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褐飞虱迁飞参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云轩  翟保平  程遐年 《生态学报》2005,25(5):1107-1114
迁飞性害虫褐飞虱对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水稻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其迁飞参数的时空变化是种群迁飞这一生态行为的重要体现。应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 (V3.2 )对我国褐飞虱北迁、南返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害虫的迁出虫源地、迁飞路径、降落区、空中迁飞速率、迁飞高度、迁飞历时和迁飞距离等迁飞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计算和客观分析,得到了与实际虫情普查和雷达观测资料相当吻合的结果,从而比较精确地阐明了褐飞虱迁出起飞、空中定向飞行、降落迁入等迁飞行为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52.
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合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向东  翟保平  张孝羲  方军 《生态学报》2004,24(6):1199-1204
采用寄主转换建立生命表及触角电位 (EAG)方法比较了棉蚜两寄主专化型 (棉花型和黄瓜型 )对不同夏季作物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棉花型蚜转到黄瓜上及黄瓜型蚜转接到棉花上均不能正常产仔繁殖和建立种群。两种蚜型均不能在茄子和苋菜上建立种群。黄瓜型蚜能在豇豆上建立种群 ,但棉花型蚜不能 ,表现出两种寄主型棉蚜对夏寄主利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受棉蚜为害 12~ 36 h后的黄瓜或棉花植株仍不适合于棉花型或黄瓜型蚜 ,表现出黄瓜型蚜不能在被棉花型蚜为害过的棉株上正常存活和繁殖 ,棉花型蚜也不能在被黄瓜型蚜为害过的黄瓜苗上存活和繁殖。两种寄主型蚜对不同寄主叶片丙酮提取物的触角电位表明 ,黄瓜型蚜对棉花、哈密瓜和马铃薯叶片提取物的反应显著强于棉花型蚜 ,而对黄瓜和甜瓜叶片提取物的反应上两种蚜型差异不显著。文中同时对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产生的生态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蚜虫迁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蚜虫的迁飞能造成危害扩展、病毒病传播和防碍人们的正常生活。蚜虫迁飞有其生理生态基础。寄主营养、蚜群拥挤度、天敌以及气候条件是刺激有翅蚜产生的主因素。蚜虫迁飞与卵巢发育存在明显的共轭关系。蚜虫迁飞多发生在晴朗的白天 ,并且温度、光照和风是影响迁飞行为的主导因子。蚜虫可上升到逆温层并随气流迁飞到上百公里以外的地方。目前 ,昆虫雷达观察、天气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已应用于蚜虫迁学的研究中 ,文章对蚜虫迁飞的生理生态基础、迁飞行为、影响迁飞的生态因子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蚜虫这类小型昆虫的迁飞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4.
经我刊2/3以上编委投票,并经编委会讨论评选出2000年度优秀论文奖,公布如下:   黄宏文,龚俊杰,王圣梅,何子灿,张忠慧,李建强.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遗传多样性.2000,8(1)1~12   东秀珠,沈德龙,辛玉华.16S rDNA同源性所揭示的双歧杆菌与有关细菌的亲缘关系.2000,8(2)146~152   王剑伟,王伟,崔迎松.野生和近交稀有鮈鲫的遗传多样性.2000,8(3)241~247   本刊将对以上作者颁发荣誉证书、赠送2001年全年刊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股动脉插管的制备及大鼠股动脉插管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此种方法适宜于大鼠股动脉连续定时采血。  相似文献   
56.
我国北方稻区1991年稻飞虱大发生虫源形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北方稻区在一般年份只有少量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ercifera)迁入,而与虫源区相隔千余公里的沿渤海湾稻区却在1991年稻飞虱暴发成灾,通过分析1991年各地稻飞虱主要迁入峰期的天气学背景和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及我国东部稻作区各地虫源的对应关系,表明大尺度低空急流的时空动态与南方(江岭区)大发生虫源的迁出期(区)相吻合的程度及维持时间乃北方稻虱大发生虫源得以形成的关键因子和暴发成灾的触发机制,其北上前缘左侧的暴雨区即远迁种群的集中降虫区,是否存在与南方大发生虫源时空同步且贯通南北的大尺度低空急流及其前缘的暴雨区可作为北方稻虱暴发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7.
我国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与稻飞虱北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国家气象局高空气象资料(CD版)统计了1986-1995年间昆虫迁飞季节内(3-9月份)低空急流发生的时空变化和抉学,并与稻飞虱的北迁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的发生区域分布于百色,锦州,嫩江一线的东侧,长时间,大尺度的低空急流有利于稻飞虱的远距离北迁和大范围降落,3月下旬和5月下旬稻飞虱始见期的北界与低空急流的16.5℃等温线相吻合,而后其始见期北界与低空急流前缘所至基本吻合。据此提出可以低空急流作为监测稻飞虱迁飞的预警参数,再结合虫情资料预测稻飞慢迁入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58.
牛蛙视网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诱导型一氧化氮酶(iNOS)在牛蛙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状态视网膜中,无长突细胞呈弱阳性反应;节细胞层、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和光感受器内段呈阴性反应,在暗适应状态下,神经节细胞,内核层的无长突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一些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和光感受器内段呈弱阳性反应,提示NO主要在暗适应状态下参与视网膜的信息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59.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属鳞翅目异脉亚目夜蛾科 ,前翅副室在该科普遍存在。副室是指自前翅中室前缘或端部发出的 2条或 2条以上的分径脉间有一定距离的愈合 ,然后分开 ,最后又重新愈合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翅室 ,称之为副室 (acc  相似文献   
60.
高会  翟水晶  孙志高  何涛  田莉萍  胡星云 《生态学报》2018,38(17):6136-6142
2016年1—12月,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湿地、互花米草湿地以及二者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3块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随时间推移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互花米草入侵显著提高了鳝鱼滩湿地30—60 cm土层土壤有效硅含量(P0.01),与短叶茳芏湿地相比,交错带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30—60 cm土层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8.56%和19.97%,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温和电导是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P0.01)。研究互花米草入侵影响下湿地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变化特征,对于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互花米草入侵及其扩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