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在0℃左右很易失活。这是它不同于兔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一个特性。这种冷失活可被底物保护,提高溶液中酶蛋白的浓度可降低其失活程度。现有的结果表明,这一失活是不可逆的,且不伴随有亚基的解离或整个分子结构的松散;但用1-苯胺萘-8-磺酸作萤光探剂和用5,5'-二硫-二(2-硝基苯甲酸)与巯基反应可探测到酶分子在低温诱导下发生了比较小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从2010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84,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和常规组(n=66,常规放疗治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3年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3年生存情况与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食管损伤、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1、2、3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病变长度、病变部位以及GTV的食管鳞癌患者三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放疗,可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年龄≥70岁、病变长度≥50 mm、病变部位为胸下段、GTV≥40 cm~3均是三维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沙门氏菌分离株致病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采集经分离鉴定的55株鸡源沙门氏菌,应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通过小鼠致病试验检测致病性。结果显示,所检测的质粒毒力基因spvR、spvA、spvB、spvC、spvD,检出率均在60%以上;所检测的毒力岛毒力基因invH、sipA、sipB、sopA、sopD、avrA、hilA、iacP、prgK、ssaB、ssaQ、sifA、sseL、ssrA、ttrB、mgtC、misL、rmbA、rhuM、sugR、orf319、siiD、siiE、spi4H、sopB和pipC中,ttrB检出率最高,为92.73%,sifA检出率最低,为5.45%。55株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致病性,致死率为20%~100%;随机测定其中10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4×10~7~3.18×10~8CFU/mL,毒力基因检出数量越多的分离株,其LD_(50)值越小,毒力越强。本研究结果揭示,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株普遍携带毒力基因,其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呈现正相关,为深入研究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放置LNG-IUS,同时服用米非司酮,每月1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仅放置LNG-IUS。观察两组疗程结束后、放置LNG-IUS后1、3、5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月经期、月经量、月经间期出血时间、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1.3%和2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伤联合架桥模型,为研究脊髓损伤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伤模型,然后取大鼠前肢正中神经,并于半横断伤两端行正中神经架桥术。术后4周,左心室灌注固定取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FAP、RECA、NF-200;另一部分动物行单宁酸-氯化铁灌注;观察移植物内有无血管、血管内有无血流、血管与周边神经纤维的关系。结果:外周神经架桥后4周,移植正中神经贴合于脊髓背侧1/2。移植神经内有RECA阳性的血管存在,而且有血流可以到达移植物内部,且神经纤维(NF-200阳性)与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关系紧密。结论:大鼠脊髓半横断伤联合正中神经架桥术后,由宿主可以向移植物内长入新生血管,血管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存活及生长。本模型为较好的外周神经移植的存活模型,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集全国各地红曲霉制品中的红曲霉资源,经分离获278株红曲霉菌株。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菌株发酵液中莫纳可林K(Monacolin K)和桔霉素含量,筛选获1株Monacolin K产量较高、桔霉素含量较低的红曲霉菌株编号为M-22。依据形态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参照红曲霉属分类检索表,鉴定M-22菌株为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通过摇瓶发酵对温度、初始pH、碳源、氮源、碳氮比(C/N)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M-22菌株摇瓶发酵产Monacolin K适宜条件为发酵温度26℃、初始pH 5.0、转速160 r/min,甘油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碳氮比(C/N)为5:1,Monacolin K产量显著提高,最高为107.16 mg/L。以优化的发酵条件对M-22菌株进行5 L发酵罐发酵,发酵液中Monacolin K产量最高为189.83 mg/L,桔霉素含量32.53μg/L,红曲色素色价为16.38 U/m L。  相似文献   
17.
黄芪为常用大宗中药材,传统用药部位为根。药材采挖后,地上茎叶通常被丢弃,造成巨大浪费。为黄芪茎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优化了黄芪茎叶中总皂苷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以总皂苷为响应因子,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PB-CCD设计优选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30∶1,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总皂苷得率在2.04%左右。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黄芪茎叶总皂苷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与总皂苷质量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观察给人们以复杂的群落更稳定的直观印象, 但数学模型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一“悖论”使得复杂性-稳定性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长期的热点。本文对这一领域的数学模型研究进行简要综述。首先对这一论题进行概念剖析, 然后将各类模型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 前者即群落矩阵法, 后者包括相互作用矩阵法、复杂网络数值模拟法和食物网构件动力学法。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群落构建方法和稳定性判断标准, 探求各物种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实现共存的。总体而言, 在随机构建的群落模型中, 多样性和连接度的增长不利于系统稳定; 而在更接近真实自然群落的模型中, 相互作用方式、网络拓扑结构、相互作用强度分布等方面的机制提供了稳定效应, 按此组织的生态网络可达到很高的复杂度。然而, 复杂性-稳定性的研究还远未结束, 当前的模型仍不足以反映自然群落中的复杂相互作用, 稳定性的概念也有待拓展。对这一议题的深入研究在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管理实践方面都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压力、萃取时间、温度及CO2流量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总黄酮提取率和含量为指标,系统的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40~60目原料,80%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时间:1.5 h;萃取压力:30.0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10 kg·h-1;分离压力: 5.8 MPa;分离温度: 40℃。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总黄酮的提取率2.09%,含量5.42%,工艺具有提取率高,纯度高的特点,为规模化生产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云南特色柑橘属西双版纳曼赛龙柚、元江绿皮冰糖橙、德宏青柠的果皮精油成分及抗肿瘤活性。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西双版纳曼赛龙柚、元江绿皮冰糖橙、德宏青柠果皮的精油,通过GC-MS开展定性定量成分分析,并通过MTT法开展果皮精油抑制肿瘤增殖研究。结果表明:德宏青柠果皮精油提取率最高、元江绿皮冰糖橙果皮精油次之、西双版纳曼赛龙柚果皮精油最低; 从西双版纳曼赛龙柚、元江绿皮冰糖橙、德宏青柠的果皮精油中分别鉴定出24种、11种、13种成分,月桂烯、萜品烯是三种精油的共有成分。西双版纳曼赛龙柚和元江绿皮冰糖橙的果皮精油中都含有β-蒎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柠檬烯、α-松油醇,以及重要香料成分乙酸二甲基苄基原酯和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其中西双版纳曼赛龙柚精油中柠檬烯含量高达72.097%,德宏青柠精油中含有活性成分柠檬醛。三种精油对胃癌细胞MKN-45、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三种特色柑橘属植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