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3个品种(GT1、RRIM600、PR107)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实生苗进行不同N素(0%N,50%N,100%N)处理,分析比较叶片SPAD值、N素营养和农艺性状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缺N胁迫明显降低了叶片SPAD值、叶片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缩小了叶蓬距、叶面积,且影响幅度随胁迫强度的加大而增大;(2)不同品种橡胶树实生苗对缺N胁迫的响应程度不同,总体上GT1较为敏感,PR107次之,RRIM600较不敏感;(3)橡胶树实生苗叶片SPAD值、叶蓬距、叶面积与叶片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有可能采用测定叶片SPAD值、叶蓬距和叶面积等简易方法判断橡胶树新生叶蓬的N素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能反映植物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岩溶区植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生态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通过岩溶区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可以揭示岩溶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养分循环规律.该研究在桂林毛村岩溶区次生林中选择3个20 m×20 m 的样方,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岩溶区森林12种典型植物叶片共186个样品的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碳、氮、磷化学计量学在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指示作用.结果表明:(1)虽然岩溶区石灰土氮和磷的含量较高,但由于其有效性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缓慢,岩溶区石灰土植物的生长仍然受到 N 和 P 的共同限制;(2)由于岩溶区植物叶片中 N 和 P 的含量显著偏低导致较高的 C∶N 和 C∶P 值(C∶N 的平均值为80.86;C∶P 的平均值为639.65);(3)利用 N∶P<14表明氮受限制,N∶P>16表明磷受限制,14<N∶P<16表明 N 和 P 共同限制的标准判断植物叶片受 N 或 P 的限制在岩溶区不完全适合;(4)元素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 C 和 N 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C 和 P 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N 和 P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这体现了植物体内两营养元素含量需求变化的相对一致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岩溶区森林植物的适生机制及其生态地球化学过程,可为岩溶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割制对橡胶树胶乳矿质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曹建华  蒋菊生    杨怀  林位夫  陈俊明 《生态学报》2008,28(6):2563-2563~2570
为了研究不同割胶制度对胶乳矿质养分流失的影响,以成龄橡胶无性系PR107为研究材料,在1a的不同月份研究了5种割胶制度下干胶中矿质养分N、P、K、Ca、Mg的流失情况,分析了外界因素(如割胶频率、乙烯利刺激强度、月平均温、月降雨量等)对橡胶树胶乳养分流失量的影响情况,并建立了胶乳养分流失量与外界因素的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论是传统割胶还是乙烯利刺激割胶,PR107胶乳中矿质养分的流失量大小顺序为:N>K>P>Mg>Ca;(2)与传统割胶相比,4种乙烯利刺激割制对PR107胶乳中矿质养分的流失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加速了橡胶树养分的流失,其中N素增加了1.01~1.26倍,P素增加了1.19~1.53,K 素增加了1.26~1.58倍,Ca素增加了0.69~1.14倍,Mg素增加了1.02~1.51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或割胶频率的增加,每刀流失的养分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胶乳养分流失的总量却增加.(3)胶乳养分流失量与外界因素的直线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预测胶乳养分的流失量.  相似文献   
14.
正附存在碳酸盐岩中是碳,是地球最大的碳库,其碳量达6.0×108亿吨,占地球总碳量的99.5%,是海洋和陆地植被碳库的1562倍和3.0×104倍。在地球演化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硅酸盐岩风化消耗大气CO_2,在生物作用下,将地球大气CO_2转化为有机碳和无机碳,其转化的结果是,地球大气CO_2浓度由原始大气的25%降低到现代大气的0.03%。而根据化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治理技术与示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岩溶断陷盆地区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生态安全屏障、连片特困区,同时也是石漠化治理科技投入薄弱。针对断陷盆地盆-山共存的环境地质结构分异,及水土资源不匹配和石漠化严重等问题,在滇东蒙自、建水、泸西为重点区,开展"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2500)"项目的国家重点研发活动,阐明流域尺度石漠化演变机理,以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为核心,研发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形成生态治理-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为生态富民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与示范。形成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机理识别-治理技术研发-生态产业模式构建-综合效益评估-国土资源空间高效利用对策等系列成果,培养一支高水平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对岩溶区石灰土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迪卡008)和大豆(开鲜9号)为供试材料,通过野外盆栽实验,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蔗渣生物炭材料分别以土壤质量百分比0(CK)、0.5%(T1)、1%(T2)、2%(T3)、5%(T4)添加,研究蔗渣生物炭对岩溶区石灰土性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石灰土p H和碱解氮均无显著影响,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对照相比,玉米组和大豆组T2、T3、T4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53.01%、96.77%、237.03%和32.66%、107.84%、256.46%,速效磷分别显著增加了32.26%、34.78%、85.37%和34.85%、35.60%、81.71%,速效钾分别显著增加了41.93%、82.49%、155.15%和69.77%、116.58%、206.91%;T3、T4处理土壤全氮分别显著增加了5.68%、25.57%和9.04%、19.77%,T3、T4处理玉米棒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了11.51%、16.41%;T1、T2、T3、T4处理大豆豆荚干重分别显著增加了11.07%、11.24%、35.14%、24.89%。可见,蔗渣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石灰土的养分状况,促进了玉米和大豆生长。  相似文献   
17.
李强  邓艳  余龙江  刘玉  曹建华   《广西植物》2007,27(2):146-15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2种忍冬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观察指标包括气孔器、表皮毛、表皮细胞等。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散生并为无规则型;下表皮密被表皮毛(包括腺状毛和非腺毛);上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呈沟槽状下陷;同时在下表皮还分布有瘤状的草酸钙簇晶。为进一步研究这2种忍冬属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叶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发达,细胞长柱形;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排列紧密;叶脉机械组织发达。以上这些构造特征,都有利于减少植物体水分的散失,以适应我国西南岩溶区干旱环境特征。通过进一步分析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忍冬叶的上表皮中脉处有呈线状分布的腺状表皮毛,而华南忍冬叶的上表皮则无表皮毛分布,这一微形态特征可以作为二者种间特异性差别,从而为二者的合理区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喀斯特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以高强度农业活动为主,人地矛盾尖锐、石漠化严重,是我国最大面积的连片贫困区。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持续支持下,我国围绕喀斯特区生态修复与石漠化治理,系统开展了喀斯特生态保护与修复基础理论、技术研发、产业示范等研究,在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石漠化治理技术与模式、生态治理助力脱贫攻坚、喀斯特景观资源保护、喀斯特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引领了国际喀斯特学科发展。面对当前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治理成效巩固困难、缺乏可持续性等新问题,未来喀斯特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应以增强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为导向,加强生态恢复过程机理与机制研究,提升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提高生态恢复质量、巩固扶贫成果,实现石漠化治理的提质与增效,为"美丽中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及全球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所属国家的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挖掘整理井冈山的自然特点,申报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应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研究员率领考察队员张春来和吴夏,于2011年12月23-25日,对井冈山保护区的岩溶地貌,特别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溶洞——石燕洞进行了深入考察,获得了初步的考察数据和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一个曾被忽略的方程式——解读石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喀斯特或者岩溶的地区,集中了当今中国近一半的贫困人口,其贫困程度使到访者无不震惊,而导致这一地区厄运的原因是一个方程式被长期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