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78例脑血栓患者清栓酶治疗前后体外血栓形成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盛国  何绪英 《蛇志》1991,3(3):19-20
本文对比了用清栓酶治疗前后脑血栓患者体外血栓形成各因素的变化,其中发现脑血栓患者治疗前体外血栓长度,湿干重量与健康人相比增长,加重[P<0.05或<0.01]。而清栓酶治疗后脑血栓患者体外血栓长度,湿干重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从而证实了清栓酶具有降低血栓形成因子,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之功效。  相似文献   
32.
泡桐丛枝病病原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丛枝病是目前我国泡桐栽培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尤为严重。济南市以泡桐绿化人行道,丛枝病到处可见。此病属于典型的黄化病害,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节间变短,叶片黄化变小、明脉、冬季小枝不脱落,呈现鸟巢状。罹病严重的当年枯死,轻者几年后也常死掉。泡桐丛枝病能够皮接传播。有关传病媒介正在研  相似文献   
33.
34.
1.乙型脑炎病毒SA14毒株通过地鼠腎单层细刚胞连续传递20代后,对小白鼠的脑内毒力发生显著变异,由原来的10-5—10-6下降至10-1—10-2.5/0.03ml之间,与地鼠腎细胞的釉胞致病变毒力(TCID50)此鞍,二者相差4.00—5.07log,而皮下,肤腔毒力则巳丧失。 2.变异株对恒河猴的脑腔致病力亦有明显的减弱,以大量病毒脑腔感染猴子后,虽有脑炎症状出现,但发病溉伏期和病程均有延长,而感染的4只猴子中仅有一只死亡。 3.变异株对小白鼠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作用,在豚鼠、猴手及小白鼠体内均能产生一定的特异性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35.
指数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物量及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肥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幼苗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以一年生美国山核桃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0(CK)、100、200、400、600和800 mg·株~(-1)6个供氮水平,运用指数施肥法研究了6个供氮水平处理下美国山核桃生物量和氮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幼苗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600 mg·株~(-1)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0、4.39和9.33 g,是CK组的2.30、4.99和2.17倍,而根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与CK组相比,各指数施肥处理的美国山核桃幼苗根、茎、叶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0.79~6.40、1.01~3.52和0.43~1.03倍,而根、茎、叶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84~6.66、2.40~9.35和4.02~8.23倍;当施氮量为≤600 mg·株~(-1)时,美国山核桃幼苗的总生物量和总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施氮量达到800 mg·株~(-1)时,其幼苗的总生物量和总氮累积量出现明显下降,总氮质量分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因此,施氮量600 mg·株~(-1)左右为美国山核桃幼苗温室培育的最适施氮量。  相似文献   
36.
<正> 在大多数经济不发达国家,制订并实行了适用于卫生保健服务的两种相互补充及依存的策略。第一,确定初级卫生保健(PHC)的概念,以建立和保持群众与保健机构间的联系。此种联系是通过对乡村卫生人员的招募、培训、供给及支援等方式而实现的。适当运用这些联系包括通告、对话,并向他们学习,已被证明可以改进卫生保健工作包括提高免疫覆盖率。第二,要使任何规划包括免疫接种取得成功,建立一种支持政府和初级保建人员的,有效的、能坚持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报道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α-1080菌在小型发酵罐上产生腐霉素(Carriomycin)的研究结果。在发酵罐中进行了通气、搅拌、补加葡萄糖调节碳源浓度及控制溶氧水平等试验,使腐霉素的产量从摇瓶的2000μg/ml提高到3000μg/ml以上,为工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八角茴香精油防治蜂螨的蜂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蜂群中测定了八角茴香精油对西方蜜蜂大蜂螨和小蜂螨的杀螨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八角茴香精油一个疗程后,大蜂螨的巢房寄生率由用药前的7.17%下降到1.93%,蜂体寄生率由用药前的4.13%下降到了1%,与氟氯苯氰菊酯组差异不显著;小蜂螨巢房寄生率由用药前的7.65%下降到3.4%,与升华硫组差异不显著;且八角茴香精油不会引起蜂群群势下降。可见,八角茴香精油在防治蜜蜂大、小蜂螨的应用上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39.
40.
<正>于1933~1944年间,一种安全、有效的铝吸附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DTP)在美国获得了发展和普遍理解,导致了百日咳发病率的逐渐下降和为已经有效地保持了40年以上的预防接种规划灌了信心。这和英国扰嚷的百日咳预防接种历史形成了对比,在英国对可用疫苗效果的怀疑,延误了在全国积极推广使用直至1957年,此后的一些报告进一步散播了关于效果和安全性的疑虑。于1974年,当国立残疾儿童医院,关于发生在接种DTP后的神经系统病例系列被作为电视记录片的基础材料播映后,群众性宣传工具卷入了安全性的争端。卫生及社会安全部(DHSS)对此作出了反应,设立了两项接种后副反应病例记录的回顾性研究和两项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之一:全国幼儿脑病研究(NCES)被认为是权威性的有对照的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