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3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色氨酸残基在内切葡聚糖酶分子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内切葡聚糖酶的化学修饰研究表明:色氨酸残基可能位于活性位点,与底物结合有关.荧光光谱测定指出该酶的荧光几乎都来自色氨酸残基,酶分子中色氨酸微环境对pH变化非常敏感,降低pH导致了酶分子构象发生了较大变化,配基结合使酶分子色氨酸微环境产生了改变,引发了与pH诱导不同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32.
假单胞菌碱性木聚糖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单胞菌(Pseudomonas)G62可产生两种胞外木聚糖酶,即XynA和XynB。经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色谱,最终得到 两种电泳纯酶。XynA的分子量及等电点分别为42kD和91,XynB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是 20kD和88。经薄层色谱分析证明,两酶以不同的方式水解木聚糖,但都不产生木糖,即 两酶都为内切酶,它们的最适作用温度均为50℃。XynA的最适作用pH为7.0~9.8,而XynB的为7.0~7.5。在65℃时的半寿期XynA为6 min,XynB为140 min。XynA的Km和Vmax分别是5.56 mg·ml-1和543μmol·min-1·mg-1,XynB的Km和Vmax分别是7.72 mg·ml-1和819μmol·min-1·mg-1。两酶受Cu2+、Fe3+、Pb2+、Zn2+和Hg2+强烈抑制。化学修饰的初步结果表明,两酶的活性位点氨基酸均含有色氨酸和羧基氨基酸。  相似文献   
33.
黑木耳多糖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几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 ,多糖、蛋白质与核酸一样是涉及生命活动本质的三类生物大分子之一。多糖 (Polysaccharides,P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又称多聚糖。 PS不仅是人体生命必需的成分 ,而且也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 ,并参与多种生命功能活动。真菌多糖主要存在于菌丝体细胞壁内并分泌于细胞外的高分子糖类化合物 ,一般由 10个分子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1]。早在 2 0世纪 50年代 Bradner等就提取了酵母多糖 ,2 0世纪 60年代日本对 10 0多种真菌进行了筛选 ,70年代…  相似文献   
34.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造成了荒漠草原生态学研究与区域生态建设实践之间不同程度的脱节。在分析荒漠草原生态区未来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突出的但是被一定程度上忽视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指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人工植被引入荒漠草原生态工程为案例,分析了人工植被驱动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与机制,归纳了“植被-水文-土壤”互馈作用驱动生态系统层级响应模式,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5.
中国蓼属春蓼组植物果实形态及果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产蓼属春蓼组(Polygonum sect. Persicaria)19种3变种植物的果实形态和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蓼属春蓼组植物的果实形态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具三棱、双凹或双凸,顶端渐狭,有喙或无喙;果皮微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 洼点、浅洼点,脑纹状纹饰,拟脑纹状纹饰,网状纹饰,不规则褶皱,不规则小疣状颗粒以及密浅网状纹饰。观察结果支持将绵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salicifolium Sibth.)合并到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做为酸模叶蓼的异名处理;支持将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作为丛枝蓼(P. posumbu Buch. Ham. ex D.Don)的变种处理的意见;认为密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lanatum (Roxb.) Stew.)应恢复种级,圆基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 var. rotunatum A.J.Li)应升为种级;支持平武蓼(Polygonum pingwuense F. Z. Li et Y. T. Hou et S. J. Fan, sp. nov.)新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36.
