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阔鳞瘤蕨颈卵器形成与卵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对阔鳞瘤蕨(Phymatosorus hainanensis(Noot.) S.G.Lu)颈卵器形成和卵发生进行了研究。阔鳞瘤蕨颈卵器产生于雌配子体生长点下方分枝毛状体内侧。切片观察表明颈卵器起源于配子体表面的原始细胞,该细胞经两次不等分裂形成3个细胞,上下两个细胞分别发育为颈卵器的颈部与底部壁细胞,中间的细胞为初生细胞,含有较丰富的细胞器。初生细胞进行两次不等分裂产生颈沟细胞、腹沟细胞与卵细胞。成熟颈卵器内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退化,卵细胞上表面产生受精孔。本研究阐述了阔鳞瘤蕨颈卵器形成和卵发生的细胞学过程,对阐明蕨类植物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特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2.
牡荆属Vitex植物系马鞭草科乔木或灌木,约2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14种,7亚种,3种主产于长江以南.在我国有7种药用,即:灰毛牡荆V.canescens、黄荆V.negundo、蔓荆V.trifolia、单叶蔓荆V.rotundifolia、穗花牡荆V.agnus-castus、长序荆V.peduncularis和山牡荆V.quinata.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属中一些植物或其组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肿瘤、抑制淋巴细胞及激素调节、抗氧化、蜕皮、驱虫等功效.牡荆属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酚类成分有黄酮类、苯丙素类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本文就牡荆属植物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3.
主要运用电子透射显微镜技术对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颈卵器形成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蕨颈卵器是由原叶体分生组织内颈卵器原始细胞形成的。该原始细胞经2次分裂形成3层细胞,上下两层发育成颈卵器颈部与底部的壁细胞,中层为初生细胞。初生细胞是颈卵器内雌配子发生的第一个细胞,该细胞经2次不等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1个腹沟细胞、1个双核的颈沟细胞。本研究首次阐明了水蕨颈卵器内细胞的发育顺序和特征。  相似文献   
74.
刺五加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丁香苷主要存在于茎干系统,其中在枝中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2.94%。从季节动态来看,刺五加地上部分枝和茎中丁香苷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即春秋季含量较高,夏季含量较低;地下部分根和根茎中丁香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刺五加全株均含有总黄酮,刺五加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叶片总黄酮在5月中下旬林分郁闭之前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3.8%;茎干中总黄酮春季较高,夏季降低,而到晚秋时含量最高,其中枝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可达3.75%。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十分明显。本文对丁香苷和总黄酮季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瓦韦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瓦韦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波纹状纹饰。孢壁从内到外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分构成。外壁来源于绒毡层物质,由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构成,外壁外层表面的波纹状纹饰形成孢子表面的纹饰轮廓。周壁薄,紧贴外壁表面,由2层片状结构叠合而成。在外壁外层形成过程中,孢子表面和周围出现较多小球。本文探讨了孢壁各层的结构、来源和发育过程,为蕨类植物系统学和孢粉学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6.
毛枝藻属Stigeoclonium植物是异丝性藻类, 由直立系统和匍匐系统共同组成; 直立系统的形态高度变化, 虽然匍匐系统的形态比直立系统的形态稳定, 但野外采来的标本匍匐系统不全, 影响鉴定的效果。将采自野外的10号毛枝藻属样的标本通过实验室培养, 观察到它们从孢子萌发至匍匐系统和直立系统发育全过程的细节, 确定其中3种毛枝藻的种名为夏毛枝藻S. aestivale (Haz.) Coll.、偏生毛枝藻S. subsecundum Kütz.和丰满毛枝藻S. farctum Berthold。夏毛枝藻和偏生毛枝藻孢子萌发大致为匍匐式, 夏毛枝藻匍匐系统是分枝的丝状体, 不产生假根, 细胞圆球形或短圆柱形, 内具叶绿体; 偏生毛枝藻的匍匐系统是假二叉分枝的假根, 假根由单列长圆柱形细胞组成, 最后叶绿体消失变为无色; 丰满毛枝藻的孢子萌发是严格的匍匐式, 匍匐系统由主枝和分枝构成假薄壁组织的盘状结构。这3种毛枝藻的匍匐系统都各具其独特而持久的形态特征。它们的直立系统都是分枝的丝状体, 夏毛枝藻和偏生毛枝藻分枝较多, 一侧生或互生, 无对生, 枝顶尖细或为毛状, 前者细胞宽7-9 μm, 长17-30 μm, 长为宽的3-4倍; 后者宽10-14 μm, 长18-36 μm, 长为宽的2-3倍, 细胞外胶质层厚。丰满毛枝藻分枝稀少或不发育, 细胞宽8-10 μm, 长9-32 μm, 长为宽的2-4倍。但此3种毛枝藻直立系统的形态特点是不稳定而可变的, 故毛枝藻的分类应主要参考它们的匍匐系统而定。首次报道了中国产毛枝藻的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77.
