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71.
研究体外培养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细胞的形态、细胞贴壁率、冷冻存活率、生长曲线及细胞核型等生物学特性,为深入开展豹猫基因组学及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依据。本实验选择豹猫3种组织,即剑状软骨、心和肺,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体细胞的原代培养;酶消化法完成细胞的传代培养;程序降温完成细胞的冷冻保存;通过细胞计数法计数细胞冷冻存活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对豹猫的染色体核型及G带进行分析。细胞原代培养结果显示,剑状软骨组织在培养第3天出现纤维样细胞、培养6~7 d铺满培养瓶;心组织在培养第5天出现上皮样细胞、12 d铺满培养瓶;肺组织在培养4 d后出现成纤维细胞、8~9 d铺满培养瓶。3种来源体细胞均显示成纤维细胞特征,剑状软骨源细胞最易贴壁、肺源细胞次之、心源细胞最弱。对比3种不同来源体细胞从6代(P6)至12代(P12)冷冻存活率,剑状软骨源细胞冷冻存活率显著下降(冻存前91.0%~97.6%,冻存后76.8%~85.5%,P0.05),心源细胞冷冻存活率亦显著下降(冻存前82.7%~88.1%,冻存后43.7%~80.5%,P0.05),肺源细胞冷冻存活率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冻存前83.4%~96.8%,冻存后73.9%~93.3%,P0.05)。生长曲线分析显示,3种体细胞均呈"S"型,其中剑状软骨源细胞增殖最快、肺源细胞次之、心源细胞最慢。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来源的成纤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38,18对为常染色体,形态类型为6m+10sm+2st,1对为性染色体,X染色体形态类型为m。本研究建立了3种组织来源的豹猫成纤维细胞建系技术及体细胞系,揭示了该物种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动物遗传信息研究及豹猫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和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72.
迷蛱蝶属Mimathyma隶属于蛱蝶科Nymphalidae闪蛱蝶亚科Apaturinae,该属所包含的种类复杂,其分类学地位存在争议.本文对迷蛱蝶属、闪蛱蝶属Apatura和带蛱蝶属Athyma7个种共1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并以花斑螯蛱蝶Charaxes kahruba (Moore)作为外群用PAUP软件构建MP和NJ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迷蛱蝶Mimathyma chevana(Moore)、夜迷蛱蝶Mimathyma nycteis(Ménétriès)、白斑迷蛱蝶Mimathyma schrenckii (Ménétriès)和环带迷蛱蝶Mimathyma ambica Kollar形成1个聚类簇,支持Moore将这4个种由闪蛱蝶属移出并建立迷蛱蝶属的观点.同时,尽管迷蛱蝶在形态上与该属其余3种相似,但研究发现聚类簇Ⅰ中夜迷蛱蝶、白斑迷蛱蝶和环带迷蛱蝶首先相聚,然后再与迷蛱蝶聚在一起,表明迷蛱蝶与这3种亲缘关系较远.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迷蛱蝶属与闪蛱蝶属关系密切,而与带蛱蝶属的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73.
[目的]绿眼赛茧蜂Zele chlorophthalmus是草地螟Loxoste gesticticalis幼虫重要天敌之一.本研究通过构建绿眼赛茧蜂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其与嗅觉相关的蛋白基因,为更好的利用绿眼赛茧蜂防治草地螟发挥其生防潜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为基础,将绿眼赛茧蜂触角的基因进行转录组测序、组装序列,以及完成其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分析,并对绿眼茧赛蜂触角的相关嗅觉基因做鉴定分析.[结果]成功构建绿眼赛茧蜂转录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unigenes序列为65228条,N50为3882 bp.使用BLAST软件将绿眼赛茧蜂触角unigenes序列各自和Pfam、Swiss-Prot、NR、COG、KEGG、GO权威数据库进行对比,并完成基因功能相关注释,共注释基因数为18662条,占总数的28.61%.其中,NR数据库获得的注释最多,占总数的24.61%,为15863条,KEGG数据库获得的注释最少,为9612条(14.91%),其他依次为Pfam数据库注释数据库12164条(18.86%)、COG数据库注释15584条(24.17%)、GO数据库注释11634条(18.05%),Swiss-Prot数据库注释达到11634条,为总数的18.86%.借助GO数据库对unigenes的注释,其功能供分为三大类,可以细分49个分支,主要包括分子功能、细胞组分以及生物学过程.通过注释基因功能对嗅觉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共发现151条和嗅觉有关的蛋白基因,包括3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22个离子型受体基因、23个味觉受体基因、83个气味受体基因、6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14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结论]成功收集了绿眼赛茧蜂触角转录组相关数据,并对与嗅觉相关的蛋白进行鉴定分析,为深入研究基因功能及嗅觉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4.
