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一、试验方法供试土壤为潮褐土,排灌条件良好.土壤有机质、含氮量属中等偏低,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属中等水平,速效钾为低水平、pH7.6.常年冬小麦产量每亩300公斤左右. 试验区深耕20厘米,1991年10月20日播种,品种为鲁麦1号,每亩追越冬肥尿素10公斤,返青期追磷酸二铵20公斤,冬前浇越冬水,春季浇返青水及灌浆水各1次,6月6日田间测产,6月8日收割.  相似文献   
422.
念珠菌作为共生菌定植于机体黏膜表面,一般情况下并不引起感染,但当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或微生态失衡等状况时,可引发口咽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等黏膜感染。对于念珠菌黏膜感染的治疗,虽然抗菌药物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宿主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黏膜上皮细胞作为抵御念珠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念珠菌—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3.
甘薯切块直播栽培成功后,我们又经多次试验,摸索出有关增产的一些影响因素,为完善这一技术提供依据。 适宜的播种期 1992年的试验表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覆膜处理比裸地深5厘米地温平均高2—3℃,即地温已高于15℃,具备了生根发芽的温度,在此期播种,均能安全生长。在此期内,播种越早,增产效果越大。 切块数量对出苗率的影响 将每千克薯种切成40、60、80块,按规程播种,结果表明,各种切块数对出苗率无明显差别。从节省种薯量着想,以每千克薯种切80块为佳。  相似文献   
424.
(1)将253只大白鼠分成16批,4批为对照組,其余12批以1000伦琴X-射綫整体照射,分別在照射后1/4,1,2,12及24小时将动物砍头杀死。我們将Gulland,Jordan和Threlfall的方法加以改良,提取了大白鼠胸腺和脾脏中的DNA。所提取得到的DNA經过实驗鉴定,証明是接近于天然状态的。并测定了DNA的紫外吸收光譜,特性粘数和电位滴定曲綫,以观察X-射綫整体照射对大白鼠胸腺及脾脏中DNA的二級結构的破坏作用。(2)測定了对照組和照射組的大白鼠胸腺和脾脏中DNA的克原子磷消光系数[ε(P)]及DNA溶液加碱后在259mμ处紫外吸收增高的百分率(△E%)。照射后ε(P)无明显的变化,而△E%;則有明显的变化。对照組动物胸腺DNA △E%的平均值为31.6±0.8,脾脏DNA △E%的平均值为32.2±0.5。照射后1/4小时至2小时內,胸腺DNA的△E%为27.7—29.4,脾脏DNA为24.9—28.9。照射后12小时和24小时导致△E%值进一步的降低。△E%值的降低表明了DNA分子中氫鍵受到了破坏。(3)对照組大白鼠胸腺DNA的特性粘数[η]为50—52,脾脏DNA的特性粘数为48—52。經1000伦琴X-射綫照射后,1/4,1和2小时胸腺DNA的[η]平均值分別为40.5,36.5和38.0;脾脏DNA則为35.5,39.0和38.5。照射后12和24小时脾脏DNA的[η]进一步下降(胸腺未做)。特性粘数的降低表明了DNA分子的变性或降解。(4)用电位滴定法測定了对照組和照射組的大白鼠胸腺及脾脏中DNA的电位滴定曲线。照射后1/4,1和2小时的正向滴定曲綫向逆向滴定曲綫靠攏,而且基本上是一致的。照射后12小时的脾脏DNA的正向滴定曲綫进一步向逆向滴定曲綫靠攏(胸腺未做)。从电位滴定曲綫証明了X-射綫对大白鼠体內胸腺和脾脏中的DNA的氫鍵有破坏作用。(5)大白鼠經1000伦琴X-射綫照射后,在1/4,1及2小时,胸腺和脾脏中DNA的△E%值,特性粘数和电位滴定曲綫均有明显的变化,証明了大白鼠整体致死剂量照射时,射綫对胸腺和脾脏中DNA的二級結构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25.
为探究云南伤科用毒性药材黄草乌(Radix Aconitum Vilmoriniani)栽培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来自10个不同栽培基地黄草乌样品的叶绿体基因组展开测序,经过对测序数据的组装、注释,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展开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10个栽培品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5 744~155 937 bp,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分别为86 363~86 548 bp、16 921~17 007 bp,反向重复区大小为26 170~26 236 bp,均注释到131个基因。(2)序列鉴定出60~73个SSR位点,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10个栽培品叶绿体基因组显示出一定的扩张,并在其中发现了trnK-UUU-trnQ-UUG等变异热点区域。(3)基于2个数据集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JS-1-4、QJ-1-2、LX-1-3、LJ-3-2与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亲缘关系较近;LQ-1-3、GJ-1-3、NL-1-3、DC-2-2和滇南草乌(A.austroyunnan...  相似文献   
426.
本新种的典型特征为表膜较薄但不弯曲,无表膜下颗粒;区别于该属其它种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多个大核(5.4±1.4);背触毛6列,在第3-4列之间具有一些额外散在的背触毛.口围由42.3±2.2片小膜组成;额、腹、横、尾棘毛恒为8553结构;本新种的形态发生结果与该属其它种类相同,6列新背触毛原基分别来源于背部的3列老背触毛和腹部的老右缘棘毛,在第3及第4列新背触毛列之间可见新出现并散在的几根背触毛.  相似文献   
427.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现代文明而来的各种富裕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病、糖尿病和癌症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的消费观念已从单纯的吃饱吃好向防病治病方向转变。生物活性肽具有涉及神经、激素和免疫调节、抗血栓、抗高血压、抗胆固醇、抗细菌病毒、抗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氮素吸收关系和矿质运输、促生长、调节食品风味、口味、硬度等多种生理功能,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新宠儿。简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特点、生理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28.
采用添加GLA前体物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利用液体发酵技术对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进行诱导,研究其产生γ-亚麻酸的最佳发酵条件,检测γ-亚麻酸的含量及收率。结果表明:辅酶A以前体物的形式,诱导少根根霉发酵向有利于γ-亚麻酸产生的方向进行,从而提高了γ-亚麻酸的含量;而ATP则以能量供给体的形式,极大地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最终确定了发酵法生产γ-亚麻酸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29.
随着数字化医疗设备如CT、MR、DSA、DR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大量采用,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数据正在里海量增长,现有的存储、图像处理及管理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医学图像库的出现,给医学图像库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开放、集成、高性能和智能化。它们渗透到网络自身、网络服务和网络应用的各个层次。基于医院现有影像数据系统,建立网络应用环境,来满足医学图像库发展的需要,为解决数字医学图像库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条很好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430.
2010年5月8日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采集到小地兔(Pygeretmus pumilio)1只,为该地的首次纪录。本文对其形态特征及生境进行了描述。这一发现对研究该区域啮齿类动物系统发育与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