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采自云南省的一份水稻茎杆样品上分离出一株产生掷孢子的酵母菌CH 2.310。化学分类学研究表明该株菌的主要泛醌类型为Q-9,其全细胞水解液中不存在木糖,故被归入 本森顿酵母属(Bensingtonia Ingold)中。在该属中与CH 2.310在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上最相 近的种为大和本森顿酵母(B. yamatoana),但因CH 2.310能在无外源维生素培养基中生长并不可同化D-葡糖醛酸而与该种的原始描述不符。基于小亚基rDNA (SSU rDNA)全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在所有已描述的本森顿酵母属的种中,CH 2.310与大和本森顿酵母的模式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的DNA-DNA同源性研究证实CH 2.310属于大和本森顿酵母。CH 2.310为首次分离自日本以外的犬和本森顿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52.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前景傅荣昭1邵鹏柱2高文远3孙勇如11.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2.香港中文大学生化系香港·新界·沙田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DNA分子标记(DNAmolecularmarkers)或称遗传标记(geneticmarkers)本质上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这...  相似文献   
53.
重组人胸腺素α原体外活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核表达并纯化人胸腺素α原后,观察其体外活性,了解到胸腺素α原对胸腺细胞氢化考的松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在它可明显提高氢化考的松损伤后细胞的数目和MTT反应能力,氢化考的松引起胸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显著降低CD4+、CD8+单阳性细胞和CD4-CD8-双阴性细胞的比例,胸腺素α原不能抑制胸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能对胸腺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它也可明显降低CD4+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胸腺素α原对胸腺细胞氢化考的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非通过抑制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54.
红豆杉生物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从紫杉醇(taxol,又称paclitaxel,结构见图1)被批准作为植源性抗癌药应用以来,由于其天然资源的限制,使得近几年来对寻找及扩大紫杉醇药源途径的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这些途径大致包括:(1)筛选高产量红豆杉(Taxus)栽培品种,(2)化学合成,(3)生物技术,(4)微生物生产。在这些研究领域特别是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由于目前对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及关键酶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已使人们相信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作为最佳生产紫杉醇药源途径之一,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变为现实。本文报道的就是有关紫杉醇在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概况。1 研究简史红豆杉体外培…  相似文献   
55.
恶性肿瘤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靶向药物可精确作用于肿瘤,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特异性识别和广泛结合肿瘤细胞是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关键,而目前缺乏高效特异的泛肿瘤靶向工具,这极大地限制了肿瘤靶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与现有的肿瘤靶向方式相比,疟原虫重组蛋白rVAR2能够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癌胚硫酸软骨素(oncofetal chondroitin sulfate, ofCS),具备泛肿瘤靶向的优点,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对rVAR2的特点及其近年来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临床肿瘤靶向治疗及诊断方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高寒草甸植被下的草毡表层能够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环境效益,是高寒草甸植被生态功能发挥的核心,认识草毡表层发育程度的空间分异及环境影响因子有利于深入理解高寒草甸在高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祁连山中段高寒草甸分布区为研究区,依据根系体积并结合草毡层厚度以及土壤容重,将草毡表层划分为弱发育、中等发育以及强发育草毡。分析了不同发育程度草毡的地形、植被、气候等环境特征,并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其分布进行了空间制图。结果表明:祁连山中段发育程度较高的草毡表层趋向于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低海拔、缓坡,低坡位以及北向坡的位置,以嵩草属植物为主,中等以上发育程度的草毡地表植被及水分条件都较好;发育程度较高的草毡表层年均温较高,各发育程度草毡表层降水量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结果整体与现有的高寒草甸植被类型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空间分辨率更为详细,并且实现了不同发育程度草毡表层的空间细分。  相似文献   
57.
植物在自然状态下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很弱,施加脉冲电场可激发其释放能力。在密闭的玻璃箱中,研究紫背竹芋(Stromanthe sanguinea)、绒叶肖竹芋(Calathea zebrina)和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在常态、脉冲电场和光照刺激下释放负离子的浓度,并观察叶片气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参数脉冲电场对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影响不同,每种植物均具有高效释放负离子的最佳脉冲电场,紫背竹芋为A3B3C3(A3,U=1.5×104 V;B3,T=1.5 s;C3,?=65 ms);绒叶肖竹芋为A3B4C1(A3,U=1.5×104 V;B4,T=2.0 s;C1,?=5 ms);朱顶红为A4B4C1(A4,U=2.0×104 V;B4,T=2.0 s;C1,?=5 ms)。(2)植物体上所储存的电压越大,其释放负离子的能力越强。(3)脉冲电场作用时,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能力与光照度呈正相关;无电场刺激时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4)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能力与叶片气孔特征关系密切,脉冲电场作用下叶片气孔的开合度和气孔密度越大,其释放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58.
从拟南芥中克隆了RD29A基因的启动子(Prd29A)及DREB1M基因的DNA片段,构建Prd29A:DREB1A融合基因,采用合成的接头将该融合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经鉴定,确认正确.  相似文献   
59.
Sonodynamic therapy (SDT) is one of antitumor strategies that kill tumor cells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caus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HpD and US[1]. SDT i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rinciple. Ultrasound used in SDT can penetrate the deep tissue and activate HpD, which accu- mulated in tumor cell, and produce highly active oxygen species[2] such as singlet oxygen (1O2), which can destroy the structure of tumor cells. So far the studies on the SDT have focused mainly on the mechan…  相似文献   
60.
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生药学为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融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本文分析了分子生药学产生的背景、意义,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药分子鉴定、药用动植物的系统进化、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估及保存、药用动植物濒危机制及保护、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及调控、药用动植物的道地性及分子机理。认为分子生药学具有以下学科特色:(1)研究领域广泛,学科综合性很强;(2)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研究贯穿分子生药学;(3)研究对象丰富多样,模式植物构建困难较大。简要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常用技术方法,主要包括:DNA分析技术(分子杂交、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芯片、基因22程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生物转化技术。指出分子生药学学科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2)应用实践进一步加强;(3)生药资源永续利用的需求及技术发展导致特色领域成为热点,主要表现为分子鉴定稳步发展,biocoding成为分子鉴定的重要方向;次生代谢产物相关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异军突起;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整合和分析成为新热点;核心种质构建形成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