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通过线路调查、文献查阅、民间访谈等方法调查了青海省峡群国家森林公园的常见药用植物。结果表明,该区常见药用植物有128种,分属41科95属,科属分布中,以单种科最多,占总科比65%。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比72.62%),入药部位以全草入药占多数(占比72.62%);按药效分,以清热(32.43%)、解表(31.53%)、化湿(27.02%)三类占多数。该区还分布有冬虫夏草、柴胡、羌活、大黄等价值较大的药用植物。调查结果可为今后该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目的:为丰富盐渍土园林绿地植物多样性,解决盐渍土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单一、景观单调等问题。方法:针对环渤海盐渍区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在调查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以下简称AHP)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分析其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结果:评分为Ⅰ级的盐生植物有18种、Ⅱ级20种、Ⅲ级26种,其中Ⅰ、Ⅱ级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结论:二色补血草、单叶蔓荆、罗布麻、紫花山莴苣、柽柳、小果白刺等10种盐生植物耐盐碱性以及观赏价值较高,应予以重点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3.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tearoyl-CoA desaturase-1,SCD-1)是催化单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性蛋白酶,Ca~(2+)是生物体内重要阳离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SCD-1基因与脂质指标和钙离子含量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构建pcDNA3.1(+)+SCD-1+Flag真核过表达载体和培养鸭子宫上皮细胞并共转染,通过载体上Flag标签检测SCD-1基因的过表达量,用Fluo-3/AM钙离子荧光标记法检测Ca~(2+)浓度,用脂质指标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的脂质含量。结果表明,鸭SCD-1基因过表达量与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呈负相关,与Ca~(2+)浓度、总胆固醇(TC)含量、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呈正相关;Ca~(2+)与TG、LDL-C和HDL-C的含量呈正相关,与TC和VLDL-C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SCD-1基因过表达能够调控鸭子宫上皮细胞中Ca~(2+)浓度和脂质合成与转运。  相似文献   
184.
大熊猫乳汁中富含游离精氨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只圈养大熊猫20个乳样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大熊猫初乳和常乳中均含有丰富的游离精氨酸,并且是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泌乳2-10d的大熊猫初乳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约为82mg/100ml,其中游离精氨酸平均含量达61mg/100ml,常乳中游离精氨酸含量约为54mg/100ml,均明显高于人、牛和藏绵羊乳;游离精氨酸在大熊猫干乳期乳腺分泌物中含量显著下降。推测乳中高水平的游离精氨酸在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学报52(2):309-315,2006]。  相似文献   
185.
1植物名称大苞景天(Sedum amplibracteatum K.T.Fu),又名鸡爪七、活血草、亮杆草. 2材料类别幼嫩茎段和叶片. 3培养条件(1)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NAA 3.0 mg·L-1(单位下同) 6-BA 1.5 3%蔗糖;(2)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NAA 5.0 6-BA1.0 2.5%蔗糖;(3)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 6-BA 4.0 NAA 1.0 4%蔗糖 水解乳蛋白(LH)300;(4)生根培养基:1/2MS NAA 1.0 3%蔗糖.上述培养基均加0.6%~0.7%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度2 000 lx.  相似文献   
186.
膜蛋白功能广泛,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如细胞增殖分化、信号转导、物质运输等,近年来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膜蛋白天然构象的稳定是维持其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新型纳米材料纳米盘技术采用两亲膜支架蛋白在水相中稳定磷脂分子,进而自组装形成类似于天然磷脂双分子膜环境的盘状结构,为膜蛋白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平台.与传统拟膜技术相比,纳米盘具有可溶性强、稳定性佳、尺寸可控、生物相容性高、半衰期长等优点,同时可精准设计选择性靶向,应用优势巨大.本文介绍了纳米盘技术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并重点综述了其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研究新进展,包括纳米盘作为疏水性药物、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运输载体,具有高载药率、药物可控释、靶向功能的运载能力;作为小分子蛋白的拟膜环境对目标蛋白的亲和固定性和作为高密度脂蛋白的有效补充在心血管疾病中清除胆固醇的高效性和可控性.综上,纳米盘技术能够为未来膜蛋白相关研究以及其他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究桑贝止咳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耐药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耐药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桑贝止咳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随访14 d,观察两组治疗对患儿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的改善程度、比较中医证候积分、退热时间、缩短咳嗽及啰音持续时间的情况。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29/32)VS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啰音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78±0.71)天vs(3.75±1.08)天,(10.31±2.1)天vs(15.03±4.45)天vs(6.34±1.20)天vs(8.53±1.54)天](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咯痰、便秘、出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1±0.74)vs(2.59±0.50),(0.06±0.35)vs(1.88±0.87),(0.09±0.3)vs (0.75±1.08),(0.34±0.83)vs(1.65±1.12)](P0.05)。结论:桑贝止咳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耐药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加快临床症状的恢复,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8.
旨在研究极性脚手架蛋白Scibble(Scrib)在原肠期的表达及意义,明确Scrib在早期鸡胚发育中的作用.以含有全长人Scrib的质粒pEGFP-N2-Scrib作为模板克隆出N端一段770 bp左右的片段,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质粒pSPT18-Scrib;以pSPT18-Scrib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制备cRNA探针;并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用此探针检测鸡原肠胚各个时期Scrib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crib在鸡胚四期开始逐渐在原条顶端及两侧的外胚层表达,并随着发育过程向外胚层两侧蔓延扩散,并且在发展到十期时呈现包括神经管和体节在内的广泛的弥散性表达.Scrib的表达规律提示在胚胎发育早期Scrib对外胚层细胞迁移和分化以及而后的器官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crib在鸡胚早期发育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9.
该研究基于大豆基因组数据库,根据拟南芥ABI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经比对分析,获得了大豆中的2个GmABI4基因,分别命名为GmABI4-1(GenBank登录号为XM_014766551.1)和GmABI4-2(GenBank登录号为NM_001249003)。TMHMM软件和系统进化转录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不具有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进化树分析表明,大豆GmABI4和野生大豆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mABI4-1与GmABI4-2基因在大豆种子与豆荚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根、茎、叶、花等其他组织,推测可能与调控大豆种子生命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90.
类受体激酶是一类具有激酶活性的单次跨膜受体,通过接收和传递胞外信号调控细胞的生理反应,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植物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大量的外部刺激和内源性发育信号的影响,植物必须通过整合这些信号并转化为细胞反应,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植物类受体激酶作为细胞膜上的信息监测者,通过与外源和内源信号的通讯调控根的生长发育。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类受体激酶的结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特别是植物类受体激酶在根发育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揭示植物类受体激酶在根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