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毒腺外组织甚至卵粒中也存在毒性成分。研究毒腺外的毒素不但可以加深对蜘蛛毒素的了解,而且可以发现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毒素分子。为了探究间斑寇蛛卵粒中低丰度表达的蛋白质类毒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间斑寇蛛卵粒转录组中挖掘出一条编码多肽毒素的基因序列,利用基于3′-RACE和巢式PCR的策略成功克隆并异源表达了该基因。表达的多肽毒素命名为间斑寇蛛卵粒毒素-Ⅵ(Latroeggtoxin-Ⅵ,LETX-Ⅵ)。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表明,LETX-Ⅵ能抑制ND7/23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电流和促进PC12细胞多巴胺的释放,但对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细菌和真菌不显示明显的毒性,说明LETX-Ⅵ是一种哺乳动物特异的神经毒素,在神经生物学研究工具试剂和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火作为一个基础的生态因子, 对森林、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生活史阶段, 也是火后植被更新和恢复的主要途径。植被燃烧产生了烟、热以及与烟相关的一系列火烧信号, 在打破种子休眠, 促进种子萌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将火烧信号分为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 物理信号主要是伴随火烧产生的高温, 化学信号主要包括气态烟以及近年来从烟水中提取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化学物质karrikins和glyceronitrile。该文围绕火烧的基本信息, 火烧信号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火烧信号在实践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别的火烧信号及其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系统总结火烧信号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未来的研究应与烟信号作用机理的探究以及全球变化等方面相结合, 旨在充分发挥火的生态服务功能, 为火的科学管理应用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天然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 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塞罕坝地区3期(1989、2000和2016年)遥感影像进行图像解译, 并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加缓冲区的方法, 计算基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指数; 采取尺度图谱分析在时空尺度下不同植被类型景观尺度效应, 并基于信息熵模型明确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空间幅度。结果表明: 1989—2016年期间, 人工林的快速增长致使草地和天然次生林景观面积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且破碎化现象严重; 草地和天然次生林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 而在时间尺度上则呈现不同的变化; 斑块密度、形状指数以及聚集度指数在时空尺度上均具有较强预测性, 且300 m为最佳尺度阈值。不同天然植被类型在时空尺度下其尺度效应也是不同的, 这不仅与植被类型自身对生态环境响应的差异性有关, 也和研究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筛选最适合钩藤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物碱积累的培养基。[方法]以6种培养基(WPM、1/2MS、MS、White、B5、N6)培育的钩藤幼苗为研究对象,统计各个培养基中钩藤种子的萌发率并记录钩藤幼苗的表型;利用丙酮乙酰混合液法测定钩藤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运用HPLC分别测定钩藤幼苗叶片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结果]WPM培养基培育的钩藤种子萌发率最高,达42%,其余5种培养基的萌发率均低于30%,WPM培养基培育的钩藤幼苗的表型、鲜重和干重均为最优;1/2MS培养基培育的钩藤幼苗积累的光合色素含量最多,除叶绿素b含量与WPM有显著差异外,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与WPM培养基均无显著差异;WPM培养基培育的钩藤幼苗叶片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均最高,是White培养基1.57和1.31倍。[结论]WPM培养基为钩藤种子萌发、生长发育以及生物碱积累的最适培养基,为钩藤优质微繁殖种苗的培育和药用成分的代谢合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促凋亡基因Bax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浸润性强,这与胰腺癌的细胞凋亡异常有密切的关系。Bax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促凋亡基因之一。多数研究认为,Bax在胰腺癌中存在高表达,其表达率从53%到100%不等。有研究认为Bax的表达预示着胰腺癌的良性预后,也有研究发现胰腺癌中Bax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分级分化等有关。Bax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受p53、PERIOD1、P13K/AKT等的调控。Bax表达异常及其突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Bax表达可增强胰腺癌对吉西他滨和5-FU等化疗药物以及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而Bax/Bcl-2的比值可能与胰腺癌放化疗敏感性更相关。提高Bax基因表达、上调Bax活性等针对Bax的靶向治疗已显示出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增强药物抗癌效应的作用。同时,作为最重要的促凋亡蛋白之一,Bax成为评价各种抗胰腺癌药物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胰腺癌中Bax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了解其与胰腺癌的预后和耐药性的关系,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公立医院运行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博弈情况的分析,探讨更为合理、有效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定量数据收集方法、多维细分法、博弈均衡分析法及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 根据公立医院补偿主要利益相关者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服务需方和公立医院的情况,构建和测算出6种补偿模型。结论 结合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情况实施公立医院新型补偿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段,它是将一定容积的球囊放置于主动脉部位,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内部填充氦气,由体表心电图进行自动程序控制,使球囊充盈与排空限定在特定的时限。球囊充气发生在舒张压早期主动脉瓣刚刚关闭时,使主动脉内舒张压增高,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改善心肌供血。球囊排空发生在舒张压末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的瞬间,降低左室射血阻抗,减低心脏的氧耗,使左室的每搏排血量和射血分数增高。但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等,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易出现体位不适而致焦躁不安使IABP不能有效工作,因此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帮助病人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置管期,尤其对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南疆地区刺山柑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多酚类物质含量,并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多酚类物质在不同时期刺山柑不同器官中均有分布,刺山柑不同器官中花蕾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茎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最少;其中5~8月份花蕾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月份的增加而减少,茎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其他器官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与花蕾基本相似。(2)不同时期刺山柑的不同器官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花蕾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且花蕾的抗氧化活性随月份的增加而减弱,茎的抗氧化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典型恶性综合征患者1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因高龄、全身状况差、长期并联合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应用多种其他药物而诱发,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经过停用抗精神病药,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盐酸金刚烷胺片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结论: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可无发热等典型表现,且可出现各系统症状,可能首诊于多个科室,各科临床医师均应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ast cell,MC)及类胰蛋白酶(tryptase)与甲状腺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及其对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和PV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16例甲状腺癌、56例甲状腺腺瘤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C和tryptase及其CD3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对MC和tryptase与MVD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肿瘤中MC的数量和tryptase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而且与肿瘤的类型有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各组甲状腺组织MC数量和tryptase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900,r=0.636,P<0.05)。结论:MC及其分泌的tryptase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因而可促进甲状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