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地黄绒毡层二型性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黄的花药绒毡层具二型性,来源于初生壁细胞的p-绒毡层,细胞较小,为分泌型绒毡层,在小孢子阶段产生乌氏体,于两细胞花粉阶段解体,来源于药隔的c-绒毡层细胞较大,解体的时间早于p-绒毡层,不同药室的c-绒毡层解体的起始时间不一致,可始于小孢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或小孢子阶段,其径向壁面向药室的壁也较早地开始解体,细胞质碎片与细胞器流入药室,分散在小孢子之间,较早解体的c-绒毡层细胞不产生原乌氏体与乌  相似文献   
12.
早老素(Presenilin,PS)是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基因,在外周组织和脑内均有表达。早老素行使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是r-分泌酶的活性基团,还参与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本综述旨在对早老素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ND-1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实现对大肠癌细胞的靶向成像。方法采用共价偶联方法,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NHS)为缩合剂,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摩尔比例的单克隆抗体ND-1和游离量子点QD605进行条件优化,制备偶联产物ND-1-QD605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扫描技术对ND-1-QD605进行光学特性表征,并检测其抗光漂白能力;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D-1-QD605对大肠癌细胞的靶向结合能力。结果在量子点QD605与单克隆抗体ND-1摩尔比1:40条件下,可实现二者的高效偶联;荧光光谱分析显示ND-1-QD605保留了游离量子点QD605优良的荧光特性;在激发光照射1h内,ND-1-QD605荧光强度未发生明显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该探针能够与表达有相应抗原LEA的人大肠癌CCL187细胞特异性结合,呈现高灵敏度、特异性荧光成像。结论制备的单克隆抗体ND-1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具有大肠癌细胞靶向成像能力,有望为大肠癌的体内靶向成像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甜椒花药绒毡层的二型性及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甜椒(Capsicum annuum L.)中,靠近花粉中部的绒毡层自药隔产生,由较大的细胞组成,而花药外部区域的其余的绒毡层细胞较小,来自于初生壁层,前者的细胞具有大液泡和较大的细胞核,甲基绿-派罗宁和汞-溴酚蓝染色反应较后者弱,在造孢组织时期,二者液泡内都含有较大的球形的酸性磷酸酶颗粒,在以后的发育中,这种颗粒消失,在减数分裂时期,两种绒毡层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活动增强,来自药隔的绒毡层积累了更多的DNA,绒毡层在解体时酸性磷本酶活性很高,两种不同的绒毡层退化过程相似,在全部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内无淀粉粒。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生殖讲座(五):被子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瑾 《生物学通报》1996,31(7):28-30
自交不亲和性广泛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同形花与异型花均存在自交不亲和性。受精的障碍可发生在花粉萌发、花粉管进入柱头、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及进入胚囊中等不同阶段和部位。不亲和性由孢子体系统或配子体系统控制。用转基因技术研究发现甘蓝的SLG启动子能控制配子体型和孢子体型的表达。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的S基因产物具有核酸酶的活性,能选择性地破坏不亲和花粉管的RNA。本文简介了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及自支不亲和性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生殖讲座(七):——被子植物胚胎发生及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瑾 《生物学通报》1996,31(9):29-31
简述了被子植物胚胎发生及发育的基本过程及近年来的某些研究进展,介绍了合子形成,原胚,胚的分化成熟阶段的基本特征,胚柄的分化发育,胚柄细胞的特点及胚柄的功能等,还介绍了胚胎发生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近年来取得较快进展的贮藏蛋白的合成,在植物发育中的变化及基因表达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多元化的细胞生物学PBL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国际上广泛认同和有效的医学课程模式,它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因素,使学生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习惯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特点的PBL教学模式,它是包括病例模式、微型病例模式、核心问题模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文章从教学框架构建、教材及病例编写、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和探讨,为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方瑾 《生物学通报》1996,31(8):28-30
简要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在被子植物双受精中有关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进展。在被子植物的胚囊中,助细胞吸引花粉管进入胚囊,促进花粉管释放内容物,使精子达到受精的靶区。配子以细胞融合的方式进行精卵结合,雄性细胞质在某些种中不进入卵中而在某些种中精子细胞质进入印中。讨论了雄性细胞质传递与细胞质遗传的关系。介绍了精子二型性现象、倾向受精和精卵识别研究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9.
蕨精子生活力保存的初步研究方瑾,周云龙,刘宁,陈令静(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蕨类植物配子体独立生活,精子易大量获取,但蕨类精子多在离开配子体后很短一段时间内有运动能力,停止运动后不久死亡解体。因此以精子为目的的研究需要探索保存精子生活...  相似文献   
20.
蕨游动精子的扫描电镜观察周云龙,刘宁,方瑾,杜圣兵,陈令静(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蕨(Pterldiumaquilinumvar,latiuscuIum)属蕨科,蕨属。将其成熟孢子用5%砍氯酸钠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