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71.
摘要:【目的】抗菌肽是生命体的自身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两性的α-螺旋抗菌肽在抗菌肽家族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得到具有更高抗菌活性同时具有很低细胞毒性的抗菌肽,根据α-螺旋二级结构衍生出来的螺旋轮模型,设计了一条在疏水一侧含有8个缬氨酸和亲水一侧含有5个精氨酸的新型16残基抗菌肽。【方法】测定了设计得到的新型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对于红细胞和哺乳动物肾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杀菌动力学。 【结果】抗菌活性检测表明,新型抗菌肽VGR16显示了强并快速的杀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在16-64  相似文献   
672.
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继续上升,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长,是造成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针对肥胖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层面。结果提示,肥胖状态下内脏脂肪组织中的低度、慢性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其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这篇评论的目的是总结目前先天性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在脂肪组织炎症和免疫细胞失调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认识免疫炎症与代谢之间关系可能为临床治疗肥胖提供靶向。  相似文献   
673.
不同铅水平下紫茎泽兰细胞内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重金属铅在紫茎泽兰亚细胞内的分布和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Pb浓度的升高,紫茎泽兰的叶、根、茎中各亚细胞组分Pb含量逐渐增加;紫茎泽兰中的Pb在叶片分布于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中,两者占总量的75.34%~84.63%;茎也主要分布于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中,占总量的36.10%~57.14%和20.07%~36.52%;而在根中则富集于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分别占39.2%~49.78%和28.27%~37.62%,其他细胞器中的Pb含量均较少。紫茎泽兰叶中的Pb以盐酸提取态和水提取态为主,两者占总量的58.74%~73.04%;茎中的Pb以醋酸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而根中的Pb则以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占优势,两者占总量的39.15%~52.91%。  相似文献   
674.
本文旨在分析狂犬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其诊断及防治的认识。通过采用病历调阅及患者家属电话问卷调查方式,描述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2—2015年收治的92例狂犬病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预防接种及预后情况。92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6∶1,96%来自农村。主要在秋季发病,犬为主要传染源。3个月以内发病者占54%(50/92)。98%患者未注射狂犬病疫苗,61%患者不知晓需接种疫苗。发病至死亡最短时间为20h,最长为11d。所有患者最终均死亡。结果提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仍是狂犬病高发地区,应加大狂犬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特别是针对15岁以下儿童及40~60岁人群;同时应注意疫苗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675.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KuwadeⅣ型跟腱缺损的临床病例,探讨其手术注意事项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KuwadeⅣ型跟腱缺损19例,应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一期修复。7例为新鲜损伤,12例为陈旧性缺损。19例跟腱缺损均伴有皮肤及软组织坏死,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6.0 cm-6.0cm×12.0 cm,跟腱缺损长度为5-9 cm,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5.5 cm-12.0 cm×8.0cm,腓肠腱膜切取范围5.5 cm×6.0cm-10.0 cm×6.0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客观性评价指标包括关节跖屈、背伸动度及形态学,主观性评价采用AOFAS评分。结果:术后17例跟腱功能重建良好,2例感染控制不良,跟腱移植体部分坏死。皮瓣完全成活13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术后6天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术后10天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愈合,2例感染控制不良者,皮瓣未愈合,移植跟腱部分坏死,经再次清创后,行阔筋膜条修复术,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术后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皮瓣略臃肿,但不影响穿鞋,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80.31分。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用于治疗KuwadeⅣ型跟腱缺损,可以同时修复皮肤及跟腱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一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76.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同时要处理好当地牧民生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模式。本文就该国家公园所在地区区域尺度上生物多样保护最小面积与民生需求最大面积相协调的自然比例进行了探索,寻求可持续管理的途径与模式。通过国家公园区域内家畜(家耗牛Bos grunniens和藏系绵羊Ovis aries)和主要野生有蹄类草食动物(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野耗牛B.mutus和西藏野驴Equus kiang)的营养生态位体积和重叠,现有家畜和主要野生有蹄类草食动物的数量(分别为116.70×10^4羊单位和31.40×10^4羊单位),保障当地牧民(6.43×10^4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家畜存栏量(123.07×10^4羊单位)等核算出该国家公园需要保护的自然区域面积最低比例,即自然比例(Nature Proportion,N%),其理论值、现实值和预期值分别为90%、30%和74%。通过区域资源空间配置优化,将外围支撑区发展草产业生产的饲草资源用于“返青期休牧”模式和“暖牧冷饲两段式养殖”模式(可供饲养190 d所需饲草,即增加保护草地4.47×10^4 km^2),或用于满足当地牧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家畜(可饲养60.25×10^4羊单位,即增加保护草地1.55×10^4 km^2)等优化了该国家公园N%的现实值和预期值,分别为67%和87%。不同的核算条件、方法和目的得到的N%存在较大差异。多重目标下三江源国家公园N%的核算,应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识别、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区域识别、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保护区域识别及重要性区分、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受益区域识别、当地牧民群众发展适宜区域识别及优先性区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生态系统服务商品供给量核算。合理核算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N%,从而实现社会一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677.
