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反义转基因技术已成功获得整合CAsGnRHpc-antisense基因的转基因鲤鱼,简称AS-sGnRH F0鲤鱼.通过挤压1年龄AS-sGnRH F0鲤鱼的腹部,发现该群体中有精液/无精液个体比例为33/69,与对照组鲤鱼中有精液/无精液个体比例接近1:1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注射鲤鱼垂体抽提物诱导无精液AS-sGnRH F0鲤鱼恢复繁殖功能,获得3尾育性被恢复的AS-sGnRH F0鲤鱼.进一步的解剖观察发现,在无精液AS-sGnRH F0鲤鱼群体中,完全无性腺的AS-sGnRH F0鲤鱼比例约31.3%.根据直观的挤精液和解剖学观察,推测在AS-sGnRH F0鲤鱼群体中,雄鱼:雌鱼:"脂肪型"性腺个体的比例大约为35:45:20%.受精卵发育12 h后,统计A、B、C系AS-sGnRH F0鲤鱼精子的受精率分别为73.94、59.45和64.05%.从A、B、C系杂交后代F1分别随机取样100尾,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0、78.1和87.8%.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补充外源激素可以使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而不育的AS-sGnRH F0鲤鱼恢复具有产生成熟配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2.
通过向盆栽土壤中分别添加茶树修剪叶和无菌水(CK),茶树修剪叶和灭菌短密木霉菌发酵液(BY),茶树修剪叶、短密木霉菌和无菌水(FG),茶树修剪叶、短密木霉菌和灭菌发酵液(BF),研究茶树内生真菌短密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茶树修剪叶的降解作用,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检测土壤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短密木霉菌后能加速茶树修剪叶软化,提高褐化程度;处理60 d后,与CK组相比,FG处理组中茶树修剪叶纤维素降解率增加了18.16%;而BF处理组相对于BY增加了19.02%。FG和BF处理组中促进木质素降解效应较为明显,30~45 d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加快;与CK和BY相比,在处理60 d后木质素降解率分别增加了12.49%和9.61%。处理前期,FG和BF组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质素酶活性要远高于CK和BY;处理后期则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处理60 d后各处理组之间土壤真菌群落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但群落结构较相似。可见,短密木霉菌能促进茶树修剪叶的降解,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3.
84.
为了研究大黄素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细胞耐药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卵巢癌SK-OV3和多药耐药细胞株SKOV3/DDP为研究对象,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SKOV3/DDP细胞的耐药指数和大黄素在无细胞毒浓度下对卵巢癌细胞耐受顺铂(DDP)的逆转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耐药相关基因HIF-1α、STAT1、CK2α、GST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无细胞毒作用浓度的7.8 mg/L和3.9 mg/L大黄素能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对DDP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91倍和1.30倍,与SKOV3比较,SKOV3/DDP细胞的HIF-1α、STAT1、CK2α、GSTP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3.9 mg/L和7.8 mg/L大黄素作用均可下调HIF-1α、CK2α、STAT1 mRNA表达,存在剂量-效应依赖关系。7.8 mg/L大黄素作用可下调GSTP1 mR-NA表达,但3.9 mg/L大黄素作用不明显。7.8 mg/L和3.9 mg/L大黄素联合IC50浓度的DDP时,四个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单独化疗药组作用相比明显下调(P<0.01)。提示无细胞毒浓度的大黄素对卵巢癌细胞耐药逆转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HIF-1α、STAT1、GSTP1、CK2α的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促卵泡素(FSH)对低产期肉用种母鸡在产蛋数量和孵化的影响,寻求较佳的用于提高低产期母鸡产蛋的激素剂量。方法:本试验采用同种激素不同剂量的处理方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产蛋量和孵化情况。结果:注射不同剂量的激素对鸡的产蛋有一定的影响,实验组一的平均产蛋数与对照组接近,其它四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孵化率与健雏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处理对鸡产蛋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大剂量会引起鸡生殖系统萎缩,激素处理对受精卵孵化及雏鸡生长并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6.
87.
为预测入侵植物与其邻近物种间的非协同进化趋势,分别提取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及其近邻种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葛藤(Pueraria lobata)和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的叶片水提液处理幼苗,对薇甘菊及其近邻种的种内、种间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对3种近邻种的化感作用呈现不同趋势(SE=0.50, 0.61,–0.16),但种内存在较强的化感促进作用(SE=0.61),说明其种内化感竞争较弱;葛藤的种内化感促进作用(SE=0.32)弱于薇甘菊,种间的化感促进作用与薇甘菊相似(SE=0.52, 0.50);五爪金龙种内化感促进作用(SE=0.06)弱于薇甘菊和葛藤(SE=0.32),种间促进作用(SE=0.24)弱于薇甘菊(SE=0.61);鸡矢藤的种内、种间化感作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SE=–0.18,–0.07),说明种内、种间化感竞争较强。野外调查表明4种植物分布的频度和多度均表现为薇甘菊葛藤五爪金龙鸡矢藤,这与化感竞争力结果一致。可见,种内与种间化感作用在入侵植物与近邻植物的综合竞争力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为入侵种与近邻种之间的非协同进化趋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8.
西藏吉隆盆地上新世沉积相、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辽阔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质发展历史,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但以往的一些外国学者主要限于冰川、地貌、地质等方面的观察,对于古气候、古地理方面的工作是很有限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西藏的科学考察。曾在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先后两次对青藏高原进行多学科考察。一九七五年中国科学院又组织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在这次考察中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考察的科学工作者,同当地干部和群众结合,第一次  相似文献   
89.
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4周龄的db/db小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作为正常对照的db/m小鼠相比,差异不是很大,随着肥胖的加剧,高血糖、蛋白尿的出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无论从mRNA水平还是从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b.从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来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主要分布于小鼠肾脏的肾小球部分,主要是沿毛细血管袢呈线性分布,其位置与足细胞的位置重叠,足细胞是小鼠肾脏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主要分泌细胞.c.小鼠肾脏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表达水平似乎还与鼠龄相关:虽然变化幅度不是很大,但在周龄较大的小鼠(如20周龄以上),其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上述工作不仅印证了先前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结果,更加明确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同时揭示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分布和变化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采用含EGF的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并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结果: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贴壁生长,表型相对均一,表面标志为CD90、CD44、CD147阳性;而CD34、CD38、CD45、CD14、HLA-DR阴性。体外诱导后可以得到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Rhodopsin呈阳性表达的细胞。结论:从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