目的将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应用于学习记忆研究。方法首次采用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设置单次操作训练、连续多次操作训练、信号辨识与消退四种检测模式,研究Wistar大鼠和SH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奖赏训练中,SHR组鼻触次数显著增多(vs.Wistar&Donepezil,P〈0.05);单次操作训练中,三组动物对操作反应的获得无显著差异;连续多次操作学习任务中,SHR组错误操作次数增多(vs.Wistar,P〈0.05),奖赏获得次数减少(vs.Donepezil,P〈0.001),反应准确率显著降低(vs.Wistar&Donepezil,P〈0.05);信号辨识任务中SHR组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增多(vs.Wistar&Donepezil,P〈0.05),而反应准确率降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vs.Wistar&Donepezil,P〈0.05);消退实验中,三组动物差异无显著性。神经递质检测发现,SHR组大鼠谷氨酸[(1.0639±0.07086)mg/g]、乙酰胆碱[(2.7760±0.2609)μg/g]与五羟色胺[(1.2200±0.1137)μg/g]含量均显著低于Wistar组大鼠(P〈0.05),多奈哌齐组大鼠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增加[(3.9344±0.2747)μg/g](vs.Wistar,P〈0.05;vs.SHR,P〈0.001)。结论奖励性操作式条件反射方法可作为一种正性增强条件反射检测新方法应用于大鼠学习记忆研究。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我们实验室已成功地利用细胞核体外组装的实验模式,将多种生物的DNA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中实现了非细胞体系核装配。但亲缘关系最远的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是否也能在此真核体系中进行核装配一直没有报道。我们以大肠杆菌染色体DNA为材料,研究了它诱导的非细胞体系核装置。在光镜与电镜水平观察了核装配的过程。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显示DNA片段在核装配过程中经历了凝集-去凝集的变化。证明大肠杆菌染色体DNA也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为提高小鼠休眠胚胎的制备效率,尝试用超数排卵方法获取小鼠休眠胚胎。方法超排小鼠在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后,按照是否注射抗孕马血清(anti-PMSG serum或A-PMSG)以及注射的不同时间分为5组:在母鼠合笼前注射A-PMSG、在母鼠见栓后注射A-PMSG、在见栓第四天卵巢摘除手术后注射A-PMSG、不注射A-PMSG的超排组和不超排组。结果见栓后注射抗PMSG组的平均出胚数(9.4枚/只)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结论常规超排处理结合注射抗PMSG血清法能有效提高小鼠休眠胚胎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骨髓形态分析及R显带技术等对我院2002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如血细胞计数、骨髓形态、染色体及免疫表型等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L多发于老年患者,男性多见,中位年龄65岁(45.82岁)。大部分患者初诊时可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37例(68%)患者初诊时淋巴结大,49例(91%)初诊时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13例(24%)初诊时肝脾或者脾大,17例(31%)初诊时乏力、消瘦。34(63%)例患者可见典型的CLL免疫表型,CD5、CDl9.CD23、CD20的阳性率分别为90%、87%、72%、67%。32例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13q-2例,17p.2例,11q-1例,+12有1例,6q-1例,t(14,16)1例。2例患者发生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1例患者发生了Richter转化,肿大淋巴结活检显示部分区域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高表达CD20、CDl9、CD22。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并且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玉米苗中DIMBOA与几种酚酸类物质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室内培养的7日龄玉米幼苗中提取、分离、鉴定了抗性次生化合物丁布(2,4-d ihydroxy-7-m ethoxy-2H-1,4-benzoxazin-3(4H)-one,D IMBOA),并就该物质对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活性与三种酚酸类物质(阿魏酸、对羟基肉桂酸和咖啡酸)进行了离体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丁布(D IMBOA),对立枯丝核菌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在浓度为50μg/mL时即可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18.52%。阿魏酸、对羟基肉桂酸和咖啡酸,这三种酚酸在浓度250μg/mL时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6.30%、8.50%和6.30%。不仅如此,丁布与对羟基肉桂酸之间、以及三种酚酸两两组合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在浓度相等的情况下,丁布与对羟基肉桂酸的等量混合液的抑菌率显著高于这两种物质单独存在时的抑菌率之和;同样,对羟基肉桂酸与阿魏酸的等量混合液的抑菌率比单一的对羟基肉桂酸溶液的抑菌率高18.89%,比单一的阿魏酸溶液的抑菌率高13.33%;对羟基肉桂酸与咖啡酸的等量混合液,抑菌率比两者单独试验时分别高9.63%和14.83%;阿魏酸与咖啡酸的混合液,抑菌率比两酸单独试验时分别高11.48%和22.23%。这一结果提示植物体内产生适当比例不同次生化合物的组合对植物抗病性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