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通过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 LPXTG蛋白Lmo0880的基因缺失菌株和回补菌株,探究Lmo0880在细菌生长、细胞感染和宿主感染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lmo0880的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和回补株在生长能力、细胞黏附与侵袭和胞内增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鉴定Lmo0880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宿主中的作用。【结果】缺失lmo0880基因后,单增李斯特菌在生长能力上无明显变化;对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对细胞侵袭能力、胞内增殖能力、小鼠致病力和小鼠组织定殖能力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单增李斯特菌LPXTG蛋白Lmo0880在细胞侵袭、胞内增殖和组织定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核酶作为一种特异性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的遗传操作工具,已在基因治疗和后基因组研究领域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人们正致力于提高核酶在体内的活性,以及寻找新的更有价值的核酶结构。本文就在核酶的设计目标剪切位点的选择促进核酶剪切活性的额外因于用体外筛选方法获得新型核酶、在哺乳动物模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以及核酶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3.
通过拖网法和平板涂布细菌计数法,比较了正常与发病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藻种类组成和异养细菌数量的差异。在四个虾池共观察到浮游藻类31属40种,它们分别属于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蓝藻Cyanophyta、甲藻Pyrr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和黄藻门Xanthophyta,仅二形栅藻和颤藻在四个池内都能观察到。正常池中无论是门类还是种类都超过发病池。正常池中蓝藻的含量分别为6.16%和9.77%,明显低于发病池的18.85%和43.38%。两个正常池浮游藻类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也明显高于发病池,不同池间浮游藻类群落的相似度与对虾发病与否无关。发病虾池水中的总异养菌数比正常虾池中的都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4.
报道了中国锦葵科(Malvaceae)一新记录属——沙稔属(Sidastrum Baker f.),小花沙稔[Sidastrum micranthum (A. St.-Hil.)Fryxell]首次在广东发现。  相似文献   
25.
炉渣与生物炭施加对稻田土壤碳库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州平原稻田为实验区,在2015年早、晚稻秧苗移栽前,对稻田进行施加生物炭、炉渣、生物炭+炉渣(混施)处理,并以不施加处理作为对照。为了了解施加处理的后续效应,于2017年检测早、晚稻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真菌、细菌数量。结果表明:3种施加处理稻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 < 0.05),但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碳(E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施加处理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中真菌和细菌数量,但差异不显著(P > 0.05)。细菌数量与DO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EO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与MB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真菌/细菌比值与真菌数量、D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说明炉渣和生物炭施加处理2年后,仍可提高稻田土壤的碳库稳定性,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26.
厚藤ASR基因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厚藤(Ipomoea pes-caprae(Linn.)Sweet.)cDNA文库的筛选,获得了一个编码厚藤ASR(ABA-stress-ripening)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IpASR。研究结果显示,IpASR编码区全长648 bp,共编码215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为5.42,分子量为24.57 k D。通过在酵母中表达,发现IpASR能够提高转基因酵母的耐盐性及抗氧化能力。进一步以厚藤成年植株及幼苗为材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IpASR基因在厚藤成年植株各组织中广泛表达;高盐、甘露醇胁迫和ABA处理可诱导该基因在厚藤幼苗中的表达。结合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pASR蛋白为核蛋白,推测IpASR基因参与了厚藤生长发育的调控,并可响应ABA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  相似文献   
27.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参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并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作用。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维持是胞嘧啶甲基转移酶、染色质重塑酶、组蛋白修饰因子和去甲基化因子等协同作用的结果,环境胁迫能诱导植物体内DNA甲基化状态改变,进而改变基因表达水平和式样,影响植物的适应性。喜旱莲子草是一种恶性入侵植物,种内遗传多样性很低,主要依靠极强的表型可塑性侵占不同水陆生境。对克隆繁殖的喜旱莲子草个体进行不同时间的淹水处理,并用定量PCR方法检测16个DNA甲基化调控基因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趋势,发现其中13个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且在淹水植株中多数基因在处理前期被强烈诱导上调表达。运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技术对两个在不同水陆条件下明显差异表达基因(Contig942和Contig23336)的上游启动子区甲基化动态进行分析,发现启动子区多个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修饰状态在不同水陆条件下及淹水处理的不同时期呈现快速且可逆的动态变化,可能影响这些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能帮助了解喜旱莲子草表型可塑性变异和适应性发生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孤儿调节因子DegU在介导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宿主感染和高温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以单增李斯特菌参考菌株EGD-e、degU基因缺失菌株ΔdegU和回补菌株CΔdegU为研究材料,通过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凝胶阻滞试验等方法探究DegU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宿主细胞和适应高温的调控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缺失degU后,单增李斯特菌在Caco-2上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在RAW264.7中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在L929中的空斑形成能力也显著降低;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degU基因缺失后引起的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转录水平变化,发现多个重要毒力因子转录水平均显著下调;该试验结果还发现与毒力相关的热应激基因clpE(受CtsR抑制的ATP依赖蛋白水解酶编码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而在43℃高温条件下,clpE转录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通过凝胶阻滞试验结果表明DegU能够与clpE的启动子直接结合。【结论】综上所述,degU基因缺失能够降低单增李斯特菌在宿主感染过程中的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