为了补充Eigen模型和Crow-Kimura模型的随机效应研究,Crow-Kimura模型中的位点突变率被处理成高斯分布随机变量,从而研究误差阈值的特征以及误差阈值的扩展与随机突变率涨落强度之间的关系. 准物种浓度和群体序参数分析表明,在位点突变率涨落较大时,误差阈值不再是相变点,而是平滑的转变区域. 定量分析表明,随机Crow-Kimura模型中转变区宽度与涨落强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将Crow-Kimura模型与Eigen模型的随机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在两个模型中适应值随机化使得转变区域的宽度和随机变量涨落强度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而位点突变率随机化中两者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指数). 对于随机化的Crow-Kimura模型,适应值随机化与位点突变率随机化引起的误差阈扩展效应相当. 对于随机Eigen模型,误差阈的扩展效应则主要是由位点突变率的随机化引起的. 之后,本文概述了Eigen模型和Crow Kimura模型中适应值和位点突变率随机化对误差阈值随机效应的影响,并讨论了上述结果对抗病毒策略、癌症治疗和动植物育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8.
对疾病高发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了解不足限制了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阐释以及对新的治疗方案的探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的资助下,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肝、肠、肺、蜕膜等不同组织器官中新的免疫细胞亚群的发现以及分子调控网络的揭示,重新阐释了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属性并揭示了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有望促进新的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9.
【目的】探讨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进行TGEV DNA疫苗口服免疫可行性。【方法】通过RT-PCR扩增TGEV四川株(SC-H)S基因5’端约2.1 kb的主要抗原位点片段,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重组质粒pVAX-S,体外转染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基因表达。通过电转化将pVAX-S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构建SL7207(pVAX-S)重组菌,并在体外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S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情况。将SL7207(pVAX-S)重组菌以5×108、1×109、2×109CFU剂量口服接种BALB/c小鼠,分析其安全性,并以1×109CFU剂量的重组菌3次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清IgG与肠道粘膜IgA抗体。【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VAX-S,且重组质粒能在COS7细胞中表达。重组菌SL7207(pVAX-S)感染巨噬细胞后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表达。小鼠口服接种不同剂量重组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小鼠于二免后两周可检测到针对TGEV S蛋白的特异性血清IgG与肠道粘膜IgA抗体,且三免后两周与SL7207(pVAX1)空载体免疫组间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携带TGEV 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小鼠试验显示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80.
目的研究小麦PGPR(植物根际促生菌)菌株的个体生态学及其在小麦根圈的定植动态。方法采用三亲本杂交法将发光酶基因luxAB转人具有固氮能力的小麦根际促生菌Azotobacter N2106菌株中,获得标记菌株N2106-L,将标记菌株接种到灭菌和非灭菌的黄褐土、红壤和黄潮土中研究其存活状况,采用根盒试验追踪标记菌株在小麦根圈的定植动态。结果标记菌株N2106-L具有发光活性和对km、str、tet三种抗生素的抗性,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N2106-L在灭菌土壤中的数量稍高于非灭菌土壤;在3种土壤中的数量依次为:黄褐土〉黄潮土〉红壤。N2106-L在小麦根表定植密度大于根际定植密度;在小麦根际,小麦播种10d时标记菌株在0-2cm深度根际土壤定植达到最大值(2.17±0.25)×10^6CFU/g土,20d时在2-4cm深度的根际土壤中达到最高定植水平(3.92±0.47)×10^5CFU/g土;在小麦根表,标记菌株在小麦播种10d时在所有深度的根段均达到最高定植水平,0-2cm根段定植密度为(3.60±0.60)×10^6CFU/g鲜根,12cm以下根段达到(2.78±0.56)×10^4CFU/g鲜根。结论标记菌株随着根的伸长不断向根尖方向扩散,且较为稳定地在小麦根圈定植,研究结果为小麦PGPR菌株的应用提供了可靠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