蕨类植物桂皮紫萁颈卵器和精子器形态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建国  包文美  戴绍军 《植物研究》2003,23(1):T005-T006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树脂切片技术对蕨类植物桂皮紫萁(Osmunda cinnamomeaL.var.asiatica Fernald)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的形态和发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颈卵器发生于雌配子体的腹面,颈部由4列壁细胞构成,6-7个细胞高,内部含有颈沟细胞,腹沟细胞和卵细胞,卵细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造粉体和囊泡最为显著,颈卵器内的卵细胞成熟时产生卵膜和分离腔。精子器发生于雄配子体的边缘及腹面,由7-8个壁细胞螺旋状围绕而成,壁细胞内为产精组织,精子成熟时精子器盖细胞开裂释放出游动精子。  相似文献   
78.
水蕨卵膜的形成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类植物成熟卵的周围有一层卵膜,但其细微结构和形成过程仍不清楚,本研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水蕨(Ceratopteris thailictroides)卵细胞发育过程中卵膜的形成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蕨卵细胞在发育中期开始形成卵膜,卵上方的卵膜十分显著,是由多层嗜锇性内质网片层附着于质膜内表面形成的,成熟时卵上方的卵膜中心部分厚,向边缘逐渐变薄,在嗜锇性片层之间填充有嗜锇性物质.比较而言,卵下方及侧面的卵膜薄,由两层紧密连接的嗜锇性膜构成.首次阐明了蕨类植物卵膜形成的超微结构,并对卵膜的一些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采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Eaton)O.Ktze.)的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征可将其孢子发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1)孢子母细胞及其减数分裂阶段:孢子母细胞壳在孢原细胞末期开始形成,位于孢子母细胞及其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外侧,PAS反应显示其为多糖性质,与胼胝质壁为同功结构;在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孢子之间产生孢子外壳,从功能、形成位置和时间上看与胼胝质壁相似,但苏丹黑B反应显示其可能含有脂类物质,与孢子母细胞壳和胼胝质壁不同。(2)孢子外壁形成阶段:外壁为乌毛蕨型(Blechnoidal-type),由薄的多糖性质的外壁内层和表面平滑的孢粉素外壁外层构成;小球参与外壁外层的形成,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小球的中央区域和外壁外层内侧部分由红色(多糖)变为黄色,小球的表面区域和外壁外层部分始终被染成黑色(脂类),可知小球与外壁同步发育。(3)孢子周壁形成阶段:周壁为凹陷型(Cavate-type),包括2层,内层薄,紧贴外壁,外层隆起形成孢子脊状褶皱纹饰的轮廓,以少见的向心方向发育;苏丹黑B和PAS反应观察周壁被染成橙色,推测其可能由多糖等成分构成;孢子囊壁细胞参与周壁的形成。本研究为揭示蕨类植物孢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0.
中国羽纹藻属(硅藻门)的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大兴安岭达尔滨湖及其周围沼泽水体的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羽纹藻属Pinnularia中国新记录植物5种3变种,分别为北方羽纹藻近岛变种P.borealis var.subislandica Krammer、极歧纹羽纹藻近喙头变种P.divergentissima var.subrostrata Cleve-Euler、巨大羽纹藻P.episcopalis Cleve、不定羽纹藻P.erratica Krammer、狗鱼形羽纹藻P.esoxifomis Fusey、斯匹次羽纹藻P.spitsbergensis Cleve、波曲羽纹藻P.undula(Schumann)Krammer和波曲羽纹藻中狭变种尸P.undula var.mesoleptiformis Krammer.对这些种类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记录了这些种的生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