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9篇
  3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压力、萃取时间、温度及CO2流量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总黄酮提取率和含量为指标,系统的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40~60目原料,80%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时间:1.5 h;萃取压力:30.0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10 kg·h-1;分离压力: 5.8 MPa;分离温度: 40℃。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总黄酮的提取率2.09%,含量5.42%,工艺具有提取率高,纯度高的特点,为规模化生产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2.
豆豉是一种以黄豆或黑豆为原料经过制曲和微生物发酵阶段最终形成的传统发酵食品。在发酵阶段的后期,乳酸对豆豉的风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传统曲霉型豆豉中产乳酸的菌株进行富集、分离和筛选,从中获得1株产乳酸较高的菌株,随后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片球菌属(Pediococcus lolii)。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培养基的氮源、碳源进行优化,用正交试验对其无机盐离子的浓度进行优化,以产乳酸量为基准,得到其最佳发酵培养基:10%的葡萄糖为碳源,9%的牛肉粉为氮源,无机盐离子的最佳浓度分别为:柠檬酸氢钠1%、乙酸钠1%、硫酸镁0.05%、硫酸锰0.05%、磷酸氢二钾1%,最终乳酸产量提高了9.1倍。本实验为豆豉发酵过程中制作良好风味的豆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甘草根茎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了甘草根茎乙醇提取物对5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和2种真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根茎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非常敏感,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不敏感,80%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MIC范围为0.156~0.312 mg·mL-1,而10%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MIC范围为0.625~1.250 mg·mL-1,表明甘草根茎抗菌活性成分在高浓度乙醇中溶解度较大,为临床上应用甘草根茎醇提物作为抗菌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新型甜味剂--赤藓糖醇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土壤、酿造食品、花粉等样品中分离赤藓糖醇产生菌的方法,分离得到约300株耐高渗酵母,其中有3株菌产赤藓糖醇,2608在葡萄糖培养液中可产赤藓糖醇32mg/ml。  相似文献   
45.
抗辐射菌中DNA损伤修复主要基因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美星  屠振力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3):374-378,F0003
抗辐射红色球菌对电离辐射具有很高的放射线抵抗性,该菌具有惊人的DNA的二条链切断的修复能力,由辐射等引起的切断损伤DNA在几至十几小时内能高效正确地进行完全修复。在对切断的双链DNA进行修复时,除了大肠杆菌等生物在切断的双链DNA修复时出现的蛋白质以外,还有该菌所特有的修复蛋白质也参与修复。本文对该菌所特有的DNA二条链的切断损伤修复的主要基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从2010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84,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和常规组(n=66,常规放疗治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3年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与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损伤、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1、2、3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以及GTV的食管鳞癌患者三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疗,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临床科室胰岛素贮存的现状,为胰岛素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47个临床科室胰岛素贮存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72.3%存放位置不正确,68%未分类存放,63.8%存放处无明显高危药物标识,0.02%无开启时间/有效期标识。结论医院应重视胰岛素的贮存管理,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正确贮存胰岛素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干旱区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自然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降水与固沙植物耗水之间的制约关系。通过扩展经典生态位理论的内涵,用数学抽象的方法定义植物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为其水分最适生态位点与现实生态位的贴近度,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固沙植物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生态位适宜度过程模拟方法。依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有关计算与数值模拟,所做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柠条与油嵩混播为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种植方式,密度为5000株/hm^2时其水分生态位适宜度最高,林木覆盖率也最大。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有限降水限制和沙地土壤水分亏缺胁迫下油篙和柠条对水分的竞争行为,混播下的生态位适宜度变化及稳定共存格局形成的机理。该结果为干旱区人工林的营建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9.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是指分化细胞重编程恢复到类似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等潜能的一类细胞。基因编辑是对基因组特定位点进行的遗传操作,可方便快捷地实现靶向遗传修饰。随着重编程效率提高和安全性等的完善,对患者来源的i PSCs进行基因编辑、校正致病突变并用于细胞治疗正成为转化医学研究的热点。该文在简单介绍基因编辑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基于i PSCs的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重组人GM—CSF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带β-Galactosidase基因标记的非融合蛋白基因转移载体pBlueBac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基因成功地插入病毒AcNPV的基因组中.hGM-CSF基因在感染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培养细胞Sf9中得到表达,感染后的Sf9细胞培养液能刺激人骨髓细胞在体外形成典型的集落,表达水平可达2.7×1055CFU/ml。以hGM-CSF单抗所作的WesternBlotting表明,表达的hGM-CSF对是3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产物,分子量分别约为15kd,18kd和20k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