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甄翌  康文星 《生态学报》2008,28(11):5401-5409
改进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提出了可转移生态足迹、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和根生态赤字/盈余的概念。改进模型减小了由于贸易因素而导致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的偏差。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区域承受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压力的真实情况,而可转移生态足迹对本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旅游目的地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由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与旅游者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组成。通过研究根生态赤字/盈余来判断旅游发展的规模是否处于合理状态。以张家界市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市2006年居民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190.05万hm^2,旅游者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为22.10万hm^2,生态赤字为94.45万hm^2,根生态盈余为7.62万hm^2,反映出2006年张家界旅游发展规模合理。  相似文献   
22.
辣椒种子的超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辣椒种子含水量(MC)降至5%以下,能显著提高抗老化劣变的能力。在同等老化处理(50C15d)后,对照种子(MC=7.5%)发芽势已大幅度下降,而超干种子(MC=4.1%~1.4%)的发芽势与未老化种子相同。超干种子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同等老化条件下的对照种子,而丙二醛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种子。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超干种子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良好。  相似文献   
23.
采用角叉菜胶和消痔灵制备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研究茅莓提取物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取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茅莓水提物高(5.0 g/kg)、低剂量组(2.5 g/kg)、茅莓醇提物高(5.0 g/kg)、低剂量组(2.5 g/kg),各组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前列腺湿重、指数及病理组织检查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茅莓能抑制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前列腺腺体增重(P<0.05),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损伤(P<0.05),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4.
广州市农作物系统与大气的CO2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广州市各种农作物系统与大气CO2交换.分析了各种农作物系统净生产力吸收CO2的能力和碳汇功能大小.结果表明:2005年广州市8种农作物系统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 4 032 366t·a-1,其土壤CO2排放3981753t·a-1,吸收大于排放,对大气CO2而言,整个农作物系统是一个弱的碳汇;水稻、甘蔗、木薯和果用瓜4种连作或高杆作物系统每年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量大于土壤CO2的排放量,系统具有较大的碳汇功能,花生、大豆、花卉和蔬菜4种矮杆作物系统每年作物净生产力吸收CO2量小于土壤CO2的排放量,系统起着碳源作用;果实或经济产量生长在地上部分的作物其单位面积吸收CO2能力比果实(块根)生长在地下的作物大;除花生在生育期间生物量吸收CO2量少于同期土壤排放以外,其余7种作物在生育期间生物量吸收CO2的量大于同期土壤排放,大多数农作物在生育期间具有碳汇功能,在撂荒期才体现碳源作用.  相似文献   
25.
朱毅  张大均 《人类学学报》2010,29(3):282-292
人类关注公正, 非人灵长类也表现出公正行为。本文先以现有研究资料为基础, 以理毛为例分析后认为, 非人灵长类关注投入—收益的对称性, 说明它们可能具备不公正规避这一心理特质; 关于非人灵长类公正行为的实验也表明, 它们不仅比较自身的投入—收益对称性, 而且能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与其它个体相比。有实验得出期望假设和挫折效应能更好地解释被试的行为, 本文认为, 这些实验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是研究者未充分考虑"投入"对被试行为的影响。文章在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三点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播散性念珠菌病是一种致命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发病率逐年增多,报道1例以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为首发表现,伴有肺及脑受累的播散性念珠菌病,并文献复习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皮肤受累临床表现。方法患者女,37岁。因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6个月余就诊。有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史,口服强的松及他克莫司2a余。取患者皮损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皮损组织、脓液、血、痰、尿、粪、脑脊液进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并文献检索统计播散性念珠菌病皮肤受累患者临床特点。结果皮损组织病理见假菌丝,皮损组织、脓液、痰、尿、粪标本直接涂片均见假菌丝并培养出白念珠菌,CT显示肺受累,诊断为播散性念珠菌病,予抗真菌治疗,患者皮损愈合及肺部病灶部分吸收,但因自行停药,最终出现颅内播散。结论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播散性念珠菌病临床罕见,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皮损的组织病理及微生物检查,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防止出现系统性播散,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索大鼠主动脉原代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大鼠主动脉,直接贴壁于培养皿中,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细胞。结果:约24小时组织块边缘有游离的新生细胞长出,7天即融合成片。消化传代后细胞呈短梭形或三角形,单层生长,铺路石状,Ⅷ因子表达阳性,呈指数增殖。冻存后复苏细胞活性均超过90%。结论:用贴壁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冻存细胞存活率高,为体外研究提供了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人群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及愈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55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愈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及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70.90%,观察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5.45%)(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早,局部组织修复速度快,对于体质较差、年龄大的老年患者,该术式是延长预期寿命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9.
广州市十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规律,在广泛收集资料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广州10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在108.35~151.85 t C·hm-2,其中乔木层碳密度在10.85~48.86 t C·hm-2,0~60 cm土壤层在87.74~99.01 t C·hm-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大气流向植被层的碳流量为4.41~9.15 t C·hm-2·a-1,植被层流向土壤层的碳流量为0.74~2.06 t C·hm-2·a-1,土壤层流向大气层的碳流量为3.94~5.42 t C·hm-2·a-1,即系统从大气净吸收碳在0.47~4.97 t C·hm-2·a-1之间.各种林分的净系统生产力不同,阔叶林大于针叶林,混交林大于纯林,天然次生林大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30.
《生物技术评论》(CriticalReviewinBiotechnology)该刊是美国著名的出版公司———CRC出版有限责任股份公司出版的系列期刊之一 ,原名为CRCCriticalReviewinBiotechnology ,是 1983年创刊的。该刊为季刊 ,每年 1卷 ,每卷末期附带全年作者索引和主题索引。该刊收录的文章涉及生物技术的各个领域 ,包括与食品和饮料工业、燃料生产、化学及制药业、废物处置以及其它与社会、环境和经济领域密切相关的从发酵技术到遗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的技术。该刊刊登世界不同地区的技术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