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背景】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在人体成熟破骨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成为阻断卵泡刺激素(FSH)作用的潜在靶点,制备亲和力较高的FSHR抗体已成为靶向治疗FSH相关疾病的切入点。【目的】构建FSHR重组载体获得表达量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进一步制备骆驼多克隆抗体及其纳米抗体。【方法】利用XhoⅠ和Bam HⅠ双酶切重组质粒p ET30a-FSHR234,将目的基因fshr构建于p GEX-4T-1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利用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目的蛋白的配体结合能力。免疫新疆双峰驼制备骆驼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获得FSHR纳米抗体。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FSHR抗体在coav-3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pGEX-4T-1-FSHR234重组质粒,获得了表达量较高的FSHR234可溶性蛋白;并构建了5株FSHR纳米抗体,鉴定出一株结合能力较强的纳米抗体,命名为VHH-3F9。【结论】制备的骆驼FSHR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28 000,筛选获得的VHH-3F9纳米抗体能与FSHR234具有较高的结合性,且两者均能表达于coav-3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182.
稻鸭共育对稻田水体藻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鸭共育技术是我国传统稻田养鸭技术的继承和发展,鸭子全程露宿放养赋予稻田养鸭新的稻鸭共育机制,形成了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这种养殖方法,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1,稻鸭共育技术具有控虫防病、除草松土、培肥土壤、 改善水稻群体结构、甲烷减排等方面的作用1,2。    相似文献   
183.
热激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可作为分子伴侣,并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生物体的耐热性.克隆了大黄鱼HSP67B2基因,并分析了温度和病菌对其表达的影响.获得的大黄鱼HSP67B2序列全长2325 bp,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其中开放阅读框为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随着温度的改变,大黄鱼不同组织HSP67B2基因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变化.24℃时HSP67B2在肌肉和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29℃时在肠和眼表达量最高.用恶臭假单胞菌感染大黄鱼,48 h时HSP67B2在肠和脾中表达量明显升高;而感染7 d后,肝、肠和脑中表达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4.
肿瘤干细胞(cancer/tumor stem cell,CSC/TSC)假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的瘤细胞充当着干细胞的角色,它们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无限增殖能力,且能驱动肿瘤的形成和生长。近年来,随着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中相继发现CSC/TSC存在的相关证据,对CSC/TSC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肿瘤的复发、转移、耐药性等特点也有了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就近年来该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5.
本研究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人表皮干细胞(EpS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首先使用Ⅰ型胶原酶分离人脂肪组织ADSCs,中性蛋白酶Ⅱ和胰酶分离人皮肤组织EpSCs;采用ExoQuick-TC试剂分离ADSCs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然后通过MTT法、细胞免疫荧光检测Ki67,BrdU掺入实验检测ADSC-Exos对Ep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Exos对EpSCs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分子及表皮干细胞标志分子的表达,以观察ADSC-Exos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结构及Ep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ADSC-Exos能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EpSCs增殖,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G1期细胞数;ADSC-Exos也能促进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的EpSCs增殖.机制研究发现:ADSC-Exos对EpSCs的促增殖作用能部分被β-catenin抑制剂XAV-939或c-Myc抑制剂10058-F4所抑制.ADSC-Exos能促进EpSCs表达β-catenin、c-Myc及cyclin E1、A2、D...  相似文献   
186.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200~2 500 m的57条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活动频繁的巡护样线上,布设130台红外相机。累计红外相机有效工作日100 685 d,共拍摄到大熊猫有效独立照片1 831张。将红外相机拍摄的有效照片和相机工作日依据不同竹种类型及保护站归类,对大熊猫季节性空间分布与活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熊猫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在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林和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林中相对多度分别是2.89和3.72;其次是冬季,在巴山木竹林和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分别是2.95和2.74。3月份是其活动高峰,巴山木竹林和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指数都是最高;11、12和1月份,大熊猫在巴山木竹林中相对多度指数高于秦岭箭竹林;2至10月份,大熊猫在秦岭箭竹林中的相对多度指数都要高于巴山木竹林。(2)大熊猫在佛坪保护区各个保护站均有分布,且存在季节性空间分布差异。三官庙和西河保护站全年的12个月都能够捕获到大熊猫的身影,是大熊猫分布相对多度最高的...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8.
金黄滴虫粘液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酸性粘多糖特异性染料(阿利新蓝或阿利新蓝 甲基绿)和脂肪特异性染料(如苏丹Ⅲ等)同时染活细胞,粘液泡染成蓝色,脂肪滴染成红色。活细胞的粘液泡有自发的蓝色荧光。脂肪滴无荧光。用含有阿利新蓝的戊二醛固定样品,再用O_s真O_4后固定,进行电镜观察,粘液泡呈电子致密的深黑色小泡,而脂肪滴呈灰色小泡,粘液泡的表面常盖有毛状的附属物,其形态反映了粘液泡的液体性质。在同泽的固定材料中,细胞表膜也常存在一厚层与粘液泡表面相似的毛状物质。二者应含有相同的成分,即都含有酸性粘多糖。表膜的粘多糖外被可能主要是由粘液泡向外释放的物质所形成的。电镜细胞化学的检定还表明粘液泡的表面有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粘液泡和盘状泡是同源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89.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p 631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和应用,革 命性地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 不管从酶本身的理论研究或从工具酶的应用研 究方面来说,都必须首先确定酶促反应系统的 最适条件以及各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但是 目前关于这类酶促反应条件的确定,多数是根 据定性实验和经验,很少是根据定量实验作动 力学描述。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p 631是我国自己分 离的菌种和发现的新酶Ci]。已测定其识别序列, 并确定它是Pst I酶的异源同功酶。根据我们 对这两个异源同功酶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 Bsp 631比PsA有较多的优点:酶含量较高,且 比较稳定,易于纯化。因此,估计可用Bsp 631 取代PstIo但对Bsp 631酶性质的研究,国内 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采用本实验室自己纯 化的Bsp 631酶,用定量测活的方法,对其最适 反应条件,二价阳离子及一价阳离子对其活性 的影响,以及酶的Km值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从而为今后对该酶的动力学研究结构分析及其 作为工具酶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0.
本节教材主要指出了植物生活需要哪些元素;阐述了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及特点;概括性地介绍了矿质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和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利用。在叙述以上知识中联系了有关生产实际。本节教学除应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以上知识外,还应联系水分代谢、细胞膜等有关知识,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