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沈维  曹敏 《生态学报》2010,30(8):2220-2227
在农业弃耕地上通常会出现由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演替早期群落。为研究优势草本植物对群落中木本幼苗及群落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对木本幼苗的影响有何差异,在西双版纳地区选取由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和本地植物马唐共同占优势的演替早期群落,实施物种清除实验,观测样地中木本幼苗的高增长及死亡补充情况,同时对群落微环境进行观测。结果显示,清除优势种显著提高了木本幼苗的高增长,降低了其死亡率,并且使新增幼苗数量有所提高。清除优势种对0-50cm幼苗高增长和死亡率的影响均大于50-100(或200)cm幼苗。清除处理显著提高了样地的冠层下可见天空比例,但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并不显著。飞机草和马唐均能形成浓密的冠层,通过对光的竞争抑制木本幼苗的生长,且这两者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该地区次生林中常见的先锋树种在研究样地内均有幼苗存在,但其生长却受到优势草本植物的强烈抑制。因此,对演替早期群落中草本植物的控制与管理应同时注意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杂草。  相似文献   
22.
闫兴富  曹敏 《植物学报》2006,23(6):642-650
在实验室内人工气候箱控制的条件下, 研究了我国重要珍稀濒危植物望天树 (Shorea wantianshuea,龙脑香科 (Dipterocarpaceae)) 种子萌发对持续光照、14小时光照 / 10小时黑暗周期性光照的反应; 同时研究了望天树种子的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反应和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论是持续光照还是周期性光照都不能提高望天树种子的萌发率, 相反, 持续光照和周期性光照都不同程度降低了种子萌发率。光照能通过加速或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或改变幼苗活力指数和萌发指数而影响种子萌发的质量; 持续光照延迟种子萌发的进程, 而周期性光照加快种子萌发的进程。30℃是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 虽然15℃和5℃的相对低温对幼苗活力指数影响不大, 但大大延迟了种子萌发进程, 并提高萌发率。望天树种子不能耐受5℃低温贮藏, 但具有在15℃下短期贮藏的潜力和一定程度的生理性休眠。  相似文献   
23.
黄腐酸对冬小麦幼苗IAA、ABA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酶联免疫(ELISA) 法测定了黄腐酸(FA) 处理后冬小麦幼苗吲哚乙酸(IAA) 、脱落酸(ABA) 的水平。结果表明,FA 能使IAA、ABA 水平增加,这与FA 能刺激植物生长、抑制气孔开启是一致的,而且FA 与这两种激素都没有协同作用。说明FA 既能直接对植物起作用,也能通过改变内源激素水平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24.
不同贮藏温度对鸭梨黑心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梨是我国的特产,也是华北地区盛产的名贵水果之一,果品细嫩、水分多、风味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但由于鸭梨采摘后在贮存期间发生严重的黑心病,大大地  相似文献   
25.
