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毛百合繁殖生物学研究——Ⅰ 毛百合的自然生长与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产于东北地区的毛百合进行了自然状况下的生长与繁殖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的生境下毛百合的生长发育有三种类型,即生长旺盛类型;可完成生活史,但生长受到一定限制类型;不能完成生活史,只能营养生长类型。 在毛百合完成其生活史的转化中光是一个重要限制因子。在全光的46.6%的生境中毛百合尚能大部向成株转化,并开花结果完成生活史,而在相对光照为15.6%的林下,毛百合转化为成株的概率很少。 由于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毛百合具有两种繁殖对策,一是在全光下或不低于相对光照的46%的生境下,有性与无性繁殖同时进行;而在低于相对光照的15%以下时,除个别光强处外,毛百合主要以鳞茎繁殖和生长,一旦林地受干扰后,则马上开花结实,营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42.
三倍体牡丹的细胞遗传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为传统的著名花卉和中药材。初步估计,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了约300多个品种。 有关牡丹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主要有Dark。Sax,Stebbins等人的工作。但至今,在已研究过的芍药属的各个种中,除Haga在P.japonica的野生种群中发现了一株三倍  相似文献   
43.
由于福氏痢疾杆菌4型菌株极易发生变异,故对此研究尚无一致结果,其抗原成分亦未完全阐明。最早Boyd提出型抗原的消失变异,Ewing又提出群抗原的形体变异,Fukumi报告此型菌株有5个亚型,安齐博则认为5个亚型中有4个亚型实际是一个,这是由于在变异过程中,群抗原“4”的时隐时现。Seeliger首次提出了4型菌的型抗原是复合体,方纲和冯振南证实了复合体的存在,并指出有三种抗原成分。我们在鉴定地方菌株时发现,初分  相似文献   
44.
方三阳 《生态学报》1982,2(2):147-150
在小兴安岭原始林内和采伐迹地上,发现以下几种球蚜: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Vall.),落叶松绿球蚜(Sacchiphanles viridis Ratz.)、落叶松红瘿球蚜(S. rosegallis Liet Tsai)、冷杉球蚜(Aphrastasia pectinatae Chol.) 以及红松球蚜(Pineus cembraepinilcoreanus Zhang et Fang),它们在林内分布和大量发生,其原因除了针叶树种类和树木  相似文献   
45.
46.
47.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迅速分诊与急救方法。方法:参照5级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和急诊危重病降阶梯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20例急诊治疗昏迷患者进行规范化分诊、急救护理,回顾性分析其诊疗效果。结果:120例昏迷患者有90例(75.00%)治愈出院,17例(14.17%)因病情平稳转至相关科室进行治疗,13例(10.83%)病死,急诊治疗总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9.17%和10.83%。结论:分诊和急救处置的规范化对患者治愈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8.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含玉  方怒放  史志华 《生态学报》2016,36(13):3960-3968
为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后,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利用1999—2013年SPOT VGT NDVI 1km/10d分辨率数据,采用最大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偏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1999—2013年年最大NDVI的平均值为0.31,NDVI较高的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南部,而西北部植被覆盖度较低;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地区NDVI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年最大NDVI的变化斜率为0.0099;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生长季的植被状况均呈现良性发展趋势;1998—2013年间,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呈现不显著的"冷湿化"特征;NDVI年际(及生长季和季节)变化与降雨和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在月时间尺度上,呈显著的相关性,并且月NDVI与当月降雨量的相关性要强于与当月温度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对温度的响应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期,而对降雨的响应无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9.
金钟藤(Decalobanthus boisianus)是林业有害植物, 其暴发生长和扩散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以海南岛48个金钟藤典型分布群落为研究对象, 用方差比率法和贡献定律法探究群落的稳定性; 用χ 2统计量、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和Dice指数分析金钟藤与伴生物种的种间联结关系; 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系数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研究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态位特征, 以期为金钟藤生物防治的植物物种筛选提供借鉴。结果表明: (1)金钟藤所在48个群落共有156种伴生植物, 其中大戟科、茜草科、桑科、无患子科和樟科植物占优势; (2)群落中优势物种呈正联结关系, 植物种类累积倒数百分比与累积相对频度交点坐标为(44.53, 55.47), 远离稳定交点坐标(20, 80), 说明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 (3)金钟藤与芳槁润楠(Machilus suaveolens)、黄椿木姜子(Litsea variabilis)、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显脉杜英(Elaeocarpus dubius)、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和银柴(Aporusa dioica)都紧密关联, 说明金钟藤与这些物种的资源利用方式较相似; (4)金钟藤的生态位宽度最大, 与伴生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 但伴生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较低。金钟藤的入侵导致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 并与伴生物种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因此, 建议在金钟藤已入侵的群落中大量栽种芳槁润楠、黄椿木姜子、显脉杜英、鸭脚木和银柴, 以遏制其蔓延; 大量栽种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九节(Psychotria rubra)和肉实树(Sarcosperma laurinum)用于金钟藤入侵群落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5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入侵我国多个地区,逐渐形成地理种群。在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frugiperd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fMNPV)生物农药的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同地理来源的宿主对SfMNPV的敏感性和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显著影响了SfMNPV的生产效率。为解析其敏感性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首先对云南德宏、广东广州、广西钦州、西藏林芝4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基因型进行了鉴定,采用生物测定法测试SfMNPV对4龄幼虫的口服毒力,然后,通过向幼虫体内注射草地贪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ions,BVs)的方式,越过口服感染中肠的过程,分析敏感性差异发生的阶段。最后比较了高敏感和低敏感种群中肠肠液pH,并基于16S rDNA测序测定了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广西种群属于纯合玉米型,其余种群为带有水稻型COI标记的杂合玉米型。广西种群对SfMNPV的口服敏感性最低,西藏种群的敏感性最高,但两者注射BV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示病毒敏感性差异发生在口服感染阶段。广西种群中肠pH略低于西藏种群,并且较于西藏种群,广西种群相肠道乳杆菌Lactobacillus丰度高。本文结果表明,肠道微环境的差异可能是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对SfMNPV口服敏感性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