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乌蕨( Stenoloma chusanum Ching) 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蕨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 表面具疣状纹饰。孢壁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分构成。外壁在四分体阶段已基本形成, 其表面光滑, 质地均匀, 由孢粉素形成。周壁是由绒毡层残余物在外壁表面沉积形成, 可分为周壁内层、周壁中层和周壁外层三部分。在周壁中层与外层之间有一层均匀的空间。最后, 本文探讨了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规律, 研究结果对揭示孢子纹饰和孢壁各层的形成过程、来源和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并为孢粉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2.
乌蕨孢子壁的形成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鳞始蕨科(Lindsaeaceae)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Ching)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蕨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疣状纹饰。孢壁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分构成。外壁在四分体阶段已基本形成,其表面光滑,质地均匀,由孢粉素形成。周壁是由绒毡层残余物在外壁表面沉积形成,可分为周壁内层、周壁中层和周壁外层三部分。在周壁中层与外层之间有一层均匀的空间。最后,本文探讨了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规律,研究结果对揭示孢子纹饰和孢壁各层的形成过程、来源和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孢粉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铁角蕨科(Aspleniaceae)华中铁角蕨(Asplenium sarelii Hook.)孢子及其纹饰的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①华中铁角蕨孢子囊发育为薄囊蕨型;②孢子外壁表面光滑,远极面的外壁厚约0.8~1.1μm,近极面的外壁厚约1.4~1.8μm;③孢子周壁厚度约4~5μm,染色较外壁深,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紧帖外壁表面,其上具柱状、瘤状或疣状突起;外层向外隆起形成脊状纹饰的轮廓,脊的下方具空腔,脊的顶端具翅;④铁角蕨型与鳞毛蕨型孢子外壁和周壁纹饰的形成过程具有相似性;⑤孢子的成熟度对于孢子形态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完全成熟的孢子的表面纹饰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04.
采用高效液相和分光光度的方法对天然次生林林内、林隙和林缘三种不同生境下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丁香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刺五加不同部位丁香苷的含量不同。生境的变化对枝中丁香苷的含量影响最大,林内生境枝中丁香苷的含量最低,林隙生境较高,林缘生境最高。而茎基部丁香苷的含量规律为林内生境最高,林隙生境次之,林缘生境最低。三种不同生境中根和根茎丁香苷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刺五加全株均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中叶和花中黄酮的含量较高。其总黄酮含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林内生境,刺五加叶、花和果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林隙生境有所提高,而林缘生境中含量最高。叶片总黄酮含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越低。对于刺五加的枝、茎干、根和根茎而言, 1~3年枝总黄酮在各个生境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茎干中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林内生境显著的高于林隙生境和林缘生境,后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与茎干不同,林内生境根和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林隙和林缘的较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诱导人卵巢癌(CoCl)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CoCl为研究对象。采用软琼脂克隆测定ADFMChR对细胞集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DFMChR诱导细胞凋亡率;凝胶电泳观察ADFMChR诱导基因DNA梯形条带。Westernblot分析ADFMChR对CoCl细胞PPARγ,NF-κB,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软琼脂克隆显示ADFMChR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集落形成;FCM分析发现ADFMChR呈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ADFMChR(30μmol/L)孵育CoCl细胞48h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梯形条带。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ADFMChR以剂量依赖方式上调CoCl细胞PPARγ和Bax蛋白表达,下调NF-κB和Bcl-2蛋白表达。结论 ADFMChR诱导人卵巢癌CoCl细胞凋亡与其活化PPARγ,抑制NF-κB表达和提高Bax/Bcl-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06.
