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毛喉萜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为细胞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剂。用毛喉萜处理大鼠成骨样细胞,发现它可即时激发细胞内Ca~(2+)水平的增高。当细胞经毛喉萜长期处理(1-2天)后,其对PTH激发细胞内Ca~(2+)释出的效应也呈增高反应。但毛喉萜的即刻反应与其长期效应的作用机理可能并不相同。鉴于毛喉萜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对细胞内Ca~(2+)水平的调节作用或与其对细胞的抑增殖促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72.
新疆蒙古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1,他引:30  
1991年对新疆伊犁20-55岁的蒙古族人群进行了活体观察(533例)和活体测量(209例)。结果表明,蒙古族的主要特征是:黑发直发,黑褐色眼,90%以上的个体眼内角有蒙古褶,大多为狭鼻型,突唇者居多,约50%个体耳廓在达尔文结节,耳垢大多是干型。头面部指数分型,大多属圆头型。身材较高大,平均身高男1690毫米,女1565.1毫米,身材在中等以上者占大多数(男81.2%,女73.9%)体格健壮,平  相似文献   
73.
新疆伊犁地区五个民族的皮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4月至1982年3月,在伊宁市、 新源县、尼勒克县以及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等地,对5个民族共5,166名正常人的皮纹进行 了调查。其中汉族1,001人,维吾尔族1,020人, 哈萨克族1,092人,蒙古族1,032人,锡伯族 1,021人,在这些人中,男2,590人,女2,576人。  相似文献   
74.
粉虱寄生蜂种类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集调查、室内饲养和鉴定,初步获得福建省部分地区粉虱寄生蜂22种,隶属于蚜小蜂科Aphelinidae的恩蚜小蜂属Encarsia Foerster(19种)和桨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 Haldeman(2种),以及广腹细蜂科Platygasteridae的Amitus(1种)。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正常糖耐量人群和2型糖尿患者群肠道菌群中直肠真杆菌与多形拟杆菌的量变差异,探讨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相对定量法。结果分别比较4组人群肠道菌群中直肠真杆菌与多形拟杆菌数量的对数值,与维吾尔族正常组比较,该民族T2DM组中直肠真杆菌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与哈萨克族正常组比较,该民族T2DM组中直肠真杆菌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1),两民族正常组、T2DM组之间直肠真杆菌的量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与维吾尔族正常组比较,该民族T2DM组中多形拟杆菌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哈萨克族T2DM组与正常组中多形拟杆菌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5),两民族正常组之间多形拟杆菌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4),两民族T2DM组之间多形拟杆菌的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真杆菌与多形拟杆菌数量的变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相关,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乳腺MR检查中的常见伪影,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乳腺MR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行乳腺MR检查的图像资料,观察图像中出现的各种伪影及其表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乳腺MR图像的影像细节显示能力较强,图像质量与扫描技术关系密切,影响图像质量的常见伪影有:硬件相关伪影、图像处理相关伪影、运动相关伪影。结论:加强MR设备的使用管理,选择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做好乳腺MR扫描的检查前准备及扫描,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7.
为评价与比较马流产沙门菌(Salmonella abortus equi)2种不同鞭毛蛋白FliC(Flagellin C)和FljB(Flagellin B)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利用这两种蛋白奠定实验基础,本研究诱导表达及纯化FliC和FljB蛋白,将纯化后的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对免疫后小鼠的抗体水平、滴度及抗体亚型进行检测,攻击小鼠后进行免疫相关受体检测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成功诱导表达了重组蛋白FliC和FljB,纯化后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2 kDa和42 kDa。两种蛋白分别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G,FljB免疫组抗体水平高于FliC免疫组,且抗体亚型以IgG1为主。FljB免疫组攻击保护率为87.5%,高于FliC免疫组的75%,病理组织学及脏器荷菌数检测结果显示,FljB免疫组效果优于FliC免疫组;FljB免疫组诱导TLR2、TLR4、MHC-I、TCR(T细胞抗原受体)的水平均高于FliC免疫组。该结果表明,FljB免疫组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水平高于FliC免疫组。  相似文献   
7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病毒的分离是构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细胞感染模型和动物感染模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冠状病毒易感的Vero E6细胞,从1例上海感染者的咽拭子中分离到一株2019-nCoV,命名为nCoV-SH01。对该毒株全基因组采用一代Sanger和二代Illumina法测序,发现该毒株与GenBank MN908947的同源性>99.99%。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该毒株与COVID-19康复者的血清呈阳性反应。当nCoV-SH01感染Vero E6细胞后,导致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细胞病变效应明显且进展迅速,提示nCoV-SH01可用于进一步建立2019-nCoV的细胞感染和动物感染模型,为开展致病性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微生物法预处理对红麻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及后续的红麻纤维素酶促糖化和发酵效率的影响,将白腐真菌Pleurotus sajor-caju接种在红麻秸秆培养基上固态培养,对红麻秸秆进行预处理。经P. sajor-caju培养25~35 d后,有效转化红麻秸秆中的木质素,转化率最高可达50.20%,并提高红麻纤维素的酶促水解效率,糖化率达69.33%~78.64%,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5~4.1倍。以微生物法预处理后的红麻秸秆样品为底物的同步糖化发酵实验表明,发酵72 h,发酵液中乙醇浓度达到18.35~  相似文献   
80.
全球增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合成的重要次生碳代谢产物。作为BVOCs的主要组成成分,单萜烯(Monoterpenes,MTs)合成与释放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以南亚热带常见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2年生盆栽苗木为对象,设置未增温、电热线增温和红外辐射器增温3个处理,分析不同增温方式对植物MTs通量、光合作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MTs通量显著高于木荷,分别为4027.634-16239.608 pmol m-2 s-1、49.228-130.512 pmol m-2 s-1。电热线增温导致杉木MTs通量增加约2倍,以柠檬烯和γ-松油烯为主,分别占73.3%和15.1%;红外辐射器增温处理下杉木MTs通量下降52.6%,以柠檬烯和α-松油烯为主,分别占71.3%和18.9%。不同处理间杉木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与其MTs通量结果类似,增温可能主要通过影响植物气孔导度从而影响MTs释放。增温处理后木荷净光合速率增加,其中电热线增温处理效果更显著(9.890 μmol CO2 m-2 s-1),且不同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进行全球增温模拟研究时需考虑增温方式差异,建议尽量设置多种增温方式,以便更全面反映增温的生态效应,为全球增温模型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