2016年5—10月,采用"V"形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种群分布、数量进行调查,初步探讨林场内猴群的社会结构。通过持续跟踪观察,发现猴群共2处,证实一雄多雌单元(OMU)15个,全雄单元(AMU)1个,能区分不同个体137只。AMU有8只个体,OMU平均大小为8.6只,其中,成年占40%、青少年占48%、婴幼猴占12%。成年雌雄的比例为2.40∶1,成年与青少年的比例为1∶1.22,且主要分布于林场南部的东碾道-秦岭村-光头山区域。与秦岭其他种群相比,虽OMU大小基本一致,但成年雌雄的比例却低于其他种群,造成的原因尚不清楚。本次调查不仅摸清了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川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与社会结构,且为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75.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大3338是通过多年鉴定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品系,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并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ms2,其中ptms1的基因效应是ptms2的2~3倍。  相似文献   
776.
杉木根际土壤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杉木根际土壤经丙酮和乙酸乙酯1:1混合提取并真空浓度成浸膏后,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做生物检测。结果表明:3种浓度处理的杉木根际土壤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及芽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就浓度之间的差异而言,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和根长生长均表现为200mg/kg处理的较100mg/kg和50mg/kg处理的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杉木根际土壤提取物对绝对发芽率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4mg/kg,对绝对发芽势及根长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58mg/kg和62mg/kg。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绝对发芽率而言,200mg/kg处理的与100mg/kg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绝对发芽势以及根长而言,其200mg/kg处理的与100mg/kg以及50mg/kg处理的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77.
人工饲养与野生川金丝猴体毛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秦岭人工饲养(10只)和野生(14只)川金丝猴体毛中的10种微量元素含量。锌、铁、铜、钙、镁5种元素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锰、铬、铅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铝采用等离子光谱;硒经硝解后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表明,铬、锰、镁、铅、锌和硒的含量,人工猴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野生猴;铁含量,人工猴极显著低于野生猴;钙、铜和铝的含量,人工猴与野生猴无显著差异。以人类毛发10种微量元素的正常范围为参照,人工猴铅、铬、锰与锌4种含量均显著超出正常范围的上限,属于严重超量。这可能与金丝猴饲养过程中添加营养制剂有关。  相似文献   
778.
尽管全球高山林线的形成在理论上具有相似的温度条件,但是由于不同气候区林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林线位置的热量状况具有明显的差异。为了探索林线温度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了欧亚大陆410个林线数据,基于公用的World Clim气候数据集计算了与林线存在有关的7个热量指标。结果表明:(1)欧亚大陆高山林线生长季温度变化较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不同气候区影响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变化较大,热带湿润气候区为年生物温度4.63℃、温暖指数21.72℃·月、年均温3.56℃,但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分别为年生物温度5.25℃、温暖指数29.37℃·月、年均温4.46℃;(3)通常认为的林线指示温度—最热月温度10℃仅存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寒带海洋性气候区和高原温带地区,年生物温度3℃仅存在亚寒带气候区,温暖指数15℃·月仅存在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区。这揭示了欧亚大陆及不同气候区林线温度的稳定性和变化性,有助于人们全面的认识林线的生态环境特征,深入探索复杂环境条件下林线高度变化的生态机理。  相似文献   
779.
藏原羚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对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其集群划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类型.共统计藏原羚924群次,计3643只次.其中,雌性群525群次,占56.8%,为最多的集群类型;其余为独羚(26.1%)、雄性群(11.0%)、母仔群(3.0%)和雌雄混群(3.0%).不同大小集群的比例亦有极显著差异,其中2-10只的集群占70.0%,独羚占26.1%,其余为3.9%;最大集群为17只.另外,选择2-8只的集群的个体数占72.9%,选择8只以上集群的个体数为20.5%,独羚仅占6.6%,选择不同大小集群的个体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P<0.001).除独羚外,其余4种集群类型的集群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独羚作为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其雄性个体的比例占到68.1%,这说明雄性个体比雌性更容易形成独羚.总体而言,藏原羚的集群以雌性群为主,最适集群大小为2-8只.  相似文献   
780.
2004年12月25日~2005年1月5日,在可可西里地区收集到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的新鲜粪便各36、16、13和20份带回实验室,利用漂浮法、沉淀法对其在冬季的寄生蠕虫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藏羚羊、藏原羚粪便中均存在有细颈属线虫、马歇尔属线虫和莫尼茨属绦虫虫卵,藏羚羊的感染率在19.4%~94.4%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5.58、5.11和2.86;藏原羚感染率为15%~65%,感染强度EPG各自为11.1、2.45和12.65。野牦牛粪样有古柏属和毛圆属线虫卵,感染率在75%~87.5%之间,感染强度EPG为9.06和5.93;藏野驴粪样有裸头属绦虫卵和园形科线虫卵,感染率在31%~100%之间,感染强度EPG分别为3.77和104。粪检表明:冬季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和藏原羚的蠕虫感染率高、感染种类少和感染强度低,动物处于带虫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