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山西蒲县薛关细石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西蒲县薛关的一批细石器。这批石器属于以楔状石核为特征的典型细石器技术传统。它的发现,对探索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吕梁山一带劳动、生息状况,对进一步探讨我国华北地区各细石器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丘陵区茶林复合系统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相似文献   
13.
茶园冬季乔木落叶的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方存在着一种传统植茶方式——茶林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它在维持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和保证茶叶内质特性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对冬季乔木落叶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的作用尚无报道。本文是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茶树-乌桕复合园和茶树-板栗复合园的冬季乔木落叶分解的研究,为全面认识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香菇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蜡烛菇”(有柄无盖)、“松果菇”、“荔枝菇”(菌盖结团无菌柄或不开伞),这就是畸形变异菇。发生畸形菇的原因,除了菌种低劣或病毒感染之外,人为方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品种选择不对路。我国香菇菌种有低温、中温、高温三大品系和早熟、中熟、晚熟三种类型。栽培者选用菌种不当,畸形菇就易发生。比如海拔高的山区,应选中、低温菌种为宜,如误用高温型菌种,菇蕾一出现,遇低温便萎缩不长,形成“松果菇”。二、发菌管理不当。在菌丝体(?)期间,如果发菌室光过强,特别是靠近窗口的菌袋,原基提早形成,袋内菇蕾早现,但受袋壁挤压,无法正常伸展,因此脱袋后第一批菇容易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15.
烟草叶肉细胞壁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叶肉细胞质外体(apoplast)中过氧化物酶(即与壁游离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从幼嫩的叶片到成熟的叶片,有一个从低到高,呈S形变化的曲线。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同工酶谱带变化如下:第一叶只有一组(AⅡ组),第二叶开始增加至两组(AⅡ组、AⅠ组),到第七叶又只有一组(AⅠ组),AⅡ组消失了。这反映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同工酶在起作用。 与烟草叶肉细胞壁结合的过氧化物酶,都定位于AⅠ组,其中有两种同工酶是以离子键结合于壁的,有一种以共价键结合于壁。  相似文献   
1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肾素的生成部位、血管紧张素形成的可能途径、肾素分泌调节的四种假说、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及其与血压异常的关系。近年研究指出,失血时出现的大量血管收缩是由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提示血管紧张素拮抗剂有抗休克意义。血管紧张素Ⅱ除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外,还有中枢性加压、嗜饮及刺激ADH 与 AGTH 分泌等作用。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作为一种中枢性递质。晚近提出的“七肽假说”认为,血管紧张素Ⅲ是刺激醛固酮生成的“钥匙”,是当前兴趣的焦点。对心血管的作用似以血管紧张素Ⅱ为主,而对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则以血管紧张素Ⅲ更为重要。对恶性高血压及部分高肾素性血管收缩性高血压与特发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着诱发与维持高血压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对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治疗措施应有所不同。在动物出血性低血压及休克的治疗中,认为转换酶抑制剂越早应用存活率越高,这为临床出血性休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养牛业中粪便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亮斑扁角水虻(黑水虻)来转化利用牛粪,探讨了饲养密度对新鲜牛粪的转化效率。本试验以亮斑扁角水虻为研究对象,选择设置每20.0 kg牛粪投入3500头、8750头、17500头4日龄幼虫3个处理密度,在每个密度日均1.0 kg等量饲喂条件下,分析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牛粪转化率指标的差异,探索一种适于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新鲜牛粪的饲养密度。结果表明: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3个指标在3组处理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百虫重和粗脂肪两个指标和试验组密度情况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但3个处理中转化率最高的为8750头的饲养密度。综合评价认为亮斑扁角水虻4日龄幼虫8750头/20.0 kg牛粪的投入量为实验范围内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和相互关系,以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增加在不同沙地中表现不同,毛乌素沙地土壤容重和养分含量明显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孔隙度和养分含量明显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养分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类似,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科尔沁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升高,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影响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主要因子分别是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毛乌素与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氮,而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受土壤有机碳限制较强。  相似文献   
19.
陈奇  丁雪丽  张彬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2):4247-4253
微生物残体在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稳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湿地开垦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为对象,采集原始自然湿地和开垦改种豆科作物后不同耕作年限(5年、10年和25年)的土壤,以氨基糖为微生物残体的标识物,探讨湿地开垦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自然湿地开垦为农田后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氨基糖的含量,且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氨基糖的损失比例也增加。与自然湿地相比,开垦25年后土壤中的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含量分别下降38.0%、38.1%和35.9%,且在开垦最初5年中细菌来源的胞壁酸下降速率(25.8%)远高于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14.9%),说明短期内湿地开垦对细菌的影响较真菌更加迅速。湿地开垦为农田5、15和25年后,土壤氨基糖总量分别下降21.1%、34.0%和38.0%;同时,氨基糖总量占土壤有机质的比例也受到湿地开垦的显著影响,由自然湿地中的4.8%降至开垦25年后的4.4%。这说明长期湿地开垦加速了土壤有机质中微生物来源有机组分的分解转化,进而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组成。这些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的长期稳定和功能演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新城疫病毒(NDV)混合感染鸡引起的疾病,构建表达NDV F蛋白的MDV疫苗株CVI988 BAC重组载体,并包装成重组病毒,为疫苗免疫提供更多的重组疫苗选择。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带有卡那霉素(Kanamycin,Kana)抗性基因片段的F基因,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其整合到CVI988 BAC上,进一步诱导I-SceI表达敲除Kana基因而获得重组质粒CVI988 BAC-F。通过磷酸钙法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获得重组病毒。结果: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重组病毒能够表达F蛋白。病毒生长曲线和蚀斑大小测定结果表明,F基因的插入不影响病毒的体外增殖。结论:利用BAC技术成功构建了整合F基因的重组MDV病毒CVI988 BAC-F,为MDV重组疫苗研发,防控NDV与MDV共感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