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物种可通过特征介导间接效应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种群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目前有关特征介导间接效应的实验研究多见于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爬类。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内建立预防捕食者和未预防捕食者两种实验处理种群,并通过采用麦克马斯特法测定两种处理种群实验个体肠道寄生物感染种类及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采用PHA(phytohemagglutinin)反应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不同处理种群实验个体免疫能力,以分析捕食风险对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的感染效应。结果表明,未预防捕食者处理组根田鼠PHA反应、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较预防捕食者处理组实验个体显著降低,而球虫 E. wenrichi 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则显著增加,但绦虫和线虫以及其他3种球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捕食者可通过介导猎物免疫力特征而间接影响猎物肠道寄生物的感染,验证了本项提出的捕食风险可通过降低根田鼠的免疫能力而增加其肠道寄生物感染的假设。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联合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06例前置胎盘患者,根据有无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46例)和未植入组(6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健康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植入组和未植入组的产后出血、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以临床手术和(或)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K、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植入组有产后出血、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有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植入组(P0.05)。植入组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高于未植入组和对照组(P0.05),未植入组和对照组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和血清CK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CK的敏感度高于产前超声征象评分、CK单独检测(P0.05),产前超声征象评分、CK及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CK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K与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检测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83.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部分患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癫痫、认知和运动功能发育障碍等,至今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以及神经发育障碍的一大原因。HIE的发病机制复杂,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的病理生理过程。单一治疗措施很难彻底治愈,需多种治疗措施联合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疗效。HIE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把握治疗"时间窗"。临床上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是亚低温结合其他对症治疗措施。新生儿HIE难以有效预防,及时正确评估新生儿出生时状态,尽早发现异常并进行治疗是改善HIE预后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HIE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84.
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对近30年来住区环境设计预防犯罪领域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分析以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等,总结了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进程及学科发展趋势。以CPTED理论为分析框架,简要梳理了该领域当前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类型和研究发现,并结合现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内容探讨其在犯罪环境预防方面的启示;在此基础上从数据来源、研究的地域性和案件类型的差异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剖析与反思。针对当前该领域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瓶颈,对未来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实践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85.
黄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晴晴  曹艳萍  苗书玲 《生态学报》2022,42(10):4041-4054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探讨植被生长动态对于实施生态保护政策至关重要。利用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 Leaf Area Index(LAI)遥感资料,结合气候要素数据,分析1981—2017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气候要素对其变化的影响及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时序上,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呈显著增长趋势,夏季植被覆盖的增长幅度和年际波动最大,冬季植被覆盖呈缓慢平稳增长,波动最小。(2)空间上,植被覆盖显著提高的区域占整个区域的52.1%,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平原;显著降低的区域占4%,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高原山地;生态脆弱的区域植被覆盖率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生态环境良好的部分区域植被覆盖率降低。(3)时序上,黄河流域植被覆盖与气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春夏冬三季的植被覆盖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呈不显著关系;秋季的植被覆盖与气温和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春秋冬三季的植被覆盖与太阳辐射呈不显著负相关,夏季的植被覆盖与太阳辐射呈不显著正相关。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对植被覆...  相似文献   
986.
本文旨在分析狂犬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其诊断及防治的认识。通过采用病历调阅及患者家属电话问卷调查方式,描述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2—2015年收治的92例狂犬病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预防接种及预后情况。92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6∶1,96%来自农村。主要在秋季发病,犬为主要传染源。3个月以内发病者占54%(50/92)。98%患者未注射狂犬病疫苗,61%患者不知晓需接种疫苗。发病至死亡最短时间为20h,最长为11d。所有患者最终均死亡。结果提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仍是狂犬病高发地区,应加大狂犬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特别是针对15岁以下儿童及40~60岁人群;同时应注意疫苗质量的监管。  相似文献   
987.
目的:回顾性分析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KuwadeⅣ型跟腱缺损的临床病例,探讨其手术注意事项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KuwadeⅣ型跟腱缺损19例,应用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一期修复。7例为新鲜损伤,12例为陈旧性缺损。19例跟腱缺损均伴有皮肤及软组织坏死,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6.0 cm-6.0cm×12.0 cm,跟腱缺损长度为5-9 cm,术中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5.5 cm-12.0 cm×8.0cm,腓肠腱膜切取范围5.5 cm×6.0cm-10.0 cm×6.0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客观性评价指标包括关节跖屈、背伸动度及形态学,主观性评价采用AOFAS评分。结果:术后17例跟腱功能重建良好,2例感染控制不良,跟腱移植体部分坏死。皮瓣完全成活13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术后6天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术后10天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愈合,2例感染控制不良者,皮瓣未愈合,移植跟腱部分坏死,经再次清创后,行阔筋膜条修复术,局部皮瓣移位修复。术后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皮瓣略臃肿,但不影响穿鞋,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AOFAS评分平均80.31分。结论:带腓肠肌腱膜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用于治疗KuwadeⅣ型跟腱缺损,可以同时修复皮肤及跟腱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一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88.
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继续上升,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长,是造成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针对肥胖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层面。结果提示,肥胖状态下内脏脂肪组织中的低度、慢性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其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这篇评论的目的是总结目前先天性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在脂肪组织炎症和免疫细胞失调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认识免疫炎症与代谢之间关系可能为临床治疗肥胖提供靶向。  相似文献   
989.
管超  张鹏  陈永乐  宋光  周媛媛  李新荣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213-3220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天然植被区藓类结皮和藻-地衣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采用Li-8150系统连续测定了冬季(2015年11月—2016年1月)低温环境下两类结皮-土壤呼吸的变化,分析了低温及模拟增温对两类结皮-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 观测期内,藓类结皮、藻-地衣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052~0.418、-0.032~0.493 μmol·m-2·s-1,且藓类结皮显著高于藻-地衣结皮-土壤系统.不同类型结皮-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增温主要是通过加速土壤水分蒸散而抑制生物结皮-土壤呼吸速率.在整个观测期,藓类结皮-土壤系统累计排放9.90 g C·m-2,显著高于藻-地衣结皮-土壤系统的7.00 g C·m-2.研究区生物结皮-土壤系统冬季累计排放7.40 g C·m-2,是该荒漠生态系统全年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0.
不同铅水平下紫茎泽兰细胞内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重金属铅在紫茎泽兰亚细胞内的分布和主要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Pb浓度的升高,紫茎泽兰的叶、根、茎中各亚细胞组分Pb含量逐渐增加;紫茎泽兰中的Pb在叶片分布于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中,两者占总量的75.34%~84.63%;茎也主要分布于可溶性部分和细胞壁中,占总量的36.10%~57.14%和20.07%~36.52%;而在根中则富集于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分别占39.2%~49.78%和28.27%~37.62%,其他细胞器中的Pb含量均较少。紫茎泽兰叶中的Pb以盐酸提取态和水提取态为主,两者占总量的58.74%~73.04%;茎中的Pb以醋酸提取态和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而根中的Pb则以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占优势,两者占总量的39.15%~5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