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艳花  易洪杨  房明  荣廷昭  曹墨菊 《遗传》2014,36(10):1021-1026
细胞质雄性不育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工具,为推动植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本课题组前期新选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1、A2及保持系18(红)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育材料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雄穗DNA进行甲基化分析,从细胞学和表观遗传学角度了解不育系A1、A2的败育机制。结果表明:不育材料A1、A2小孢子发生败育的主要时期为四分体时期至单核小孢子中期。在不育系A2中还存在另一种败育方式,即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表现出败育特征。甲基化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18(红)的叶片DNA甲基化水平从苗期到拔节期迅速上升,而不育系A1、A2叶片DNA甲基化水平基本保持不变;保持系雄穗DNA甲基化水平表现为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双核期逐渐升高,而不育材料A1、A2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双核期的雄穗DNA甲基化水平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达到最高峰的时期均出现在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时期。从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发现,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往往具有较高的甲基化水平,推测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可能与不育材料A1、A2的花粉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2.
从杨树菇中开发新型食品防腐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室通过对14株食用真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发现杨树菇具有极强的抑菌作用,且抑菌谱广,可以有效抑制细菌、酵母和部分霉菌。与不同浓度 (0.05%、O.1%、O.2%、O.3% g/m1) 山梨酸、苯甲酸抑菌能力相比,抑菌效果更为明显。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研究了其最适发酵条件及有效成分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杨树菇的发酵周期为 7—9d,发酵温度 25℃,发酵的起始 pH6.0~7.O,发酵液装量为 80-140ml/500ml 三角瓶,接种量 10%-15%(v/v);发酵液浓缩液经 121℃、30 min 湿热灭菌处理后仍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杨树菇是一种具有开发前途的食用真菌。  相似文献   
103.
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originallypurifiedfrompigbrainbyBarderetal.[1]in1982,belongstothefamilyofneurotrophins(NTs)aswellasnervegrowthfactor(NGF),neurotrophin-3(NT-3),NT-4/5.Itisabletopromotesurvivalanddifferentiationofseveralpopu-lationsofneurons,includingmesencephalicdopaminergicneurons,motorneurons,andcholiner-gicneurons,andtoprotectthemagainstneurotoxicityandischemia.BDNFplaysanimportantroleinregulatingneuronsurvivalanddifferentiationduringdevelopmentandinmaintainingthe…  相似文献   
104.
柯氏鼠兔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氏鼠兔(Ochotona koslowi)是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属中最古老的遗留种,也是稀有的濒危物种,自1894年命名以来,国内外对该物种的生存现状、生物学特征知之甚少.2007年10~11月,在藏北地区捕获到13只柯氏鼠兔,通过显微组织分析法对其胃及结肠内容物和收集的60份粪样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柯氏鼠兔胃、结肠内容物和粪便中镜检到可识别植物碎片属6科15种,其中豆科植物碎片占可识别植物碎片的39.44%,藜科植物碎片占36.00%,莎草科植物碎片占16.42%,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碎片分别占3.75%、2.67%和1.25%.食性分析表明,柯氏鼠兔偏爱豆科植物.  相似文献   
105.
曹更生  张洪  周文平  李宁 《遗传》2009,31(6):611-614
利用免疫荧光染色, 检测胎儿成纤维细胞(FFB)和输卵管上皮细胞(FOV)来源的克隆牛X中期染色体组蛋白H3 K4m2修饰状况。结果发现, 这两种细胞系来源的克隆牛耳组织细胞系X染色体H3 K4m2修饰与供体核FFB细胞系和常规繁殖牛耳组织细胞系的修饰基本一致, 而与供体核FOV细胞系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6.
