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73篇
  1976年   68篇
  1975年   90篇
  1974年   45篇
  1973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稻田蜘蛛的田间消长 1976年我们在本院农场及汉阳县汉乐大队调查了未施过农药的早、中、晚稻田内的蜘蛛  相似文献   
32.
双斑萤叶甲研究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几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下几县,普遍发生一种甲虫,主要以成虫为害玉米花丝、高梁、谷子花药,影响作物授粉。它还咬食上述作物刚灌浆的嫩粒,造成籽粒破碎。同时为害豆类、马铃薯、蔬菜、白麻及向日葵等多种作物。据阳原县统计,1976年发生面积达8万多亩。据群众反映,此虫发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年不为害庄稼,自1964年发现为害谷子,故称为“谷罗子”,它的发生程度与8月份降水量有密切关系,降水量愈少,发生程度愈重。在同一地区,旱坡地一般重于水浇地和盐碱地。 此虫经过鉴定为双斑萤叶甲,学名是 Mono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 双斑萤叶甲在我国分布极广,现已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江苏、  相似文献   
33.
1975年我们合成了DDT的类似物——三氯杀虫酯(代号7504)。室内药效试验结果,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的LD50为4.89—5.89微克/头(DDT为50微克/头);用残膜法处理家蝇KT30为23分44秒(DDT为60分)。处理后的残膜室内放置60天,处理家蝇KT30为48分26秒(DDT为95分5秒)。1977年7—8月份进行了扩大药效试验。在住户和畜舍内以2克/米2药量作滞留喷洒,对蚊、蝇成虫的药效可维持一个月左右。 “7504”在生物体内容易降解。家蝇试验SR值为15.8(DDT为2.2)。以DDT作对比,用含相同药量100ppm的鸡饲料,任其自由取食15天后,分析DDT在鸡体内的累积量为495.5ppm;而“7504”在鸡体内则没有发现。以1000ppm的“7504”喂15天后,在胸肌及肝内仅有微量存在,脂肪内未发现,而粪便内则达167ppm。如用胶囊每天强迫饲喂2克,7天后肝脏内含0.5ppm。脂肪内未发现。粪便内达625ppm。“7504”与鸡肝匀浆,在37℃条件下培育10分钟,可降解85%以上,培育20分钟有97%被降解。  相似文献   
34.
35.
粘虫在朝阳地区同全国各地一样,是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时更是颗粒无收。为了消灭粘虫危害,保证作物丰产丰收,就必须揭示粘虫发生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冶”的战略方针,才能真正解决粘虫的危害问题,才能使农业昆虫的研究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36.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改造自然界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我国古代科学文化。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7.
刺槐尺蠖是陕西省眉县地区刺槐林的主要害虫。经初步调查,其寄主植物包括林木、农作物和果树等34种,其中刺槐、苹果和梨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结茧蛹在土中过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羽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盛期,末期于4月中旬。成虫雌雄异型。雄蛾有翅善飞,有趋光性。雌蛾无翅,仅能缓慢爬行。雌蛾一般羽化、交尾和产卵一日内完成。卵多产于一年生枝梢端部阴面,卵粒排列成行,数行或数十行成一卵块,卵块平均有卵462粒。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飘荡扩散的习性。幼虫为害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下树。 根据此虫生物学特性,以地面喷、撒六六六粉消灭成虫效果最好,幼虫幼龄阶段实行树上喷六六六粉也是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8.
我站于1963年曾报道,新疆有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urg)]分布,但小地老虎在新疆的发生情况,尚未见有其他资料。我国各地小地老虎几乎都以春季发生量最大,为害也最重,其他各代数量很少,而我区小地老虎成虫仅见于秋季,春季从未发现过,这一特殊现象,对于研究小地老虎的迁飞、越冬、越夏、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特将我站在墨玉城郊对小地老  相似文献   
39.
我区商丘县郭村公社邓桥大队,于1974年首先开始引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虫,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了总结群众经验,弄清胡蜂在商丘地区的发生规律,使之为农业生产服务,1975年商丘地区农林科学研究所、虞城县农林科学研究所和郭村公社邓桥大队科研站共同协作开展了胡蜂发生规律及利用的研究。我们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办法,在全区掀起了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虫的群众运动。截至1975年10月底,据初步统计,全区八  相似文献   
40.
马尾松毛虫性引诱外激素活性组分的柱层析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温沉淀,去除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粗提油的非活性杂质,将所得的活性上清油分别用葡聚糖凝胶柱和硅胶柱进行柱层析。用触角电位(EAG)技术和林间生物测定方法鉴定柱层析馏份的活性,同时对这些馏份进行了硅胶薄层层析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系统可能是多组分的,最少包括两种成份,其一极性较强,另一则较弱。前者可能具有醇的功能团,因为粗提油皂化后,无论是EAG检测或是林间生物测定都证明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