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我国渤海沿岸的香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 Temminck et Schlegel属鲱形目,鲑鳟亚目,香鱼科,香鱼属,在辽东半岛称“秋生子”,渤海西岸称“海胎鱼”(图1)。 体细长而侧扁,全身被小圆鳞。背鳍一个,无硬刺,鳍条3,9,后方有一个小脂鳍,臀鳍2,14,尾叉形。口大,吻下垂,坚实而厚。幼鱼时上下颌皆具犬齿,等到  相似文献   
22.
紫贻贝在辽宁省沿海养殖已有十多年历史,因其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是劳动人民所喜食的贝类之一。目前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脱落”,特别养殖到商品规格收获之际,由于其个体大,与附着基绳子之间产生空隙,遇到风浪,即成串脱落海底,造成严重损失。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共同协作,研制成珍珠岩泡沫玻璃棒,并于1973年11月到1974年8月  相似文献   
23.
24.
本文对鲮鱼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渔业生产提出了建议。鲮鱼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料。在水温14.6—29.4℃时食欲旺盛。当水中溶氧量0.24—0.65毫克/升时,绝大部分个体停止摄食,而溶氧量在0.99毫克/升以上时,摄食强度很大。见到的最大个体:雌鱼体长595毫米,体重4,100克,10龄;雄鱼体长580毫米,体重3,850克,9龄。鲮鱼能在大王滩水库中自然繁殖。鲮鱼人工繁殖季节以5月初至6月中旬较适宜;催产时水温以22—29℃为好,注射催产剂的效应时间一般为4.5—6小时。见到的性成熟最小个体:郁江鲮鱼雌体长273毫米,体重525克,雄体长275毫米,体重415克;池养鲮鱼雌体长247毫米,体重366克,雄体长235毫米,体重291克。根据群众经验,一般池塘中鲮鱼每亩放养1,000尾,鲮与鲢的放养比例以3∶1较好,以鲮鱼为主体的池塘则每亩放养1,500—2,000尾较好。    相似文献   
25.
斜颌鲴是一种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国黑龙江、长江、珠江流域(伍献文等, 《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目前多数水库里没有斜颌鲴,天然湖泊中也不多见,这是由于斜颌鲴要求特殊的生态条件呢?还是这些水域中没有引种或繁殖保护不力呢?    相似文献   
26.
27.
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又名草虾,是一种体长不足20毫米,体重仅3毫克的小型虾类。通常生活于水草丛间或在水底泥砂上爬行。当水体中溶氧降到3毫克/升以下时,便浮游于表水层。这种虾对盐度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在淡水以及含盐量高达2‰的半咸水中均可大量繁殖,如金州、盘山等地某些矿化度相当高的鱼池中就经常大量发生。 1976年春、夏季节,金州渔场几个鱼池,发生大量草虾并影响鱼类的生活,为了保证教学和生产计划的完成,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对草虾的危害和防治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28.
放养鱼类的回捕率,是衡量水库、湖泊等大水面渔业利用效果的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鱼的产量,也是反映水体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大水面养鱼的回捕率都不高,尤其是大、中型水库,能达到20%以上的不多,大多在10%以下,还有少数不到1%。回捕率低,是水库鱼产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也是水库养鱼成本较高、收益较少的原因。研究和分析回捕率,对于提高大水面养鱼的产量和改进渔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杂色鲍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软体动物,肉味鲜美,可鲜食或制成鲍干,为海产“八珍”之一。鲍壳即中药“石决明”,是我国重要的南药,据《本草纲目》记载,具平肝明目之功效。 杂色鲍产于我国东海、南海一带,主要分布广东的南澳、靖海、南碣、遮浪、宝安、(石匈)州岛、徐闻、海南岛和福建的东山、平潭、漳浦、龙海、晋江、南日岛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