山豆根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山豆根中分离得到四个生物碱,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槐醇(1),13,14去氢槐醇(2),苦参碱(3)和氧化苦参碱(4),并首次利用MTT比色法测定了化合物1和2对体外培养的HL60及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率,同时分别考察了葛根素对二者增殖抑制试验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紫茎泽兰的CO2交换特性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紫茎泽兰是一种外来入侵有害植物,从CO2交换特性角度研究其入侵特性的报道较少。对其生殖器官(花和果)和营养器官(茎杆和根系和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叶片)气体交换特性进行了测定,并与8种本地种和已报到的世界主要草本和木本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进行了对比。在结果中观察到,不同叶片的净光合能力和呼吸速率差异较大,同一茎杆不同叶片、不同年龄株丛和同一株丛不同年龄分株上叶片、不同生境内嫩叶、成叶和老叶、不同长度节间上生长叶片以及基生叶和顶生叶光合能力都受到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羧化能力)的影响,但不同叶片所受的限制程度不同。综合来看,最大叶片净光合速率为17.6μmol·m-2s-1,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为11~15μmol·m-2s-1,占所有观测值的50%,而叶片暗呼吸速率70%以上的观测结果在1~3μmol·m-2s-1之间,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在1.5~2.0μmol·m-2s-1,占所有测定值的40%。生殖器官具有较高的代谢机能,其中幼嫩花蕾的呼吸速率高达37μmol·kg-1DWs-1,其呼吸速率平均比茎杆和根系高出4倍。而且,花蕾、成花和幼果都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毛光合速率分别约为40,16μmol·kg-1DWs-1和11μmol·kg-1DWs-1,是对应呼吸速率的110%,68%和74%),对照同一时期(早春:旱季生殖生长季)的叶片光合能力仅为营养生长季节(夏季)的1/3,生殖器官这种光合作用是对叶片光合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充。茎杆和根系呼吸速率与直径的关系相似,即直径越小,呼吸速率越高。直径小于0.5mm的根系和茎杆的呼吸速率都在11μmol·kg-1DWs-1以上。与其他植物比较,在温度和根系大小相当的情况下,紫茎泽兰与其它根系呼吸比较并没有明显区别。与已报道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光合呼吸范围来看,紫茎泽兰叶片光合速率介于草本植物系统的中等偏下,位于木本植物系统的中等偏上,而其呼吸速率和草本植物相当但明显高于木本植物。与本地其他伴生植物比较,紫茎泽兰光合能力与本地常绿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相当,而明显高于常绿针叶树种,但与同一时期的草本植物光合能力相当甚至偏低。其呼吸速率与本地草本和木本植物相差不明显。因此,不同生境下和不同生长状态的紫茎泽兰的光合和呼吸速率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可能有利于其定居不同的生境,即在适宜生境保持最高的光合能力和呼吸代谢水平,利于快速入侵,而在胁迫生境下以避免消亡为主,待机爆发。但是,仅通过比较紫茎泽兰与其它植物的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不容易判断这一植物的强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甘草生活史型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探讨了甘草生活史型的定性和定量划分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生活史型定性划分法基于生态幅与扰动程度对甘草生活的生境进行划分,将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分别划分为C、CVS和S生活史型。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法是将生长于不同生境中甘草的营养生长、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形态性状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得分比例划分生活史型。野生甘草定量划分结果为C0.4552S0.3150V0.2297型,总体上趋于C型生活史型;半野生甘草划分结果为C0.3540V0.3534S0.2926型,其营养生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发育比较均衡,属于CVS过渡生活史型;栽培甘草划分结果为V0.8931S0.0569C0.0500型,为比较典型的V生活史型。栽培甘草的定性、定量划分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生长年限太少,克隆生殖和有性生殖均不发达。对植物生活史型的定量划分方法比定性划分法更为可靠、客观。  相似文献   
109.
刺五加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丁香苷和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丁香苷主要存在于茎干系统, 其中在枝中的含量最高, 平均含量可达2.94%。从季节动态来看, 刺五加地上部分枝和茎中丁香苷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即春秋季含量较高, 夏季含量较低; 地下部分根和根茎中丁香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刺五加全株均含有总黄酮, 刺五加地上部分总黄酮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叶片总黄酮在5月中下旬林分郁闭之前含量最高, 平均含量可达3.8%; 茎干中总黄酮春季较高, 夏季降低, 而到晚秋时含量最高, 其中枝中总黄酮平均含量可达3.75%。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不十分明显。本文对丁香苷和总黄酮季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0.
凤丫蕨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Thunb.) Diels)孢壁的结构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凤丫蕨孢子外壁表面光滑,由2层构成,即薄的内层和厚的外层。周壁分为周壁内层和周壁外层两部分,周壁内层中上部具辐射状排列的小柱状成分,周壁外层由鳞片和小球体疏松交织成平面或立体网状,由两层周壁共同构成孢子表面皱状纹饰的轮廓。探讨了凤丫蕨孢子周壁的来源,为孢粉学和蕨类植物系统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