西双版纳不同林龄次生植物群落优势树种的热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西双版纳的4种次生植物群落优势树种的热值进行了研究。4种群落类型分别是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群落、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群落、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a)群落和思茅崖豆(Millettia leptobotrya)群落,群落年龄分别为2、4、6年和大于15年。4种群落各优势树种的平均干重热值分别为19 182.11、19 474.81、19 551.38和19 445.95 J·g-1。总体来讲,热值随着群落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增长的原因应该是群落光能利用效率的增加。思茅崖豆群落的热值稍有降低,是因为这个群落样地处在阴坡,不能接受到像其它3个群落那样在阳坡的充足光照。先锋树种的热值明显低于顶极树种。可能是因为在群落演替初期,生态系统增加能量耗散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生物量的增加;而当结构建成,生物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已经没有足够增长空间的时候,生态系统将会改变能量储存方式,主要通过单位质量固定能量的增加,也就是热值的增加,来耗散能量。山黄麻群落中叶片的热值非常低,低于根的热值水平,是短命树种将能量更多地投资于繁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于洋  曹敏  郑丽  盛才余 《植物生态学报》2007,31(6):1028-1036
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标志树种,被列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对其开展种子及幼苗生态学研究可为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及当地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遮荫试验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光对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遮荫试验30%(林窗中心光)、10%(林窗边缘光)和3.5%(林下光)3个光处理及森林3种生境(林窗中心、林窗边缘和林下)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差异无显著性差异,均达到95%以上,且平均萌发周期小于6 d。3个光处理下的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模式及气体交换参数差异显著。30%光下绒毛番龙眼幼苗的根重比(RMR)和茎重比(SMR)最高,10%和3.5%光下幼苗的叶重比(LMR)最高,3.5%光下的叶面积比(LAR)显著高于30%光下。30%光下绒毛番龙眼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暗呼吸速率(Rd)和光饱和点(Isat)在3个光处理中均最大,光补偿点(Icomp)则无显著性差异。绒毛番龙眼幼苗具耐荫性,能够在低光环境下长期存活且能缓慢生长;同时具有适应林窗光环境生长的能力,如高的质量相对生长速率(RGRM)和高度相对生长速率(RGRH)。林窗的出现是绒毛番龙眼进行成功更新的必要条件,水分可能是限制其幼苗生境选择的另一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7.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勇  曹敏  盛才余   《广西植物》2000,20(4):371-376
通过萌发实验法对西双版纳地区的一类热带季节雨林 (番龙眼、千果榄仁 )和 2类次生林(白背桐林、中平树林 )的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土壤种子库动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季节雨林的土壤种子库储量相对稳定 ,土壤上层 ( 0~ 2 cm )的种子储量在雨季末期较大。2类次生林土壤种子库的变化则相反 ,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种类在旱季末期较雨季末期多 ,土壤上层的种子储量在旱季末期较大。各样地均有一些种类只出现在旱季末期或雨季末期。种子在土壤种子库的动态与植物的繁殖物候和所处的环境紧密相关 ,不同种类植物的土壤种子库由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传播方式和所处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28.
1997年9月和1988年4月,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窗期、建群期、成熟期森林昆虫进行调查,共获得昆虫2455头,分属15目。对昆虫群落类群组成、数量结构及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成为3种生境昆虫群落的主要优势类群,鳞翅目为常见类群。在雨林循环生长最旺盛阶段的建群期次生林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林窗期先锋次生林最低,均匀性指数较高;成熟期原  相似文献   
29.
 1998年7月,用埋袋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崖豆藤(Mellettia leptobotrya)次生林、季节雨林内林窗和轮歇地土壤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季节雨林和崖豆藤次生林的格局基本相同,氮净矿化速率分别为6.55mgN·kg-1·30d-1和6.37mgN·kg-1·30d-1,硝化速率分别为16.28mgN·kg-1·30d-1和16.38mgN·kg-1·30d-1。而林窗下和轮歇地土壤的氮净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为负值,氮净矿化速率分别为–7.85mgN·kg-1·30d-1和–10.69mgN·kg-1·30d-1,硝化速率分别为–2.78N·kg-1·30d-1和–3.69mg N·kg-1·30d-1。从实验结果看,在30d的培养过程中,NH4–N消耗较多,导致硝化速率大于氮净矿化速率。  相似文献   
30.
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的幼苗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面积达到504 km2,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面积最大的保护区之一.2008年,中国科学院两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核心区建立了一块6 ha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了了解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幼苗组成和分布特征及其存活和死亡的规律,对样地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了定位监测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重要值居前10位的林下幼苗中,有5种是重要值居前10位的树种.从雨季末期到旱季末期,幼苗的数量和种类都大量减少,因为可能是由于干旱胁迫的影响.在林窗中央和林窗边缘,新增的幼苗数量和种类都较多,死亡率较低,而林冠下新增的幼苗死亡率较高.可见,林窗的出现可能更有利于某些树种幼苗的定居,从而维持了森林树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