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的聚类和排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等级聚类、极点排序、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等多元分析法, 对蟒河自然保护区的栓皮标(Quercus variabilis)林进与于了聚类和排序。等级聚类法将蟒河自然保护区的栓皮栎林划分为五个群丛, 极点排序、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三种方法得出一致的结论, 并较好地反映了环境变化的梯度及植被变化的连续性。综合分析表明栓皮栎林是保护区内稳定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22.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红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质炭改良土壤近年来受到关注,但仍缺乏对土壤动物群落变化的认识.基于野外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生物质炭(0、10、20、30、40 t·hm-2)与氮肥(60、90、120 kg N·hm-2)配施对干旱期和湿润期红壤理化性质和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生物质炭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和pH.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增加后降低,而土壤pH保持增加的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碳氮比及基础呼吸均受到生物质炭和氮肥的显著影响,且低量生物质炭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碳氮比及基础呼吸有刺激作用,而高量生物质炭则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生物质炭施用量低于30 t·hm-2时,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此外,生物质炭的效果也依赖于不同采样时期.如在施用量高于30 t·hm-2时,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干旱期显著高于对照,在湿润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微生物生物量氮则呈相反趋势.可溶性有机物和矿质氮在干旱期受到生物质炭和氮肥的显著影响,但是在湿润期仅受到氮肥的影响.生物质炭、氮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在干旱期和湿润期均显著影响线虫数量及营养类群的结构.高量生物质炭和氮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线虫的数量.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干旱期食真菌线虫的比例,尤其在干旱期趋势明显,暗示在生物质炭作用下土壤食物网结构趋向于以真菌主导的能流通道.总之,生物质炭对红壤的效果呈现出复杂的影响趋势,不仅依赖于生物质炭的施用量及与氮肥的交互作用,而且与红壤的采样时期有关,表明今后生物质炭的研究应结合多种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23.
细胞自噬是植物逆境应答过程中最常见的保护机制之一。动物中,自噬相关基因抵御镉(Cd)毒害的功能研究较清楚,但植物却知之甚少。文中以芹菜品种‘皇后’为试材,采用外源Cd(终浓度为0、2、4、8mg/L)添加营养液水培处理,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筛选细胞自噬相关差异基因并进行q RT-PCR验证。结果表明Cd胁迫对芹菜植株产生了明显的毒害作用,并与浓度间产生了量效关系。在筛选的8个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中,ATG8a、ATG8f、ATG13、AMPK-1、AMPK-2基因随Cd浓度升高表达上调,ATG12、VPS30和VPS34则先上调后下降,说明自噬相关基因可能通过表达上调增加了自噬小体结构以抵御Cd毒性作用;而高浓度Cd(8mg/L)可能超出芹菜的耐受范围,导致多个自噬基因又出现表达下调趋势。以上结果有助于后期自噬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芹菜对Cd胁迫的耐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从土壤中富集筛选获得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经菌落的形态和18S rDNA鉴定确定为黑曲霉。将筛选出的黑曲霉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基,利用含有京尼平苷的栀子粉作为底物发酵,通过对发酵条件优化,得到在装液量50/250 mL,栀子粉浓度为10%,转速为180 r/min,发酵时间为96 h时,京尼平的微生物转化率达到最大22%。这种微生物转化法简化了京尼平的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利用微生物转化获得的京尼平交联胶原蛋白材料,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交联特性,是一种在食品、医药等领域都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交联剂。  相似文献   
125.
选择山羊9细胞期到桑椹胚期的正常胚胎或重构胚的卵裂球,或选择胚泡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供核,并以LRH注射后26-28h的去核成熟卵球作为受体,制备重构胚或再重构胚,琼脂糖包埋,植入山羊输卵管内,体内培养4-6天发育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8细胞期至胚泡期)的正常胚胎细胞核或重构胚细胞核中,至少有部分细胞核均保留着发育的全能性;这些细胞核在母系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下,实现=重新编程,启动并完成正常  相似文献   
126.
柑桔四斑黄叶螨为害柑桔、桃及葡萄等果树。目前已知分布于广西、江西及四川。此外,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均有柑桔黄叶螨为害的报导,但名称不一是否同种,尚待考查。在四川一年内,以4—5月间发生最猖獗,造成大量落叶,严重的引起落花、落果,影响产量和树势。 据四川省武胜园艺场1955年观察,认为柑桔四斑黄叶螨每年繁殖起于初春,盛于初夏,至6月下旬,虫口密度大为减少。在防治上,证明3月上旬开始喷药,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据浙江黄岩柑桔研究所1958年2月间药效测定结果,0.5%蒽油乳剂对黄叶螨的成虫及卵均有良好的效果。1961—1963年在本所实验农场(重庆、北碚)的研究,初步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消长规律,肯定了3—4月是其防治的关键时期。并初步调查了寄主、天敌种类。进行了数种杀螨剂的药效测定。现将结果整理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27.
以次生代谢物质萜烯类、黄酮类以及单宁等为基础的自身化学抗虫性一直是植物化学防御的核心.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许多作物获得了一种新的化学防御形式,即以表达外源基因产物来进行防御.外源抗虫蛋白与内源抗虫物质的协调性问题,在利用外源基因工程改良植物抗虫性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和生态学评价的重要方面.转基因植物中外源与内源抗虫系统间的协调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综述了离体条件下和在转基因植物体内,外源抗虫蛋白Bt和GNA等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以及各抗虫蛋白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研究各抗虫因子交互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8.
明胶亲和层析介质分离纯化猪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阳  陈辉  成国祥 《生物技术》2004,14(4):50-52
目的:研究猪血浆中纤维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得到高纯度、高活性的目标蛋白。方法:以明胶亲和层析介质对猪血浆纤维结合蛋白进行分离纯化,考察了不同洗脱方式对纯化结果的影响,对产品进行了纯度、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通过对纯化工艺条件的摸索,采用含不同浓度尿素缓冲液进行分步洗脱,可以得到纯度为95%以上的产品,回收率达到50.96%;经BHK细胞培养实验证明其具有与人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同样的生物活性。结论:采用了较温和的洗脱方式以明胶亲和层析介质对猪血浆纤维结合蛋白进行分离纯化,提高了动物资源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29.
摘氢酶是生物制氢的关键酶,大多数氢酶因对氧极敏感而易失活,因此提高氢酶的氧耐受性对生物制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甲基磺酸乙酯对Klebsiella oxytoca HPl进行了两轮诱变,经40mmol/L甲硝唑和21%氧联合处理1h(第一轮诱变)或2h(第二轮诱变)进行筛选。所得突变菌株经产氢测试,结果在15%氧浓度条件下,第一代突变菌株HPl-A15产氢活性为出发菌株Klebsiella oxytoca HPl的3.70倍,在21%氧浓度条件下第二代突变菌株HPAl5-37产氢活性为HPl-A15菌株的2.75倍,是出发菌株的11倍。突变菌株HPl-A15和HPAl5-37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结果说明利用MNZ和外加氧的方法适用于兼性厌氧菌耐氧产氢突变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22(IL-2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鼻炎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过敏性鼻炎的分度标准将鼻炎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SFA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鼻炎组的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SFAR评分、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升高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随患者病情加剧而上调。同时,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在临床诊断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