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6年7月18日~8月14日,由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组成新疆两栖爬行动物考察队,对南北疆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野外考察。本次考察共采集标本328号,经鉴定共23种,分隶11属7科,其中两栖纲2科2属4种,爬行纲5科9属19种。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蜥蜴和蛇种的新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12.
段振渊  时磊 《生态科学》2019,38(2):45-50
口宽是动物能够获取食物大小的限制性因素之一。2016年7月至10月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对当地食果动物进行观察记录并采集新鲜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果实, 测量果实的重量和长/短径, 并和食果脊椎动物的口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刺山柑果实的大小对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和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的口宽来说不存在限制(果实大小匹配度指数<0), 吐鲁番沙虎的口宽和刺山柑果实大小最为接近。刺山柑果实长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短径增长速率, 由于上述三种没有口宽限制的物种中, 大耳猬和子午沙鼠有切割和咀嚼食物的能力, 这一异速增长现象可能是吐鲁番沙虎的口宽对刺山柑果实的形状产生了选择压力的结果。研究结果支持刺山柑果实大小和形状与采用吞食方式的食果脊椎动物口宽大小匹配的假说。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采自新疆东北部青河县和奇台县交界处附近"大红山"的新疆岩蜥阿尔泰亚种Laudakia stoliczkanaaltaica(Peters,1971),是在中国的首次记录.该亚种与原记录分布在我国的指名亚种之间的主要区别是:阿尔泰亚种尾3环1节,仅基部2~3节为4环1节;指名亚种尾部为4环1节.标本收藏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昆虫温度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磊 《生物学通报》2006,41(12):16-17
昆虫中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温度感受器,有的种类还能感知红外辐射。介绍了不同类群中温度感受器,包括红外感受器的类型和功能,描述了各种感受器结构,特别是电子显微镜下超微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咬合力作为衡量动物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物捕食、反捕食和争夺配偶的能力。对于蜥蜴类动物而言,头部形态和咬合力大小之间常呈现显著线性关系。通过测量2018年7月采集于新疆霍城县图开沙漠的24号草原蜥(Trapelussanguinolenta)(雌13,雄11)的头部形态指标,并使用薄膜压力测试仪测定咬合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主成分分析、模型拟合及逐步回归4种方法探究草原蜥咬合力的两性差异及其与头部形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蜥头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口宽和下颌长在两性个体间均无显著差异,草原蜥两性个体之间咬合力也没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及赤池信息模型拟合结果均显示,头长、头宽和下颌长是影响草原蜥咬合力的重要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揭示草原蜥的咬合力主要受头宽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草原蜥的咬合力受头部形态大小的影响,但两性个体之间咬合力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头部形态特征未表现出两性差异一致,这可能是草原蜥对灌丛生活的适应,具体而言,是头部大小与运动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叶  余玉群  史军  时磊 《生态学报》2013,33(24):7644-7650
2010年7-8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及直接观察法对天山中部古仁郭楞高山区的盘羊天山亚种采食地和卧息地生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5条沟系的12条样线,测量天山盘羊147个采食地和136个卧息地样方,分析了13类生态因子对天山盘羊采食地和卧息地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山盘羊夏季采食地与卧息地在坡位、坡向、地貌类型、海拔高度、距最近家畜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差异极显著(P < 0.01),植被高度差异显著(P < 0.05),而其它生态因子差异性不显著(P > 0.05);相对卧息地的选择而言,夏季盘羊采食地的选择更偏爱海拔较低,植被高度低,距离道路、居民点和最近家畜距离近的半阴半阳坡,山体中下位的高山草甸缓坡生境。逐步判别分析表明,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植被高度、距家畜距离4个生态因子可以用于判别夏季天山盘羊采食地与卧息地生境,正确区分率达到90.6%。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线法及直接观察法研究天山中部古仁郭楞地区盘羊天山亚种(Ovis ammon karelini)冬季采食地和卧息地的生境分离。2009年12月—2010年1月累计调查5条沟系的12条样线,测量盘羊采食地和卧息地样方分别为120个和114个。记录了样方所在地的海拔、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及距道路距离等13项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天山盘羊冬季采食地与卧息地在植被高度、植被盖度、隐蔽级等生态因子差异不显著(P0.05);在海拔、坡度、坡位、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植物种数和雪深等生态因子差异极显著(P0.01),雪盖、坡向和地貌类型生态因子差异显著(P0.05)。逐步判别分析表明,由5个生态因子变量构成的方程能够区分盘羊冬季采食地与卧息地生境,正确率达到95.1%,按照其贡献值的大小排序依次为:雪深、距道路距离、海拔、坡度和植被高度。研究结果支持盘羊冬季采食地和卧息地之间存在明显的生境分离。  相似文献   
18.
时磊  林宣龙  赵蕙 《动物学杂志》2011,46(1):131-133
2008年8月,在西藏自治区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期间,于察隅县下察隅镇采到2号壁虎科动物标本,经鉴定为云南半叶趾虎(Hemiphyllodactylus yunnanensis),这是该种在西藏自治区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野生动物与航空器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研究机场周边飞行动物对机场动物撞击防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蝙蝠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飞行类哺乳动物,也是严重影响夜间飞机飞行安全的隐患之一,但由于蝙蝠体型较小,发生撞击后往往无法发现相对完整的尸体,多为血液和毛发等,因此物种鉴定比较困难。从库尔勒机场防鸟网采集到一具蝙蝠样本,基于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通过16S rRNA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棕蝠属(Eptesicus)与库尔勒样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1~0.092,属内与库尔勒样本种间差异最大的是南美棕蝠(Eptesicus diminutus),遗传距离为0.092;差异最小的是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遗传距离为0.031。结合形态学分析并通过解剖证实该个体的性腺尚未发育,确定了库尔勒机场挂网蝙蝠物种为大棕蝠。本研究为机场不易辨认或者保存不完整样本的物种鉴定提供方法依据。在确定物种后,了解其生活史特征,有利于机场动物撞击防范工作的精准实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机场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