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不同光照对望天树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不同光照梯度的人工遮荫和森林生境中,研究了西双版纳季节雨林标志树种望天树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裸地上的强光照和深度遮荫均不利于望天树种子的萌发,中等程度的遮荫有利于种子萌发.望天树种子萌发率在林窗中央最大,而且萌发迅速,林窗边缘和林下生境不利于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基径和单株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在部分遮荫处理条件下最大;幼苗根冠比在裸地上最高,且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幼苗比叶面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3层遮荫最大.除幼苗根冠比以外的其它生长参数均在林窗中央最大.讨论了环境因子(主要是光照强度和光质)对望天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定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化分析软件FRAGSTATS和西双版纳勐仑地区1988、2003年两期Landsat影像解译结果,定量分析和比较了两时期景观格局的组成、各类型斑块特征、不同类型斑块间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5年来研究区内以经济林为主的人工景观组分剧烈增加,景观多样性上升;橡胶园等人工种植园地的扩张使得有林地破碎化:平均斑块面积由44km2减至21km2,斑块数由368增至441,同时边缘密度增加;导致其核心区缩小,斑块连接度下降;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也使得耕地(主要是水田)趋于破碎化.景观中不同斑块的交错分布格局也趋于简单.人工经济林的大面积发展和城市化使该区景观中人为影响显著增强,并产生了生物生境恶化及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不良生态效应.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借鉴景观生态学原则,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83.
西双版纳三叶橡胶林树干呼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玉平  沙丽清  曹敏 《生态学报》2009,29(4):1840-1848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为期1a原位监测西双版纳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4个年龄段(7、15、27、40a)的树干呼吸情况,同时对每个年龄段树干监测2种高度(1.3 m-割胶部位、2.0 m-不割胶部位)和2个方向(南、北面)以及林内空气和树干1cm深温度.结果表明,4个年龄的树干呼吸有相同的季节规律,都是在雨季大于干季.林龄是影响橡胶树树干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15、27a树干呼吸速率最大,分别为(4.989±0.278), (4.678±0.268) μmol·m-2·s-1,显著高于40a和7a树,40a树((3.753±0.205) μmol·m-2·s-1)显著大于7a树((2.299±0.129) μmol·m-2·s-1).所研究的高度和方向上树干呼吸速率无差异,割胶对树干表层破坏愈合后并不影响树干呼吸.树干呼吸与树干温度呈显著相关性,有良好的自然指数回归关系,Q10值为1.966~3.127,南北面Q10差异不明显,4个年龄段树干呼吸Q10值平均为2.452,大于已监测的热带树种.各年龄段橡胶林的主干(一级分枝以下部分树干)呼吸初步估算表明, 7、15、27a和40a橡胶树主干呼吸分别为1.74, 5.54, 7.53, 7.59 t C·hm-2·a-1.  相似文献   
84.
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萌生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沐  房辉  曹敏 《广西植物》2008,28(5):627-632
在云南省哀牢山徐家坝地区选择保存完好的原生林与20多年前受到砍伐的森林两种类型的样地。通过调查其中各树种的更新方式和萌生状况,探讨该地区砍伐林的主要恢复途径、树种的萌生特征。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地面萌生和地上萌生三种更新方式中,地上萌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尤其是变色锥、木果柯、蒙自连蕊茶等树种。在砍伐林中,<0.5m残桩上的萌枝数量显著高于1~2m以及≥2m高的残桩;萌生位置距地面高度与全株高度之比(以下简称萌高比)<0.1处所具有的萌枝数量显著高于其它位置;而在原生林中,残桩高度对萌枝数量无影响,萌高比<0.1处所具有的萌枝数量显著高于萌高比为0.5~0.9处的。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槲蕨孢子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不同基质进行直播,观测其萌发率和生长势;在原叶体快速生长期以1/2MS、1/4MS、1/8MS营养液、清水定期喷施,研究原叶体受精率。结果:不同基质中槲蕨孢子萌发率呈显著差异,其中以“细腐殖土”(过3号筛)“、中号腐殖土”(过1号筛)“、细河沙”(过3号筛)、中号河沙(过1号筛)、紫色细壤土(过3号筛)、紫色中壤土(过1号筛)为基质,孢子萌发率高于82.0%,原叶体长势好;在原叶体快速生长期,环境湿度90%有利于原叶体受精及孢子苗生长;以1/4MS营养液间隔3 d喷1次,原叶体生长良好,受精率最高,为41.00%。结论:基质对槲蕨孢子萌发和生长有影响,原叶体生长期喷施营养液能促进其生长和受精。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 in-6,IL-6)基因多态性与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 ic inflamm atory response syndrom e,SIRS)的关系。方法 30例SIRS患儿为SIRS组,随机挑选30例健康体检的小儿为对照组,采用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RFLP)对2组儿童的IL-6基因的-174位点和-572位点基因进行分析;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组儿童的血清IL-6水平,观察基因型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结果 IL-6基因-57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S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G等位基因个体患SIRS的风险约是C等位基因型个体的6.84倍(OR95%CI:2.62~17.89,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IL-6血清含量显著高于CC基因携带者(P〈0.05)。