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251.
为探究根肿菌胁迫对菘蓝生物碱及其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该研究对根肿菌侵染后0、7、14、21 d的菘蓝进行病情形态分级、组织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接菌后0、7、14、21 d菘蓝根部分别发展为0级、1级、3级、5级的肿根,并且7 d是皮层入侵的关键时间点。(2)接种根肿菌14 d后,菘蓝叶内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并随着接菌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代谢组学一共检测到161种生物碱,其中吲哚类生物碱数量较多; 与未接菌相比,菘蓝接菌后7、14、21 d分别存在16种、17种、39种差异代谢物且各组差异代谢物多富集在生物碱和氨基酸代谢通路。(4)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未接菌相比,菘蓝接菌后7、14、21 d分别存在2 439个、256个、6 437个差异表达基因,这3组共同富集到11个生物碱相关的代谢通路; 与未接菌相比,接菌后7、14、21 d有9个基因(编码4种酶THS、TAT、YUCCA、ALDH)表达量均上升。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芸薹根肿菌与菘蓝之间的互作机制,探究了芸薹根肿菌对吲哚生物碱合成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影响,为后期菘蓝根肿病抗性基因及生物碱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2.
根系在凋落物层生长对凋落叶分解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系向凋落物层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普遍现象,研究根系存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福建三明市楠木和格氏栲林进行1年的凋落叶分解试验,设置有根处理和无根处理(对照),研究根系生长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解360 d后,有根处理楠木和格氏栲凋落叶干...  相似文献   
253.
多细胞网络分析是一种可用于分析细胞空间结构的方法。器官的功能是由组成它们的细胞决定的,细胞空间排列赋予了器官更高层面的功能。目前关于植物细胞的空间排列结构是如何影响器官的机理仍然知之甚少。通过对植株进行3D扫描提取细胞网络模型用于多细胞网络分析,可深入揭示植物发育机制,并为人工合成植物多细胞系统提供参考。本文回顾了多细胞模型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多细胞网络分析的流程,并阐述了多细胞网络分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发展与应用。此外,本文还对植物多细胞网络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4.
目的:调查研究黔中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弄清该地区木本药用植物多样性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摸清贵州省木本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查询的研究方法,以西秀区木本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组成、受危状况以及空间分布等特征.结果:该地区木本药用植物共563种,隶属103科280属....  相似文献   
255.
王琳清  程俊源  施巾帼 《遗传》1980,2(6):39-39
小麦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是探讨小麦高 产的又一新途径。选育恢复力高农艺性状优良的恢复 系是配制强优势杂种组合的关键。丰富的恢复源又是 选育优良恢复系的基础。因此,我们把恢复源的发现 列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内容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56.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围缘完全外展时为虫体最宽处;伸缩泡一个,较大,位于口围唇下方及口前庭的左侧。胞质均匀而透明,无脂肪滴存在,游泳体呈圆柱形。细胞表面横纹从口围唇到反口纤毛环为74—78条,自反口纤毛环到帚胚为18—24条。大核呈大幅度盘绕的长肠状,两端高度弯曲,纵贯于细胞内。蛋白银制片后表膜下纤维系特征为:虫体纵向纤维稀疏而粗壮,37—42条,似灯笼状;口围盘纤维呈典型的倾斜态分布,并呈放射状排列。第三咽膜(P3)在近口末端处呈明显的分离态,可视为该物种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医院肠球菌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的现状。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检出的190株肠球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粪肠球菌(46.3%)分离率下降;屎肠球菌(33.2%)、鹑鸡肠球菌(13.7%)分离率增加。耐药株检出率屎肠球菌为85.1%,粪肠球菌为75.0%,鹑鸡肠球菌为70.2%。青霉素和呋喃妥因对粪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有一定的疗效,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是治疗肠球菌引起感染的最佳选择。结论肠球菌已成为引起临床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它的天然耐药和多重耐药的特性使得临床可选治疗药物范围狭窄。应防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58.
施秀珍  王建青  黄志群  贺纪正 《生态学报》2022,42(15):6092-610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森林树种多样性增加能够显著提高森林生产力,关于树种多样性如何影响地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土壤微生物及其介导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这一视角出发,综述了树种多样性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总体来说,树种多样性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生物量和多样性,是预测病原性真菌和菌根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重要生物因子。树种多样性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强森林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并提高土壤磷周转速率及有效磷含量。关于树种多样性对森林土壤氮循环的影响需考虑多样性假说和质量比假说的相对贡献。今后应加强树种多样性对多个营养级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关注树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功能的影响;加强学科交叉,引入微生物种群动态模型和气候模型等模型预测方法,研究树种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机制,以期促进地上植物多样性与地下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应对未来全球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59.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 baicalin,BA)联合氟康唑( fluconazole,FLC)对白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C. albicans)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棋盘法考察BA联合FLC对白念珠菌浮游菌与生物膜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FI?CI);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lbicans SC5314)的杀菌作用;以XTT减低法和干重法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代谢及生物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以水?烃法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细胞表面疏水性( 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和CSH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与氟康唑联用抗白念珠菌浮游菌的FICI介于0.28~0.75之间,对生物膜的FICI介于0.16~0.5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SEM和CLSM在生物膜结构上验证了两药的协同效果;两药联合可降低生物膜表面疏水性,以及使ALS1、ALS3、EAP1、SUN41和CSH1分别下调6%、51%、24%、13%和39%。结论黄芩苷具有协同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  相似文献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