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兔抗人催乳素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催乳索受体单克隆抗体对文昌鱼神经系统、哈氏窝和其它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催乳素免疫活性细胞及催乳素受体定位在文昌鱼脑泡、神经管、哈氏窝、轮器、内柱、消化管和性腺(卵巢和精巢),表明催乳素在文昌鱼有广泛分布,并且从进化观点来看,证明催乳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古老激素。双重免疫染色进一步揭示催乳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共存于同一卵母细胞胞膜和胞质以及精巢中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和Sertoli细胞。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文昌鱼脑泡和哈氏窝以及其它组织能够合成和分泌催乳素,表明像脊椎动物一样,催乳素可能参与调节文昌鱼体内代谢和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性腺发育,提示文昌鱼可能出现原始的脑泡-哈氏窝(催乳素)-靶细胞调控轴的雏形。本研究为文昌鱼哈氏窝内分泌学以及催乳素的起源与演化提供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GnRH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抗哺乳动物GnRH抗体研究了GnRH免疫活性细胞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分布。APA免疫染色法证明了哺乳动物GnRH免疫活性结构分布在文昌鱼端脑前端和靠近中脑的背部,中脑中部,神经管和哈氏窝中。GnRH-ir胞体有多种类型,一种是大脑胞体,可见在端脑和中脑,另一种为中等和小型胞体,这些胞体聚集在中脑中部(相当于鱼类下丘脑)以及端脑。长的念珠状GnRH-ir神经纤维从端脑腹外侧面延伸  相似文献   
13.
前文(方永强等,1981)探讨了罗非鱼脑垂体促性腺细胞的生理活动与雌鱼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对比注射LRH-A后2、4和10小时对促性腺细胞的影响。根据促性腺细胞核的形态和细胞质中分泌颗粒数量的变化,以及DNA、RNA、酸碱性蛋白和酸碱性磷酸酶等一系列反应,初步阐明了LRH-A的作用机制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代谢变化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较详细观察了LRH-A对垂体促性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目的在于从亚细胞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用链霉亲合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treptAvidin Biotin peroxidaseComplex ,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兔抗人神经肽Y与兔抗人 β 内啡肽抗体对鲻鱼肠道不同部位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 ,这两种神经肽的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不同程度地分布在鲻鱼前肠前段和后段、中肠和后肠。神经肽Y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多样 ,大多数属开放型细胞 ,具有胞质突起 ,少数为封闭型细胞 ,阳性细胞一般出现在肠褶的中部和近端部。β 内啡肽免疫活性细胞则几乎为封闭型细胞 ,且定位在肠褶基部。神经肽Y主要分布在前肠前段和后段 ,分布密度分别为 18.7个细胞 mm2 和 2 6 .3个细胞 mm2 ,而在中肠和后肠仅少量分布 ( <5 .5个细胞 mm2 )。β 内啡肽的分布密度在后肠最高 ,达 31.5个细胞 mm2 ,其次从前肠前段至中肠顺序递减。还讨论了这两种神经肽在鲻鱼肠道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鲻鱼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鲻鱼早期卵子发生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联会丝复合体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网状期卵原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生发泡和胸质的超微结构特点。在联会丝复合体期,生发泡内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丝复合体中央出现重组节,胞质中不同发育类型的核仁样及其相关线粒体的分布及其数量可作为划分鲻鱼早期卵子发生各个时期的依据。另外,首次观察到靠近膜细胞有一种不规则形细胞,推测是分泌成熟抑制肽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外应用鲎变形细胞提取物(或称溶解物,简称鲎试剂)于医药、卫生和食品等行业检测内毒素和致热原(Jorgensen 1973;Weary,1980),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国内某些单位已开始研制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昌鱼LH—RH的初步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永强  王龙 《动物学报》1989,35(3):339-340
作者(1984)曾报道文昌鱼的轮器哈氏窝匀浆中含有类似脊椎动物的促性腺激素。在此基础上,我们用 Sephadex G-25 柱层析法,从文昌鱼头部匀浆中初步地分离到 LH-RH 的活性物质,这种物质同样有促使幼体黑眶蟾蜍睾丸发育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echeri Gray)取自厦门同安琼头海区。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取自郊区,当年生,体重 3.6—5.1克。  相似文献   
18.
光照周期对文昌鱼生殖细胞发生和性腺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永强  梁萍 《动物学报》1989,35(4):438-439
厦门文昌鱼性腺发育,因季节和生态因子的不同,呈明显的年周期变化(方永强等,1989)。然而,光照周期对文昌鱼性腺发育有何影响,迄今仍缺乏了解(Guraya,1983)。为此,本文分三组不同光照周期的实验,结果发现光照可影响文昌鱼生殖细胞发生和性腺生长。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取自厦门琼头海区。本实验在1987年12月至1988年2月,分三组不同光照周期:第一组 8L(light)—16D(dark)(光照 8小时,黑暗16小时),第二组12L—  相似文献   
19.
芳香化酶活性发现在脊椎动物脑、脑垂体和性腺中,但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组织特异性定位尚无可利用资料。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首次发现芳香化酶活性组织特异性定位在幼年和性腺发育不同时期雌、雄文昌鱼神经系统(脑和脊髓)、轮器、哈氏窝和性腺中。芳香化酶蛋白和转录物在前脑、中脑、脊髓、轮器和哈氏窝十分丰富,而后脑、早期卵巢和精巢不够丰富;没有芳香化酶表达的部位是哈氏窝另两种细胞(不规则形细胞和带纤毛粘液细胞)以及成熟卵巢和精巢;芳香化酶免疫活性物质分布在胞质,核为阴性。芳香化酶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哈氏窝和性腺的分布模式与低等脊椎动物中的分布模式极为类似,尤其是芳香化酶在脑内调节哈氏窝分泌活动的神经内分泌中枢表达,并形成类似脊椎动物的文昌鱼原始的脑-芳香化酶调节系统。这些结果有力地证明,文昌鱼脑和哈氏窝高水平的芳香化酶活性像在其它脊椎动物中一样,对局部介导睾酮芳香化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还可能影响脑-芳香化酶系统参与调节哈氏窝的分泌活动[动物学报49(6):800~806,2003]。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发现,神经肽Y(NPY)和β-内啡肽(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出现在端脑前部和中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后脑,NPY样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文昌鱼脑的各部分与神经元交错呈网状密集分布。神经管的背面与中部均可观察到NP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阳性纤维。β-Ep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定位在中脑前部和中部以及神经管,且分布范围明显小于NPY。文昌鱼哈氏窝也有NPY和β-Ep样免疫阳性物质分布。这些结果表明,NPY和β-Ep可能作为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像鱼类那样,参与调节文昌鱼哈氏窝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这为文昌鱼脑-哈氏窝复合体的密切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