IL-6基因启动子-174位点在SIRS组与对照组中只发现GG基因型,CG和CC基因型在2组中均未发现;SIRS组IL-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儿童SIRS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血清IL-6水平可能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而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SIRS发病可能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反映了群落间功能性状组成的差异, 解析其形成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 ha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 测定木本植物11个重要的功能性状, 采用多度加权的平均最近邻体性状距离度量不同取样尺度的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 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解析林冠结构差异、环境异质性、空间距离在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 对于所有木本植物个体(DBH ≥ 1 cm)而言, 同时考虑林冠结构、环境和空间距离的模型为解释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的最优模型; 在3个不同取样尺度上, 林冠结构差异和环境距离都对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具有较大的解释力, 且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上升, 空间距离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本研究证实了林冠结构是局域尺度木本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这一发现更新了环境异质性和空间距离是驱动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的传统认知, 为将来研究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并证实了取样尺度在解析木本植物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8.
鸡akirin同源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kirin是最近被发现的,在果蝇和小鼠的免疫炎症反应和调控肌肉 发生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新基因.本实验采用电子克隆技术成功克隆获 得了海兰褐鸡Akirin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kirin 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预测,并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雏鸡和成鸡的 Akirin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鸡Akirin同源基因可读框长 576 bp,进化保守高,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存在PFAM、RGS、TOP1Bc、 UTG、HMG和low complexity sequence几种结构域,和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 点、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和 N端豆蔻酰化位点3个功能位点,同时在鸡 Akirin的3′ 非翻译区预测到1个microRNA靶位点.Akirin在鸡的心、脾、 脑等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推测鸡Akirin基因是一个可能具有多种功能作 用的新基因.本研究将为深入研究鸡Akirin基因功能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9.
种子生态学: 种子在群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生态学研究中,其涵义要比植物学上种子的概念宽泛有时也指果实。作为种子植物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从其发生、发育到成熟、传播、萌发以至成苗都与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着。因而种子生态学是研究种子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种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种子发育与成熟的环境调节(生殖分配和结实格局)、种子性状、种子捕食、种子传播(包括种子雨)、种子库、种子休眠、种子萌发、幼苗建成和种群更新等,其中种子传播、土壤种子库、种子休眠与萌发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0.
从2005年3月到2006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沟谷雨林保护区内研究了两种果蝠——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和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取食光叶桑(Morus macroura)果实的行为、夜栖息地分布、散布种子方式及范围等。借助月光对果蝠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取食活动一般在天黑20~40min开始,取食高峰发生在22:00~22:30和23:00~23:30之间,这两个取食高峰期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值±标准误)为(13.5±2.5)和(15.0±2.3)次,最低的取食频率发生在19:00~19:30和20:30-21:00之间,分别取食(0.2±0.2)和(0.7±0.5)次。果蝠很少在母树上取食成熟的果实,相反它们用嘴叼下果实并携带到夜栖息地去进食,通常这些夜栖息地是具有密闭树冠、密集枝条的树种。夜栖息地在母树周围的分布根据环境中适合它们栖息的树种和分布而决定,不同母树周围其夜栖息地分布具有非常大的变异与空间异质性。钝叶榕(Ficus curtipes)、铁力木(Mesua ferrea)和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是果蝠最喜爱的夜栖息地。在同样的情况下,尽管需要飞行更远的距离,两种果蝠都比较喜欢寻找具有许多枝条和小枝并且有复杂树冠的树木作为夜栖息地。两种果蝠取食光叶桑果实时,一部分种子通过消化道消化后被排泄出来,另外的一部分伴随着咀嚼后的果渣被吐出来,通过这两种方式,散布了大量的种子,再加上在飞行中也有排泄的习性,它们传播的种子在空间上更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