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本文对照研究了3种环境和4种介质对三叶虫萤卵孵化的影响。环境设置包括模拟野外环境、常温黑暗及低温处理3种,室内恒温25℃条件下不同的介质分为灭菌土、苔藓和灭菌土、湿纱布和灭菌土、野外介质4种。研究发现,附着有厚实灭菌土的苔藓和有一定的遮蔽物是三叶虫萤卵孵化的有利环境因素,孵化率最高,达到100%;将卵置于15℃的低温环境中时,卵的孵化时间大约延迟一个月,但并不影响其孵化率;黑暗的环境对卵的孵化基本没影响。实验表明,厚实的土壤是虫卵抵抗外界不利天气的基础,对稳定虫卵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遮蔽物环境避免了自然强光、恶劣天气、人为践踏、重物冲击等外界不利因素造成的卵孵化失败;光照对卵的孵化基本没影响,但低温会延缓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Bub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细胞系MHCC97-H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Bub1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ub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Bub1能够成功下调Bub1的表达;下调Bub1后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细胞的凋亡比例升高(P0.05),细胞发生S期阻滞。结论:Bub1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下调Bub1的表达后能够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  相似文献   
73.
NONO(non-POU-domain-containing octamer binding protein)是一种多功能的核蛋白质,作为人类剪切蛋白家族的一员,NONO参与多种生物学事件,如基因转录调控、前体RNA剪接、DNA解螺旋和配对、缺陷RNA核滞留、DNA损伤的修复以及肿瘤发生等过程。尽管NONO参与胞内多种生物过程,但目前,针对NONO生物功能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其相关的临床研究更少。本文就NONO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4.
冀中拗陷早第三纪孢粉组合及地质时代讨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对700余口井的30000余块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近年来地层研究最新成果,对冀中拗陷早第三纪孢粉化石群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十个组合带和十二个组合亚带,使之与精细地层研究工作相适应,从而更有地服务于生产实践和深入地进行地区地质分析。在参考构造,沉积、古气候、海平面变化,以及其它门类化石资料的基础上,对孢粉化石群产层的地质时代属性,以及下第三系内部的几条重要年代地层界线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对我国范围内其它区域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首次在“阶”的层次上,较系统地将中国陆相盆地下第三系与国际年代地层序列接轨。  相似文献   
75.
76.
摘要 目的:对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NMIBC患者120例,均接受TURBT治疗。根据化疗用药方式的不同将120例NMIBC患者分为表柔比星组(n=58,表柔比星治疗)和吉西他滨组(n=62,吉西他滨治疗),对比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且吉西他滨组高于表柔比星组(P<0.05);CD8+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癌抗原199(CA199)均下降,且吉西他滨组低于表柔比星组(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复发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将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1年后复发的患者总和28例纳为复发组,其余未复发的92例纳为未复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与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为多发、最大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化分级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T1期为NMIBC患者行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表柔比星化疗相比,吉西他滨化疗可更好的控制肿瘤疾病进展,有效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两种化疗药物下安全性和复发率相接近。同时研究还观察到,复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分级、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77.
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试验选取了四川雅安12~15年、20~22年、30~33年和>50年的茶园,研究其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阐明不同植茶年限土壤团聚体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 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5%、16.3%、9.4%和24.0%、21.0%、9.2%;全磷的空间变异性低于有机碳和全氮,但三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集中分布于小粒径团聚体中,且均在植茶50年后达到最大值,土壤全磷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分布则较为均匀,在种植年限上的变化也不大;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C/N、C/P和N/P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4%、14.0%、14.8%和7.4%、24.9%、21.8%;土壤C/N的变异性较低,土壤C/P和N/P均在小粒径中较高,且在植茶50年后达到最大值. 土壤C/N、C/P和N/P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8.
T 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至少需要 T 细胞受体和共刺激分子“双信号”参与的学说目前得到了广泛支持。共抑制或共刺激分子提供的 共信号决定了 T 细胞受体信号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最终效应。近年来,靶向共抑制分子如 CTLA-4 和 PD-1 开发的抗体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获 得了巨大成功,使得肿瘤免疫治疗成为最令人瞩目的研究领域,并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 2013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肿瘤免疫治疗有 望成为与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并驾齐驱的抗肿瘤主流治疗方案。针对共抑制分子 CTLA-4、PD-1、PD-L1 和共刺激分子 CD137,综述 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79.
冠心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健康问题,为当今人类一大灾难性疾病。既往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占冠心病总患者约20%,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范围更加广泛,病变呈弥漫性,而且更多累及左主干,常常伴有血管直径小,血管成角、钙化、扭曲等特点,而且多发生于高龄、糖尿病患者中,以上特点又决定了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又一难题。因此,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已成为目前的关注重点与热点,本文概述了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以及各方法的疗效与优劣之势,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表明PCI治疗仍占有主导位置,虽然目前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介入治疗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在很大程度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但药物洗脱支架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远期疗效仍在评估中。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研究N-豆蔻酰化转移酶1(NMT1)和2(NM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作用。方法:ELISA检测NMT1和NMT2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含量,免疫组化证实其表达。小RNA干扰技术敲减乳腺癌细胞MCF-7及BT-474中NMT1和NMT2表达水平。CCK-8及Transwell小室穿膜试验检测NMT1和NMT2敲减前后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变化。结果:NMT1及NMT2在发生淋巴结转移、III/IV期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P<0.01)。利用CCK-8检测发现NMT1或NMT2敲减48h后乳腺癌细胞BT-474、MCF-7增殖活性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减弱(P<0.0001)。Transwell小室穿膜试验检测发现,NMT1或NMT2敲减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穿膜细胞数显著减低(P<0.01)。结论:NMT1及NMT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敲减NMT1及NMT2可削弱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靶向抑制NMT1及NMT2有望成为干预乳腺癌的重要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