饲料中HUFA影响草鱼脂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初始体重为(50.14±3.33)g的草鱼80尾,饲养于四个循环水养殖缸4w,饲养期水温18-22℃.分别饲喂以三油酸甘油酯制品(对照组)、三油酸甘油酯制品和精制鱼油混合油(HUFA组)为脂肪源的两种试验饲料.饲养结束后对试验鱼不同组织脂肪酸组成、生物学性状、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脂质代谢酶活性、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脂肪酸分析表明,饲料中HUFA显著影响鱼体组成:HuFA组草鱼腹腔脂肪组织中C22:6n-3(P<0.01)、HUFA(P<0.05)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组织中n-3(P<0.01)、HUFA(P<0.05)含量显著升高,而C20:4n-6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和脑组织中HUF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除脑组织外,肝胰脏、肌肉、腹腔脂肪组织中n-3/n-6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uFA组腹腔脂肪指数、肝胰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肝胰脏T.AOC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胰脏LPL活性及基因表达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指出,饲料中HUFA显著影响了草鱼组织脂肪酸组成,且这种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饲料HUFA具有抑制草鱼脂质合成及向肝组织的脂质转运、降低肝胰脏脂质及腹腔脂肪的沉积、提高草鱼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几种有蹄类动物的食物重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测定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藏野驴、藏羚、藏原羚、野牦牛,以及家牦牛和藏羊在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食物构成.用Schoener's Index计算了这些同域分布动物种间的食物重叠度.结果表明,藏野驴分别与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63.0%、48.4%和24.1%,在冷季的重叠度为别为71.6%、42.0%和11.4%;藏羚羊与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52.0%和33.4%,其在冷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50.3%和29.3%;野牦牛与藏原羚在冷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13.1%和15.9%.在可可西里地区吲域分布野牛有蹄类动物种间,藏原羚与其他有蹄类动物食物重叠较少,而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之间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重叠,且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反映了这些动物之间复杂的竞争和共存关系.此外,家牦牛和藏羊均与这些野生有蹄类动物存在高度的食物重叠.  相似文献   
108.
胰岛素、氨基酸和力量运动刺激信号转导的共同终点是蛋白激酶mTOR.mTOR及其下游靶标在调控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中枢作用.研究mTOR的上游和下游事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骨骼肌内蛋白质合成及肥大的机制.更进一步详细研究不同组合(营养和力量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内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特征有着更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曹莎莎  贾文双  赵庆顺 《遗传》2012,34(9):1159-1164
视黄酸(RA)在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脊椎动物不能从头合成RA, 而必须以维生素A为前体通过视黄醇脱氢酶和视黄醛脱氢酶(Aldh1A)先将其氧化为视黄醛再氧化成RA。已知维生素A缺乏(VAD)会导致多种动物出现维生素A缺乏综合征, 但有关VA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文章通过用不含维生素A及其他视黄类前体的饲料饲喂斑马鱼获得斑马鱼VAD胚胎。分析表明, 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斑马鱼胚胎体节出现不对称发育、胚胎的后脑图式形成异常。这些表型虽与aldh1a2基因敲落的及经醛脱氢酶抑制剂处理的斑马鱼胚胎表型类似, 但远不及后二者的严重, 提示VAD胚胎可能只是缺少而不是完全没有维生素A, 且可能存在不依赖视黄醛脱氢酶的RA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用低血清培养液来模拟肾脏供血不足的营养不良状态,研究低浓度哇巴因对低血清培养下OK细胞(负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低浓度哇巴因(1-30n M)处理0.2%血清培养下OK细胞,MTT实验和Brdu掺入法检测哇巴因对OK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kt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用LY294002和PD98059分别抑制PI3K/Akt和ERK1/2蛋白激酶活性,观察抑制PI3K/Akt和ERK1/2对哇巴因促进OK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低浓度哇巴因(1-30n M)促进OK细胞的增值,上调OK细胞中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用LY294002和PD98059特异抑制Akt和ERK1/2的活化能够抑制哇巴因的促增殖作用。结论:低浓度哇巴因(1-10n M)能够促进OK细胞的增值,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参与哇巴因对OK细胞促增殖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