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鼠兔属5个种的分子分类及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甘肃鼠兔、黄河鼠兔、藏鼠兔、高原鼠兔和红耳鼠兔的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并以PAUP程序建立其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鼠兔亚属的4个物种与耗兔亚属的红耳鼠兔存在明显的长度变异(1kb),从而为两亚属的划分提供了新的遗传标记。同时,甘肃鼠兔和黄河鼠兔的遗传分化已达明显的物种级别,因而进一步证实它们均为独立种。在系统树中,黄河鼠兔与高原鼠兔亲缘关系最近,然后是藏鼠兔,最后是甘肃鼠兔与前3种构成一对姊妹群。依据遗传距离计算了分歧年代。两亚属的分歧时间约距今8.8×104ha,相当于中国哺乳动物时代的保德期中期;鼠兔亚属内4种间的分歧发生于约距今(2.5~4.2)×104ha的上新世晚期,相当于榆社期晚期。  相似文献   
72.
本工作以C带、硝酸银染色、对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的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36,核型组成为16(8m+6sm+2t)大染色体+20微小染色体。C带显现于几乎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区,有一对插入型C带位于第6对端着丝粒染色体。一个银染核仁组织区(NORs)位于No.12小染色体。同时以界面铺张——硝酸银染色技术,对黑届锦蛇减数分裂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的结构进行了亚显微观察。发现黑眉锦蛇的SC结构与其他动物的SC相似,是由两股平行的侧线组成,SC组型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组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3.
本工作采用去污剂微铺展——硝酸银染色技术研究熊猴、平顶猴、藏酋猴、恒河猴及其亚种毛耳猴的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SC)核型、SC的结构及其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结果表明这几种动物的SC核型以及SC的发育过程基本一致。SC的形成开始于偶线期,成熟于粗线期,解体于双线期。在减数分裂前期,性染色体轴呈强嗜银性,配对明显落后于常染色体。根据减数分裂前期性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性染色体的配对可分为五种类型。此外,本文还对XY染色体的同源性和侧轴加粗等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动物线粒体DNA多态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16,自引:12,他引:104  
从Nass等(1962)发现线粒体DNA(mtDNA)以来,在mtDNA的结构、组成、复制、转录、基因表达及调控等方面已积累大量的资料(Brown,1983)。人、小鼠、牛、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果蝇和海胆的mtDNA全序列已经清楚。有关  相似文献   
75.
作者以去污剂铺展——硝酸银染色技术,对家蚕普斑限性及虎斑限性品系雌蚕的联会复合体进行亚显微观察分析,未发现品系有异形ZW;但在品系中发现ZW呈现明显的末端不对称性。联会复合体分析表明该品系的ZW两侧线的相对长度相差达5.2%,较长的侧线为Z染色体,较短的侧线是断裂后的W染色体和第Ⅳ连锁群带有Ze片染的相互转座。ZW-SC在晚粗线期开始分离,较其他SC分离显著提前。这可能与易位导致ZW的不同源区段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76.
玉米联会复合体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莫兵  施立明 《遗传学报》1990,17(2):81-85
以改进的去污剂微铺展技术制备玉米联会复合体标本,硝酸银染色,以光镜和电镜作相继观察。结果表明,三倍体玉米配对时除形成三价体和出现同源转换及双联会复合体外,还出现单价体和非同源配对。本文列出了玉米的SC核型,并对联会复合体侧轴加厚的数目、分布形式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7.
遗传多样性及其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近年来国际社会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现状及其评价;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保存等。其中遗传多样性,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的遗传多样性可能是问题的核心。本文仅就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若干问题,结合我们的工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8.
赤麂的核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哺乳动物中,赤麂Muntiacus muntjak vaginalis(Boddaert)是迄今已知染色体最少的动物。其核型的特点是:(1)染色体数目少;(2)染色体特别大,确切地说特别长;(3)每对染色体都有明显个体性,用常规染色方法就可以清晰无误地一一加以区分。因此,对于实验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细胞生物学和辐射细胞遗传学工作,赤麂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较为理想的新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79.
西南地区地方品种猪血液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实验采用水平板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滇南小耳猪、迪庆藏猪、明光小耳猪、福贡猪、越南野猪和贵州从江香猪共20个个体共计42个基因座位的蛋白质多态性,发现其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大部分相似,只有Tf、Hp、EsD、Amy-1、CEs和6PGD等六个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座位百分比和平均杂合度分别为P=0.0714,H=0.051。用UPGMA法分别对由基因频率所计算的标准遗传距离和欧氏几何距离 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从江香猪和其他几个云南猪品种(系)的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80.
辐射引起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 已有很多的报告,相比之下,射线诱发人减数分 裂染色体畸变的报告却非常少。生殖细胞对电 离辐射作用是很敏感的,研究射线对生殖细胞 的损伤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人攀丸组织 来源困难,所以限制了对这个问题的深人探讨。 我们采用精液染色体分析技术研究男性不育的 病因时,曾先后发现了两例由射线引起的男性 不育病例。一例X射线引起的男性不育病例已 经报道【,’, 本文报告的是放射性艳诱发的一例 男性减数分裂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