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种类组成的局域分布与垂直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海南岛四大山地雨林区常见植物种类的局域及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类组成,除了在各林区有一定数量相同的种外,各林区之间种类成分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由于各林区生态因子的差异,使得生态幅度不同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也产生明显的差异,生态幅度较小的物种仅局限于某一地段,生态幅度较广,适应性较强的种类则有较广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2.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与海桑人工林鸟类群落研究及生态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勇军  昝启杰 《生态科学》2001,20(Z1):41-46
报道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和天然红树林鸟类群落的组成特征、密度、相似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并通过比较的方法,从鸟类群落学的角度,对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无瓣海桑和海桑作为深圳沿海人工造林的主要引进树种,对原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暂时没有不利影响,对尽快恢复和发展红树林地的面积,提高原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态的入侵;②在大面积种植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时应间种适当面积的当地红树树种。  相似文献   
103.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与海桑人工林鸟类群落研究及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和天然林树林鸟类群落的组成特征、密度、相似性、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并通过比较的方法,从鸟类群落学的角度,对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价。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无瓣海桑和海桑作为深圳沿海人工造林的主要引进树种,对原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暂时没有不利影响,对尽快恢复和发展红树林地的面积,提高原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态的入侵;②在大面积种植无瓣海桑+海桑人工林时间种适当面积的当地红树树种。  相似文献   
104.
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3个群落中设置样方,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测定了薇甘菊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结果表明,薇甘菊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微环境的影响,呈随机或集群分布。随机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和平均拥挤度多对1.0没有显著的偏离,负二项参数则较大;而聚集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则符合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05.
热带与亚热带森林分子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当前 ,植物学家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来从事植物学的研究 ,如分子生物学方法、遗传学的方法、植物生理学的方法、分类学方法等。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研究植物遗传物质DNA ,从根本上揭示了生物体内涵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 7] 。因此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生态学的研究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方法既节省时间和资金 ,又比传统方法解决了更多的问题[6 1] 。例如在动物学研究中 ,用少许的毛发就可以分析高山土拨鼠 (MarmotamarmotaSciuridae)的交配系统[30 ] ;粪便所带的肠道粘膜细胞DNA也可以…  相似文献   
106.
海南五指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恬  廖文波  王伯荪 《广西植物》2002,22(4):297-304
五指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1 77科、82 1属、1 882种 (含变种 )。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分析表明 :该区系是海南岛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热带性质强烈 ,其中热带亚洲和泛热带成分最占优势 ,各占非世界属总数的 2 6.78%和 2 6.40 % ;讨论了该地区与邻近 6个不同纬度山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认为五指山区系与大陆区系联系紧密 ,本质上是华夏植物区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7.
红树植物木榄种群高度结构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计测等值线分形维数的方法,探讨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种群高度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木榄种群的高度结构具有分形的特征,其计盒维数介于1.61~1.90之间,信息维数介于1.63~1.84之间,分形维数的高低主要与幼树个体的数量、个体的集聚程度和高度层次结构的复杂程度等密切相关。计盒维数定量描述种群占据垂直空间的能力和程度,而信息维数揭示种群高度层次细节的尺度变化强度和个体高度分布的非均匀性程度。分析表明,等值线法能够有效地表征木榄种群高度结构的分  相似文献   
108.
对广东内伶仃岛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植物种类分析表明,58种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不同程度地受薇甘菊的影响,约占样地中木本种类的67%;其中受薇甘菊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小乔木和阳生性灌木.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类型的关系表现为,由5、6个优势种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具有较大郁蔽度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轻微,而仅由2个优势种组成结构简单且郁蔽度很小的群落受薇甘菊的危害较严重.薇甘菊危害与群落结构的相关分析表明,群落垂直高度越大、片层越丰富,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越小;群落物种越丰富,群落密度越大,个体受害比例越小;群落中其他藤本盖度越大,个体受薇甘菊危害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的药理活性化学基础,从其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7S,8R)-蛇菰脂醛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β,10α-香木兰烷二醇(2)、原儿茶酸(3)、3′-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芸香糖苷(7)和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8)。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幌伞枫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0.
薇甘菊在广东的传播及危害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薇甘菊在广东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以深圳为中心向东部、北部和西部逐渐传播开来。薇甘菊多定居在开旷和具有丰富有机质的潮湿环境,富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堆积淤泥的水沟边及肥沃的弃耕地常为侵入薇甘菊的分布中心,大量的种子和快速的营养繁殖使其由定居地向外扩散和蔓延。长途交通运输等人为因素是造成薇甘菊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薇甘菊对灌木的危害最大,受人为干扰的次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危害,果园的人工除草和施肥加速了薇甘菊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