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s,BCP)在腰椎骨折患者脊柱融合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腰椎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MSCs复合BCP组和自体髂骨组。MSCs复合BCP组中,体外分离培养患者自体MSCs,复合BCP材料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和材料复合生长状况;然后回植于胸腰椎体骨折处,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钛合金椎弓根钉棒系统作脊柱内固定。自体髂骨组中,用患者自体髂骨代替BCP骨移植物。术前、术后1、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查,同时采用Lenke字母分级评价脊柱融合情况,LBO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Cobb角评价患者伤椎复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Lenke字母分级法表明两组患者均为A、B级,无C、D级;LBOS评分表明MSCs复合BCP组的优良率为68%(17/25),自体髂骨组优良率为76%(19/25);Cobb角结果表明两组伤椎复位效果良好。所有数据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复合BCP材料是一种优良的促进脊柱融合方法,可替代自体髂骨移植。  相似文献   
162.
暗黑鳃金龟对性信息素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离鉴定暗黑鳃金龟的性信息素成分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本研究对比摸索了3种触角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同一浓度(30 ng·μL-1)二元混合物、不同配比的触角EAG测试。结果包括: 建立了一种鳃叶状触角的触角电位(EAG)测定方法,即将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触角的各鳃叶用针分离开后进行测定,这种方法测得的触角电位反应值较高。雄虫触角对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为7∶1的二元混合物的反应值最高,和暗黑鳃金龟雌虫性信息素25个腺体提取液的EAG反应相当;对同一配比(7∶1)不同剂量刺激液的EAG测试表明,雄虫对浓度为30 ng·μL-1的二元混合物刺激液的反应值最高。嗅觉反应结果进一步证实,试虫对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7∶1的选择最高,选择系数达93.3%。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暗黑鳃金龟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3.
(上接第5期第6页)3 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及其转运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有些仍留在基质中发挥作用,有些则转运到细胞器,如过氧物酶体、线粒体、叶绿体,或者细胞核中。3-1 过氧物酶体蛋白的转运过氧物酶体中所有的酶,以及所有的膜蛋白,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然后转运到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对这一过程了解较多的是过氧化氢酶,它是一个含血红素的四聚体蛋白,其单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某种信号序列(导肽)的指导下进入过氧物酶体,这一信号序列并不被切除。目前发现至少部分信号序列与过…  相似文献   
164.
短小芽孢杆菌A-30耐碱性木聚糖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木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通常占高等植物干重的 1 5%~ 30 % ,由木糖经β- 1 ,4-糖苷键连接起来形成主链 ,并由阿拉伯糖、乙酰基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等复杂侧链共同组成 .在众多可降解木聚糖的酶中 ,β-内切木聚糖酶 ( E.C3.2 .1 .8,β- 1 ,4- xylanxylanohydrolase)起主要作用 .在纺织、制浆造纸、饲料及食品等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 ,欧美等国已将其应用在造纸制浆工业 ,降低了漂白时氯的用量 ,改善了纸张性能 ,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对木聚糖酶的研究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外对来源于不同菌种的木聚糖酶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5.
对于研究高等生物的铁/铜转运机制来说,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细胞模型,因为它易于操作和进行突变体的筛选工作。对于各种特异突变体的研究为我们揭开细胞生命活动的基因控制秘密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酵母细胞与原核生物的吸铁机制不同,它不能分泌铁载体来完成对外界环境中铁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也就是说它不能直接吸收外界环境中的F6(Ill)氧化物,而是采取另外的一种方式来进行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近几年研究表明酵母细胞积累外界环境中的铁元素必须由两个步骤来完成:(1)位于细胞质膜上的Fe(Ill)还原酶将Fe(Il…  相似文献   
166.
产酯酵母固定化改善酱油风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海藻酸钠做载体,氯化钙为增强剂,包埋产酯酵母获得固定化细胞。经过一系列条件试验,找出了固定化产酯酵母的最适作用条件。经小试和中试证实,处理后的酱油酱香浓郁,接近于传统酿造酱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67.
【目的】为揭示不产氧光合细菌产氢菌株色素蛋白复合体(PPC)色素组成和含量与光合放氢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PPC特征光谱为检测指标,采用硫酸铵分级分离、DEAE-纤维素层析、吸收光谱和SDS-PAGE等方法进行了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R.azotoformans)R7产氢菌株PPC的分离纯化、纯度分析和鉴定;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离子飞行时间质谱、HPLC-MS和荧光光谱法对其中一种PPC进行了组成分析和能量传递活性测定。【结果】从R7菌株获得了3种纯化的PPC,1种为反应中心与中心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RC-LH1),2种为外周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2),其中一种LH2的吸收光谱具有异常的423nm强吸收峰,其蛋白的两种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5356.8Da和5697.8Da,类胡萝卜素属球形烯系,分子量为562Da,激发光能够从类胡萝卜素向细菌叶绿素以及细菌叶绿素向细菌叶绿素传递。【结论】固氮红细菌产氢菌株含有2种不同光谱特性的LH2,其中一种具有新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168.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对已获得的产乳酸氧化酶的5株菌进行复筛,对产酶量大的一株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确定该菌株属迟钝爱德华氏菌生物群I(Edwardsiella tarda Biogroup I)。这与曾报道的产乳酸氧化酶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和片球菌(Pediococcus)是不同的菌。分别研究了培养基中的培养初始pH、核黄素、乳酸钠以及硫酸铵对发酵产乳酸氧化酶的影响。这一酶源在酶法生产丙酮酸及医疗诊断和酶电极应用上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9.
纤维素酶与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纤维素酶将预处理后的秸秆降解成可发酵性单糖,然后发酵生产所需的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的技术,对于我国解决能源、环境、人口就业等难题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在木质纤维素生物降解转化工艺中,减少纤维素酶用量及提高酶解效率是降低木质纤维素降解成本的关键。纤维素酶系和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技术的改进需要深入了解纤维素酶系统的组成及其协同作用、纤维素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纤维素酶的生产技术。将就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深入探讨了纤维素酶糖化能力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0.
稻瘟病菌AVR-pita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真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遍及世界各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多样性和毒性易变的特性.是水稻品种抗病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稻瘟病系统研究的证据表明.水稻与稻瘟病菌之间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也就是说.水稻有一抗病基因,稻瘟病菌中就会有相对应的无毒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