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者采用α-32P-dCTP标记的v-abl癌基因探针与7例慢粒白血病细胞DNA的PvuⅡ、Hind Ⅲ和Bg 1 Ⅱ酶切片段杂交。结果发现其中3例慢粒病例的Pvu Ⅱ和Hind Ⅲ酶切杂交图谱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明显变化,且Pvu Ⅱ酶切位点有多处改变。表明在慢粒白血病中,Ph染色体重排亦可累及 c-abl癌基因内部,并可能有多次多点重排发生。  相似文献   
22.
本文旨在以金荞麦、火炭母和水杉为材料,利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敏感植物对HF暴露的生理反应。在熏气过程中,对供试植物叶片进行了气孔阻抗、蒸腾强度、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发现,火炭母的气孔阻抗高于金荞麦,而且即便是同一种火炭母,但红叶火炭母的气孔阻抗又高于绿叶火炭母。另外,不同植物对HF敏感性上的差异同样反应在电导率比值的变化趋势和数值上。敏感植物的电导率比值均较高。作者认为,确当的选择和测定有关的生理指标是大气污染生物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3.
生物医药迎来了专利保护期截止的高峰,瞄准非专利生物药开发的企业的动向已经比较明确。非专利药的面世无疑会缩小已有生物医药的市场规模,但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新的商机。本文将探讨企业和行政当局围绕非专利药的动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4.
25.
在泡桐丛枝病病树中检出类菌原体和病毒质粒(15×250~300 nm)。在病叶叶脉筛管细胞中,观察到有些类菌原体似有穿透细胞壁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为通过筛孔或破坏细胞壁还有待阐明。这种病毒可以由病树分离、浓缩和接种到草本寄主(心叶烟、普通烟和洋酸浆),并引起系统花叶症状。可从这些病株分离得病毒质粒和回接到泡桐健苗上引起发病。泡桐丛枝病可能系由类菌原体和病毒一起感染所致,丛枝黄化症状可能由前者引起,而花叶症状可能由病毒引起。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Stal)与传播泡桐丛枝病有关,可能为媒介昆虫。  相似文献   
26.
在泡桐丛枝病病树中检出类菌原体和病毒质粒(15×250~300 nm)。在病叶叶脉筛管细胞中,观察到有些类菌原体似有穿透细胞壁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为通过筛孔或破坏细胞壁还有待阐明。这种病毒可以由病树分离、浓缩和接种到草本寄主(心叶烟、普通烟和洋酸浆),并引起系统花叶症状。可从这些病株分离得病毒质粒和回接到泡桐健苗上引起发病。泡桐丛枝病可能系由类菌原体和病毒一起感染所致,丛枝黄化症状可能由前者引起,而花叶症状可能由病毒引起。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Stal)与传播泡桐丛枝病有关,可能为媒介昆虫。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评价一种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方法】以自然寄主大王棕和甘蔗饲养红棕象甲作对照,连续3代饲养红棕象甲,对红棕象甲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指标进行调查。【结果】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红棕象甲幼虫历期和蛹历期(40.20 d和33.99 d)显著低于对照组(60.87 d和36.12 d;109.00 d和42.70 d),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红棕象甲幼虫存活率(63.87%)显著高于对照组(37.99%和48.60%)。人工饲料饲养的红棕象甲,在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方面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在蛹重和成虫体重方面显著小于对照组,蛹重比对照组减少了25.55%和63.87%,成虫体重比对照组减少了24.18%和35.16%。【结论】该人工饲料可以很好的满足红棕象甲生殖发育的营养需求,且缩短了世代发育历期,适于红棕象甲种群规模化、长期饲养。  相似文献   
28.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建立可持续、合理、有效的普查方法,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目前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宫颈细胞学筛查(巴氏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肉眼观察辅以醋酸白和Lugol碘溶液检测法、阴道镜检查、病毒-HPV检测,本文就当前各种筛查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29.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建立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蜜蜂微孢子虫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的依赖DNA的RNA聚合酶Ⅱ大亚基(RPB1)序列,用在线软件Primer Explorer V4.0 online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Mg2+、d NTP、内引物FIP/BIP和甜菜碱浓度及反应温度和时间优化;选择蜜蜂体内常见病原进行该方法的特异性验证,用MseⅠ酶切扩增产物验证其准确性;将N.ceranae的DNA梯度稀释进行灵敏度检测并与PCR比较分析;最后在临床检测中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优化的体系可在恒温57℃下完成扩增反应;引物的病原特异性检测仅N.ceranae有梯状条带,MseⅠ酶切产物条带符合理论值;LAMP反应检测的灵敏度较PCR高10倍;能够直接从蜜蜂体内检测出N.ceranae。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N.ceranae体系准确、快速、成本低,可为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L-缬氨酸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测定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S1-495及其3个逐个叠加不同遗传标记的突变株AA361、AAT231和AATV341在特定培养时段(26~28h)L缬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由此计算这一时段这些代谢物在发酵液中积累(或消耗)的速率,分别做出这4株菌在拟稳态下的代谢流量分布图,进而研究育种过程中不同遗传标记的叠加对代谢网络中L-缬氨酸合成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遗传标记的引入使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节点处的流量分配朝着有利于L缬氨酸合成的方向改变。6-磷酸葡萄糖节点处流入EMP途径和HMP途径的流量分配由17.0∶83.0变为24.3∶75.7;丙酮酸节点处流入L-缬氨酸合成途径和其他途径的流量分配由15.8∶842变为76.7∶23.3/L-缬氨酸合成的分支途径上的流量由最初的5.37增大为37.3,乳酸合成途径的流量从11.1最后降为1.16,L-缬氨酸产量由4g/L提高到24.5 g/L。代谢流量分布的变化趋势与L缬氨酸产量的变化趋势是互相吻合的。以2-噻唑丙氨酸抗性突变(2TAr)和L天冬氨酸氧肟酸盐超敏性突变(LAAHss)有效地进行代谢流遗传导向的事实,在代谢流量分析的层面上,证明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和结构类似物超敏性突变是代谢流导向和设计育种的十分有效的手段,代谢流量分析会成为设计育种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