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7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家属自愿的原则将41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胎龄介于34周-36周之间的近足月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气管插管率、上机时间、存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后无论临床表现还是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药后6小时,治疗组PaO2及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中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参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上机时间(nCPAP、nIPPV、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患儿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近足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尽早明确诊断并在发病早期给予PS替代治疗,可提高此类患儿的生存率及预后,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有机污染物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三丁基锡(TBT)和2,3,7,8.四氯二苯并二嗯英(TCDD)因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伤害而受到重视.本实验以模式生物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为研究对象,利用microarray技术筛选了在上述3种污染物下分别暴露24h后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并在geneontology功能注释的基础上,通过富集分析考察了这些基因涉及的主要功能,其中许多功能和多细胞生物中的报道相一致.随后,以TCDD中富集功能注释的基因为核心,通过CLR算法构建了TCDD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依照功能将其划分为2个亚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了TCDD在四膜虫中的作用机制模型.结果显示,四膜虫具有成为在基因组水平研究毒物作用机制的单细胞生物模型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了解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浙南地区6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4.17:1。青壮年多发(54.83%).老年人次之(35.48%),冬春季发病率与夏秋季相似。起病急,以乏力、纳差、皮肤眼白黄染为主要表现.其次可有发热、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症状及肝区叩痛、肝脾肿大、腹部压痛等体征。肝功能损害明显,可有凝血功能、甲胎蛋白的改变。尤其老年组ALT、TBiL升高显著.白蛋白下降明显。经治疗后。ALT复常较TBiL快,老年组TBiL复常时间长。出院前末次ALT均正常。TBiL仍偏高27例(43.55%),以老年组居多(74.07%)。结论浙南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老年戊型肝炎患者黄疸发生率高。程度深,消退慢,低蛋白血症多见,更易发生淤胆。  相似文献   
124.
在 83K 和 160K 两个温度下,通过激发波长对荧光发射谱的影响研究了光系统II中核心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用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核心复合物的发射谱的最大发射峰值不变,用 480、489、495 和 507nm 的光分别激发核心复合物,其光谱最大峰值处的荧光强度随不同激发波长下β-胡萝卜素分子的吸收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长波长区域光谱的变化依赖于首先被激发的色素分子。所以,激发波长的不同影响着核心复合物中能量传递的途径。通过高斯解析,分析出核心复合物中至少存在有 7组叶绿素a组分,它们是Chla660,Chla670,Chla680,Chla682,Chla684,Chla687和Chla690。  相似文献   
125.
不同粒度羧甲基壳聚糖基复合抗菌剂抑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增加固体制剂的水溶性以及考查研磨后其抗菌性能的变化,制备了低银含量和低噻苯咪唑含量的羧甲基壳聚糖银噻苯咪唑(Ag—CMCTS-TBZ)复合抗菌剂,通过研磨和粒度分级将其分成C1(150—74μm)、C2(74—45m)和C3(-45μm)三种制剂,采用粒度分析、紫外、红外光谱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低含量银、噻苯咪唑的Ag—C/VICIS—TB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溶解度都大于0.4%,其0.2%(w/v)的抗菌水溶液中的表观粒度在13—250nm之间;但在研磨分级之后,三种制剂中分子间的络合或者氢键键合状况发生了变化,而且导致其抗菌性能发生改变;其中C1对E.coli和S.aureus有较强的抑制,而其抑制A.niger的能力较弱;C3抗菌活性最低,对E.coli,S.aureus,C.albicans和A.niger的MIC值皆〉1000mg/L;Q的抗菌效果则介于其间。  相似文献   
126.
LeWRKY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番茄LeWRKY1 cDNA(Genbank登录号为FJ654265)全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的蛋白的定位和功能。同时利用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了JA(jasmonic acid)或SA(salicylic acid)刺激时LeWRKY1在野生型番茄和番茄JA不敏感突变体jail(JASMONATE-INSENSITIVE1)及番茄JA生物合成突变体spr2(prosystemin-mediated responses2)中的表达情况。LeWRKY1 cDNA序列全长1 740 bp,阅读框1 083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eWRKY1含有1个WRKY结构域和1个C_2H_2型锌指结构。LeWRKY1可能是一种定位于细胞核的DNA结合蛋白,并可能具有转录调控、信号传导功能。表达分析推测LeWRKY1的表达是JA依赖而非SA依赖性的,且LeWRKY1的表达不依赖于生物体内JA的从头合成。  相似文献   
127.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登海9号及掖丹22两个玉米品种的幼苗中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变化。根据这些生理指标在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的变化规律,探求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的抗盐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提高,玉米幼苗中SOD、POD及CAT活性均有增加;当盐胁迫浓度达到60mol/L时,两玉米品种的SOD活性均达到最高,然后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SOD活性逐渐降低;当盐胁迫浓度达到40mol/L时,两玉米品种的POD活性均达到最高,然后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POD活性逐渐降低;当盐胁迫浓度达到40mol/L时,掖丹22的CAT活性达到最高,当盐胁迫浓度达到60mol/L时,登海9号的CAT活性达到最高,然后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CAT活性逐渐降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提高,玉米幼苗叶片中的MDA含量均有增加,当浓度大于40mol/L时,增加幅度加大。  相似文献   
128.
差异蛋白质组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蛋白质组表达谱的比较,揭示细胞生理或病理状态的进程与本质,发现具有关键作用的蛋白。近年来,家蚕差异蛋白质组学发展迅速且涉及面广,已然成为家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对差异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在家蚕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29.
构建重组人IL-18-EGF肿瘤靶向分子双顺反子原核表达系统,研究重组人IL-18-EGF融合蛋白对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影响。构建重组人IL-18-EGF原核双顺反子表达系统pET28a(+)-proIL-18-EGF-Caspase-4/BL21,重组蛋白经纯化后,作用于NK细胞,应用CCK-8法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NK细胞的增殖情况和IFN-γ的分泌量。Cy3荧光标记IL-18-EGF检测融合蛋白与肿瘤细胞表面EGFR的结合情况。IL-18-EGF与NK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取培养上清液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IL-18-EGF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重组人IL-18-EGF能加快NK细胞的增殖,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IL-18-EGF能与肿瘤细胞表面EGFR特异性结合;细胞划痕实验中,重组人IL-18-EGF组空白区域的抗填充能力高于对照组;Transwell小室实验中,12,24,48 h时IL-18-EGF组细胞穿膜数分别为94.6±2.9、101.8±4.0和116.2±4.5,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分别为128.6±8.5、133.0±7.5和138.8±5.4)(P〈0.05)。以上结果表明,IL-18-EGF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可能作为辅助药物运用于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0.
以1B/1R类K型不育系K3314A及其保持系3314B,非1B/1R类K型不育系732A及其保持系732B,YS温敏雄性不育小麦A3017为材料,提取不同温度处理下各时期小穗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对AY914051和AY660990两个目标基因进行半定量PCR和电泳分析,测定其在小麦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以分析其与这几种不育系的育性相关关系,探讨这几种不育小麦败育的关键发育时期。结果表明,除AY914051基因在2种保持系3314B和732B中表达量变化不大之外,其它均有明显差异;2个目标基因与这几种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有关,但与育性相关程度不同,不育系两个目的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变化影响程度明显大于保持系。由实验结果推测,1B/1R类K型不育系、非1B/1R类K型不育系和YS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败育关键时期为单核期或单核期至二核期之间;温度差异可能会导致YS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相关基因表达时期错位,错位后的表达差异积累可能最终导致其败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