及双交组合群体分别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观察,通过植株田间育性调查并结合室内花粉镜检鉴定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 同一测验系对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暗示不育系的核背景参与调控育性恢复表现;2) 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对(C48-2×A619) F2群体进行种植观察,发现不同环境下F2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均符合15∶1,但在云南种植的可育株的育性级别主要为Ⅲ和Ⅳ级,而在四川种植的可育株的育性级别主要为Ⅴ级,表明环境对恢复系A619恢复后代的育性表现有影响;3) 通过恢保关系测定发现18白不能恢复C478,48-2也不能恢复C478,但双交群体[(C478×18白) F1S×(C48-2×18白) F1F]后代却出现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同理,双交群体[(C48-2×自330) F1S×(C478×自330) F1F]的后代也出现了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因此,本文推测C48-2、C478核背景中存在微效恢复基因,这些微效基因与18白、自330中的微效恢复基因通过杂交聚合后能使C478、C48-2的育性恢复,暗示玉米CMS-C的育性恢复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认识玉米CMS-C育性恢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为深入研究玉米CMS-C育性恢复机理以及加快CMS-C在不育化制种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