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平卧川牛漆甾酮是紫背金盘中的主要植物蜕皮甾类 ,在筋骨草属植物中普遍存在。试验结果表明 ,用 5 0mg L平卧川牛漆甾酮处理小菜蛾卵 ,其孵化受到抑制 ,总孵化率为 94.7% ,显著低于对照的 1 0 0 %孵化。平卧川牛漆甾酮对幼虫具有弱的毒杀活性和良好的拒食活性 ,且与浓度相关。小菜蛾的生长发育也受平卧川牛漆甾酮的影响。用高于 5 0mg L浓度处理幼虫 ,其生长受抑及蛾的产卵量下降 ,而较低浓度处理则有利于幼虫生长 ,卵量提高。这种双重作用可能是由于平卧川牛漆甾酮的激素活性和拒食活性的作用结果 ,后者导致昆虫营养不良。处理幼虫后 ,试虫的化蛹和羽化受阻。小菜蛾对平卧川牛漆甾酮比 2 0 羟基蜕皮酮更敏感。  相似文献   
632.
 探讨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下 ,粘着斑激酶 (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蛋白激酶 B(PKB)蛋白水平的影响 .利用构建、转染 FAK反义质粒来特异性降低 SMMC- 772 1细胞的FAK含量 ,及用 Western杂交的方法来检测 PKB的蛋白含量 .文献报道 TNF- α能够激活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而使 PKB发生磷酸化 .但是至于 TNF-α对 PKB蛋白水平的影响目前并无报道 .研究发现 ,当用 wortmannin特异性抑制 PI3K活性后可以显著降低 PKB的蛋白含量 .提示PI3K对维持 PKB的基础蛋白水平是必需的 .但是 TNF- α本身对 PKB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 .而当用不同浓度的 TNF- α和 wortmannin处理 SMMC- 772 1细胞时 ,发现 PKB的蛋白含量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提示 TNF-α可能除了通过 PI3K外 ,还可能通过另一条途径来下调PKB的表达 .而当用 FAK反义质粒转染 SMMC- 772 1细胞后 (FAK下降了 60 % ) ,发现在当用不同浓度的 TNF- α处理的情况下 ,FAK反义质粒转染株 AS- 772 1细胞的 PKB含量降低为对照的70 % ;而在用 TNF-α和 wortmannin处理的情况下 ,下降为对照的 40 %~ 60 % .TNF-α能够通过PI3K及另一未知途径来影响 PKB的蛋白水平 .而 FAK在 TNF- α作用下能够不通过 PI3K来影响PKB的蛋白水平 .  相似文献   
633.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的新技术。在存在印迹分子的条件下,通过模板聚合可以构造出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可作为用于生物物质的监测、分析、分离与纯化等的基质。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  相似文献   
634.
耐高温酵母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酒精发酵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 38 1个自然样品中筛选得到 2株耐高温酵母THFY 4和THFY 1 6。THFY 4能够在51℃ ,含 30 %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 ;THFY 1 6能够在 45℃ ,30 %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经初步鉴定 ,THFY 4为克鲁维属酵母 ,THFY 1 6为酵母属酵母。进一步的 37℃发酵实验证明 ,THFY 4在静置条件下的发酵性能很差 ,发酵 60h只能从 2 0 %的葡萄糖产生 4 88% (v v)的酒精 ;而THFY 1 6在相同的条件下从 2 0 %的葡萄糖中产生 1 1 44%  相似文献   
635.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甲醇萃取物柱层析活性馏分DM6和拟青霉(Paeecilomyces sp.)菌株X1甲醇萃取物柱层析活性馏分X1M5对菜粉蝶Pieris rapae(L.)4龄幼虫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作用,处理后24h选择性AFC50分别为5.8652mg/mL和3.5239mg/mL,非选择性AFC50分别为9.0095mg/mL和14.0234mg/mL。饲喂法、注射法、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DM6和X1M5对菜粉蝶4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其中注射法处理后72h,DM6和X1M5对菜粉蝶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0.1846μg/头和0.6784μg/头。DM6和X1M5以5.0mg/mL饲喂法处理菜粉蝶3龄幼虫后,试虫生长发育受到强烈的抑制作用,发育抑制率分别为73.34%和63.30%。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拟青霉菌杀虫活性成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36.
在秦岭链霉菌(Streptomyces qinlingensis sp. nov.)的菌种改良中, 应用原生质体再生并结合物理化学诱变能够得到产量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菌株。筛选实验表明:秦岭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R-72、诱变菌株NTG-1和H30-7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均提高了20%以上, 并且连续培养10代, 其遗传性状均比较稳定。进一步的生测实验表明菌株R-72、NTG-1和H30-7对5种病原细菌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相比原始菌株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37.
STN7和STN8蛋白激酶分别参与了LHCⅡ蛋白和PSⅡ核心蛋白的磷酸化.作者用折叠识别的方法建立了拟南芥蛋白激酶STN7和STN8核心结构域的三维结构,同时结合其他生物信息学方法对STN7和STN8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选择特异位点合成多肽,并制备抗体.结果表明STN7和STN8蛋白激酶活性区域的电荷和形状互补性决定了两者作用底物蛋白的差异,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分别制备得到了STN7特异抗体和STN8特异抗体,证实结构预测的正确.  相似文献   
638.
目的:研究从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凤眼莲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并对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浸提法提取凤眼莲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5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40,总黄酮提取率4.30%;超声波法提取凤眼莲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5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40、超声功率320W,提取率5.09%;凤眼莲总黄酮清除.OH的能力比甘露醇强,而清除.O2-的能力低于Vc。结论:超声波法是提取黄酮类物质较为理想的途径,凤眼莲总黄酮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39.
抗氧化性被认为是细胞朊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研究显示它的抗氧化性主要与朊蛋白序列中的八肽重复区有关.但是迄今为止它的抗氧化机制仍旧不清楚.我们构建表达了野生型朊蛋白(PrP-PG5)和它的不同八肽重复区突变体0(PrP-PG0),9(PrP-PG9)和12(PrP-PGl2).各种原核表达突变体蛋白在H202氧化后出现分子量的增加,并可导致羰基产生.MTT和细胞计数实验显示表达各种突变体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表达野生型朊蛋白(PrP—PG5)的细胞.细胞内ROS检测发现表达各种突变体的细胞内ROS水平明显高于表达野生型朊蛋白(PrP-PG5)的细胞.此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显示表达野生型朊蛋白(PrP-PG5)的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高于表达各种突变体的细胞.H2O2处理细胞后,转染突变体的细胞总的羰基产物数量明显高于转染野生型朊蛋白(PrP-PG5)的细胞,而表达突变体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的细胞较表达野生型朊蛋白(PrP-PG5)的细胞对氧化物质的抵抗性明显减弱.这些结果提示,具有正确八肽重复区数目对于朊蛋白(PrP)的抗氧化作用起关键作用,PrP的抗氧功能的丢失可能参与家族性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40.
60Co-γ射线辐照孤挺花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不同剂量(5 Gy、10 Gy、15 Gy、2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3年生孤挺花鳞茎,并设置对照组,对其成活率及幼苗性状进行田间观测。结果表明:成活率、叶长、叶宽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不同辐照剂量下的植株叶片做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5 Gy剂量辐照下,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